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为何在全国率先一级响应,浙江“抗疫”决策为何频占先机?亲历者首次揭秘

钱江晚报 2020-03-05 01:02:49

3月4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发布信息,宣布全省继续无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

往前两天,3月2日,浙江省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等级从一级调整为二级。

自1月23日,在全国第一个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起,浙江用一个多月的时间,雷厉风行,抗击疫情;到后来根据疫情回落之后的实际情况,提出“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迅速复工复产……在这场阻击战、总体战中频频抢占先机。

在这一系列关键决策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3月4日,浙江日报推出抗疫专题系列特别报道《大考》。其中,两位亲历者——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省卫健委副主任夏时畅接受记者采访,首次揭秘浙江决策背后的故事。

在全国率先一级响应

浙江的决断力从何而来

1月23日凌晨,武汉宣布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

而就在同一天,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宣布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当时,全国确诊的新冠肺炎病例为571例,其中浙江只有27例。省委、省政府为何能当机立断,做出这一关键决定?

浙江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在浙江启动一级响应之前,就基于大数据分析,对相关风险因素作了研判:

我省在武汉经商、学习和工作的人员较多,仅浙商就有几十万人,尤其是温州、台州地区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近年来,浙江、湖北两省以东西部协作为纽带,劳务协作、人员交流日趋频繁;加上恰逢春节,人员流动的量级更达到一年中的峰值,这势必使疫情防控面临许多不确定、不可控的因素。

基于对疫情这一“灰犀牛”的预判,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靠前指挥,迅速建立每日集体会商和综合研判机制,形成决策扁平化的“战时状态”。1月23日上午,我省紧急召开防控工作视频会议,率先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并整体推出“十个最”的防控举措。在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构建了一整套具有鲜明浙江特色的量化细化、闭环管控机制,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虽然在启动一级响应之初,浙江的确诊病例看似不太多,但随之便出现较快增幅,尤其温州一度成为“重灾区”,这充分印证了省委、省政府对局势的研判,也充分表明启动一级响应的前瞻性和必要性。

“现在看来,假如当初不及时采取‘霹雳手段’,我省疫情走势很可能会严重得多。” 陈广胜说。

第一例确诊病例在骨科发现

浙江的敏锐度从何而来

而对省卫健委副主任夏时畅来说,“抗疫”这场战役打响的时间,还要更早一些。

刚刚进入2020年,关于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疫情的说法就开始流传。消息是真是假?对浙江有影响吗?要不要再等等看?一时间,信息繁杂。

1月11日,前一天晚上刚刚出差回到杭州的夏时畅,按照省卫健委领导要求,马上召集了省里10名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微生物学、院感消毒、应急和卫生管理专家碰头,研判分析疫情,讨论防控措施,提出政策建议。

“会上大家都认为,浙江人外出经商多,随着春节的到来,疫情很有可能扩散到浙江,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夏时畅说。

夏时畅的笔记本里,当天会议的要点记得密密麻麻:人员培训、救治力量组织、实验室检测能力和技术贮备、定点医院确定、救护车及呼吸机贮备、个人防护用品及消毒剂等应急物资准备……每一项工作都具体到负责人和落实时间。会后,一份详细罗列了对策建议的汇报材料送到省政府,并很快得到了回复:实时跟踪,严阵以待。

当天下午,省卫健委同时召集全省临床医师和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以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开展疫情防控培训,各种应急预案也开始有条不紊地启动。

1月15日,省卫健委召开会议,对全省防控工作精心全面部署。

事实证明,这一步“先手棋”走对了。

“我省确诊的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并不是在发热门诊或传染病科发现的,而是骨科医生在诊治骨折病人时发现并及时上报的。这说明对全省医务人员的培训是有效的。”夏时畅说。

299个字的“2号令”

浙江的精准性从何而来

时间继续推进。2月初,从武汉开始,为防止疫情蔓延,全国各地开始陆续实行封闭管控措施。

2月9日,浙江再次发布只有五句话、299字的《浙江省疫情防控责任令(第2号)》(下称“2号令”),大胆“纠偏”,对各地在居民出行、连锁门店、便利店、快递、外卖等方面的管理上提出3个“不得随意”,尤其强调“原则上不得随意限制普通居民正常出行,不得随意对销售蔬菜、粮油、肉蛋奶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连锁门店、便利店等经营网点一关了之,不得随意限制快递、外卖等关系群众日常生活行业复工及送达服务”。

“2号令”一出,一片叫好。

“毋庸讳言,一些地方在防控过程中曾出现不少层层加码的做法,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凡事过犹未及。由于擅自升级管控措施,事实上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人为地制造社会矛盾,客观上也带来新的风险隐患。从这个角度讲,疫情防控需要‘弹钢琴’,务必把握好火候,由此也反映一个地方或部门的治理能力。”陈广胜如此解读。

2月9日上午,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就此问题作了研究,并形成共识:严格管控的“严”,是讲求精准性、科学性的“严”,而不能简单粗暴,以致在基层末端失去应有的分寸。

当天中午,“2号令”赶工完成,正式公布。

可以说,这次“纠偏”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大事与民生关键小事,提倡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2号令”字数虽少,但在当时确实带有风向标意义,其影响力也超出了省界。

在全国率先出台复工实招

浙江的前瞻性从何而来

从2月中上旬开始,在“三返”的大背景下,浙江快马加鞭地出台实招,全省各地想尽办法复工复产,在全国领先一步。

在防控依然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浙江为何要冒风险作出这样的决策?

在陈广胜看来,疫情防控总体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疫情防控、百姓生活、企业生产、经济运行、社会秩序等多个目标,实现每个目标的窗口期是很有限和宝贵的,一个时间点没踩准,就可能成为社会治理中的“爆点”。

这个时间点,要怎么抓?

在疫情防控初期,以“急刹车”的措施确保不出现疫情大规模传播是压倒一切的任务,但随着全省四分之三以上县(市、区)已处于疫情较低风险等级,就必须因时制宜求变。省委、省政府及时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予以统筹,将复工复产加紧提上议程。浙江率先调整前期的封闭式管控策略,创造性建立了“一图一码一指数”精密智控机制,形成了推动“两手抓”的有效组合拳。

对此,陈广胜打了一个精准的比方:“复工复产有可能带来输入性和聚集性疫情,但不能因为有此种可能就不迈开步子,这好比没有人因为害怕摔跤而不走路。”

企业不能长期停摆,复工复产既是抓经济建设,更是让广大浙商渡过难关,尤其是让许多小微企业能及时喘气活下来。浙江省以周为时间单位,对复工复产节奏进行了总体把握,大体分启动准备、加快推进、全面展开3个阶段。这是精密智控的重要体现。在这期间,外地员工难到岗是突出堵点,“点对点”包车甚至包机、包专列让外地员工返岗,就成了企业的理性选择,也是地方政府大力推行的重要措施。

总之,一些关键性、转折性的决策总伴随一定风险,政府必须以系统思维算大账、算动态账、算长远账。浙江省既对疫情严防死守,又用精准周密的举措恢复生产,让人流、物流、商流有序顺畅起来,让城乡居民生活早日回归正常,正是在精密智控中找到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点,为“两手硬、两战赢”给出了浙江探索。

来源:浙江日报

9 阅读:3665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