刘伯承到济南养病,杨得志硬着头皮下“逐客令”:请首长离开济南

达洁看历史 2024-12-07 05:54:57

杨得志将军建国后继续肩挑重担,先后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济南、武汉、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总参谋长等一系列要职。

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中央军委更是赞誉他为“一代忠勇之将”。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备受尊崇的将军,在刘伯承元帅前来济南养病时,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下了逐客令。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杨得志将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立下了赫赫战功。他曾在天安门城楼上,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毛主席紧紧握住他的手,深情地说:“此人一直是志愿军,上井冈山就是志愿去的,就是志愿军!”这句话,不仅是对杨得志将军的高度评价,更是对他一生忠诚与奉献的肯定。

多年来,杨得志将军始终坚定不移地拥护毛主席的领导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1958年,当毛主席提出让所有军官下连当兵,了解士兵生活的号召时,杨得志将军毫不犹豫地响应了这一号召。

他毅然换下了将军服,来到徐州当兵,成为了第一个响应号召下连当兵的大军区司令。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他对士兵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尊重,更展现了他作为一位高级将领的谦逊与务实。

杨得志将军出身贫寒,从小参军,没有接受过多少正规教育。然而,他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天赋,在军队中逐渐崭露头角。他为人厚道,待人诚恳,能够团结人,从不居功自傲,也能委曲求全。

他对待同志宽厚有加,尤其是对于处于逆境的同志,更是关爱备至,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当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杨国夫遇到困难时,他每天晚上都会打电话安慰他,鼓励他保持信心。

对于那些受到不公平对待的领导同志的子女,他也非常关心,有的送到部队锻炼,有的则请到家里做客,给予他们温暖和关爱。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待人宽厚的同志,在刘伯承元帅前来济南养病时,却为何下了逐客令呢?这其中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

新中国成立后,刘伯承元帅主动辞去了总参谋长的职务,转而投身于创办南京军事学院的事业中。他深知自己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好,多次负伤留下的伤痛更是让他难以承受。

因此,他认为总参谋长的职位应该由年富力强的人担任,而自己则更适合去办学校,搞教育。于是,他主动给中央写信申请,这一请求得到了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批准。

从此,刘伯承元帅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南京军事学院的创办和发展中,为新中国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

到了1957年7月,中央军委任命刘伯承元帅为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然而,此时的刘伯承元帅已经体弱多病,工作起来非常吃力。

于是,他致函彭德怀并转呈毛主席,请求免任他高等军事教育这一重要职位,让他去疗养一段时间。就这样,65岁的刘伯承元帅离开了他亲手创办的军事学院,此后长期处于赋闲状态。

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刘伯承元帅受到了“反教条主义”的冲击。此时的他伤痕累累,身体也不好。于是,他向周总理请求去济南养病,周总理也表示了同意。

然而,此时的济南社会秩序混乱,刘伯承元帅的住所也常常受到骚扰。作为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将军,虽然对刘伯承元帅非常照顾,经常来看望他,但也无力改变这一现状。

考虑到老首长的安全,杨得志将军只好硬着头皮去找到刘伯承元帅,说道:“眼下时局混乱,请老首长还是离开济南吧。”

他建议刘伯承元帅去南京或者上海治疗,那里的医疗条件更好。刘伯承元帅也非常理解杨得志将军的苦心,知道他是为自己好。于是,他接受了老部下的建议,前往南京和上海治疗。

病愈后,他便回到了北京。刘伯承元帅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屡建奇功;在和平时期,他也为新中国的军事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岁月的流逝和疾病的侵袭,让他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后,他将注意力转向了东北。当时中苏关系恶化,边境局势紧张。

于是,他来到东北考察,对东北的边境防御提出了不少宝贵建议。然而,这场活动也让他的身体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他在途中眼病发作,头晕目眩。

事后返回哈尔滨时,被确诊为青光眼急性发作。从此,他再也无法读书了。这对于一个热爱读书、热爱学习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打击。

然而,刘伯承元帅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他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和军队的发展。到了1972年10月,他将自己珍藏的两千多本书赠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

1973年5月,他因病住进了医院,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坚持出席了中共十大。1986年10月7日,94岁的刘伯承元帅与世长辞。

10月16日,他的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一代元帅的陨落,让无数人为之扼腕叹息。然而,他的精神和事迹却永远铭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