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现金的中产做不到这件事,被割是迟早的事

幸运的脚步 2024-12-02 15:15:30

由于跌涨比是每日更新的指标,因此是最短期最灵敏的数据。如果跌涨比继续下滑,下一步就是二手房成交价降低,进而二手房成交量减少,最后回到比9月份更冷的状态。大家可以继续保持观察一到两周。

匿名用户 提问:老师您好,我是23年3月把孩子在XX(某强二线)主城区的一套房子卖了,当时准备置换新房。因孩子2020年开始基本在上海工作,平时也就是周末回来,再加上看到当时房市情况,觉得在XX再买新房不必着急,可以再等等看看房市下跌趋势什么时候能稳定再说。现在近十万亿的大放水,又担心货币贬值,黄金是历史高位,股市受各种因素影响不太可能慢牛,剩下就是房子了。但在短期看政策,中期看金融,长期看人口的逻辑下,我们又买不起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豪宅,那么作为普通住房,房子以后到底是具备金融属性,可抵御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还是耐用消费品?如果属于耐用消费品,就不急着买,什么时候需要住,再什么时候买房子。

因为目前还没有落户上海,只有XX仍可以买房,但又不是急需,现在买又带点投资的意思,想着以后可以随时能卖掉。看着深圳最近火爆的房市比较纠结,现在买房是好时机吗?真的是抄到底了吗?通缩的趋势下,就靠政策就能走出通缩,那经济学上又做何解释呢?在新增人口逐年减少的趋势下,一般普通住宅还有保值的金融属性了吗?现在我买了房,过个十年左右能卖得掉吗?一直很迷茫纠结,手上拿着现金,担心在大放水政策下会贬值,又对房市是否真的能企稳有顾虑,内外交困,大众对未来的预期又未发生向好改变的背景下,经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走出通缩。有这么多的担心,所以不知到底现在能否在XX入手购房?想听听老师的高见,以拨开心中的迷雾。谢谢!

答复:

你好。你用了很多疑问句,恕我不能一一作答。我理解你是出自对于资产保值的焦虑和对于未来的迷茫,其实现在很多人跟你的感受类似。接下来我简单聊聊我的看法。

先看你的情况。从卖房时点来看你应该逃过了这一轮房价下跌的损失,值得庆幸。而卖房后你又做了正确的选择,那就是直到目前都还没有出手买房。就凭这两点,你已经领先很多人了。其实你没必要太焦虑,因为焦虑是一种习惯,手握现金会焦虑,换成房子也一样会焦虑。问题不在于资产怎么配置,问题在于要学会屏蔽外界勾起你焦虑的那些声音,分清哪些是实在的威胁,哪些是刻意的忽悠。

我理解你应该是打算在XX置换新房给孩子,先卖后买只完成了一半动作。但孩子毕竟在上海工作已经四年了,目前能确定孩子到底会安家在哪个城市吗?如果打算在上海安家,完全可以再等等。我认为没必要因为怕房价暴涨而急着在XX买房。

接下来,鉴于你对未来的迷茫,我稍微讲点偏宏观的观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今时今日不同往日。我对楼市的判断,并没有因为10月份某些城市交易量上涨而改变。从金融数据看通缩仍在持续,而且应该短期内不会扭转。通缩本身只是现象,核心是经济活动萎缩导致没那么多流动的钱了。经济活动是需求侧,货币是供给侧。我们的政策习惯地按以前的逻辑,不断增加货币供给;但目前央行自己都承认了,瓶颈在需求侧。政府投放再多钱,企业和居民不用,也是在金融系统空转。所以今天的逻辑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不要认为一样的动作能取得一样的效果。比如以前很管用的降准基本就失去了作用,降息有一定作用但不够大。我不知道这样是否解释清楚了,大家要心中有数,不要被一些人瞎嚷嚷给搞迷糊了。

要解决通缩,我认为核心的一点是让所有人恢复信心,有信心你才会去消费,才会去创业。但这还是挺难的。2022年发生的事情,对外企和民企打击巨大,加上某大国一直针对我们围堵。现在进出口每况愈下,只能指望内循环。可内循环说白了本身就不做功,关起门来发展经济,速度一定会大幅降低,具体原因篇幅有限不展开了,大家知道结论就好。总之,死马当作活马医,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民营企业尽可能搞活,至少把就业稳住,收入不涨就算了但也别再跌。如果经济这两年能保持稳定状态,就算是完美操作了。真想要再次腾飞,非得在颠覆性技术、前瞻性技术、未来产业上搞出点世界领先来,才有机会。但这需要时间。

我个人坚信中国是可以重现辉煌的,但也要认清现状,不宜妄自尊大。至少在10年内我们可能都不指望经济能重现2016年之前的盛况。我前面说的还是一切顺利的情况,如果应对不当,情况可能会更糟,明年的收入和就业比今年更差也是有可能的。

万事万物总有起有伏,心态要放平。个人在时代面前要做的就是顺势而行,不要逆势而上。比如还抱着过去的思路,这两年加杠杆买房投资,就属于逆势的行为,恐怕多数最终是会亏损的。

最后给你讲一下我自己的投资倾向,仅供参考。黄金虽然在历史高位,但面向未来一定还有升值空间,是可以配置一些的。美元虽然这两年有点不稳,但相对咱们的票子还是坚挺得多,收益率也更高,可以配置一些。有投资经验的话,也可以拿一点活钱去股市玩玩,打打新股什么的都可以。各种理财产品就不要碰了,风险太大。房子的话,我不建议刚需以外的人群购买。

就说这么多吧。

1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