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正增长!民营经济第一省,逆势狂飙了!

白话财经专栏评 2024-02-27 18:52:55
作者:余飞01 | 浙江增量暂居第一

2月26日,经济第四强省浙江,发布了《2023年浙江省人口主要数据公报》,披露了全省人口增量与其下辖的11个城市常住人口增量情况。

数据显示,2023年浙江省常住人口6627万人,较2022年增加了50万人,比2022年的增量还高13万人。

这一增量,在目前公布人口数据的10个省级行政单位中暂居第一,也很有可能是31个省市自治区公布数据之后的真正第一。

毕竟,浙江省常住人口增量在2021年、2022年均位居全国第一。

数据: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

目前公布人口数据的10个省市自治区分别是浙江、广西、海南、贵州、甘肃、青海、山西、重庆、吉林、辽宁。

其中浙江、海南、贵州、甘肃实现人口正增长,其余全国负增长。浙江人口增量暂居第一,重庆人口减少量也暂居第一。

浙江省常住人口增量主要来自外来人口流入。因为浙江省去年的自然人口依旧是负增长。

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出生人口为38.3万人,死亡人口为44.0万人,自然增加人口为负5.7万人。出生率为5.80‰,死亡率为6.66‰,自然增长率为-0.86‰。与2022年相比,出生率下降0.48个千分点,死亡率上升0.4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下降0.90个千分点。

自然人口减少了5.7万人,这意味着浙江省去年依靠外来人口补充了55.7万人,才赢得了50万常住人口增量。

02 | 浙江为何彪悍,重庆为何垫底

浙江、重庆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背后,是两个地区的经济现状。

重庆是2004年以来,人口首次负增长。重庆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显示:

2023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191.4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1.9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7.8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5.58‰;死亡人口28.5万人,人口死亡率为8.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2‰。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2287.4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903.98万人,城镇常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71.67%。

数据:重庆市统计局

按理说,即便全国人口负增长,但中心城市的人口增量红利还会维持一段时间,毕竟去年长沙、杭州、合肥、西安、贵阳、南昌的常住人口增量都在10万以上。

为何重庆这么快转向?

直接原因,是重庆农村人口太多。

从重庆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来看,2022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213.3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280.32万人,乡村常住人口933.02万人。

2023年全市常住人口3191.43万人,城镇常住人口2287.4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903.98万。

两相对比会发现,2023年重庆的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7.13万人,乡村人口减少了29.04万人。

流失人口集中在农村。

这就牵涉到重庆人口减少的根本原因了,穷困乡村太多。重庆下辖12个县,人口占全市人口28.3%。

而且全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线。

与重庆相反的是,浙江富甲天下,古有“钱塘自古繁华”,今有浙江省被钦定为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共同富裕示范区。

浙江最典型的特点,一个是民营经济,一个是藏富于民。

民营经济方面,其民营经济占比位居全国第一。同时,民营企业数量也是全国第一。

去年全国工商联公布的“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浙江108家,位居全国第一,且是全国唯一一个民营企业500强数量突破100家的省级行政单位,同时也是增量最猛的省。

其后是江苏、山东、广东、河北、北京、上海、湖北、福建、河南。

此外,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数量,也是位居全国第一。

同样也是唯一一家数量突破100的省,浙江的数量是广东的两倍多。

数量位居前十的省,还有江苏、山东、广东、河北、福建、河南、安徽、山西、湖北。

在藏富于民方面,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前20城市,浙江独占9个。浙江下辖的11个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最低的丽水,也位居全国第39位。

富裕如斯,谁敢跟浙江人比富?

人口跟随财富流动而流动,哪里有钱赚,哪里能赚到钱,人口就会流向哪里,这是自古以来颠扑不破的真理。

江浙沪都是富裕地区,其中江苏与浙江又存在不同。

江苏13太保,其特点是经济强,个顶个能打。浙江11市则是个顶个的富裕。

正因为富裕,所以在全国人口通缩加速的背景下,其下辖的11座城市均实现了人口正增长。尽管还有很多城市的数据未公布,但可以预测,放眼天下,一个省所有城市人口均正增长,浙江恐怕是独一份。

03 | 11市人口集体增长

浙江省统计局2月26日公布了下辖11市的常住人口数据,对比2022年可以得出:

杭州2023年常住人口增加了14.6万人,其次是温州、宁波。11座城市常住人口全部实现正增长。

数据:浙江省统计局

从各城市的自然人口增长情况来看,除了杭州、金华外,其余城市自然人口都是负增长,也即出生人口低于死亡人口。

来源:浙江省统计局

这也意味着,浙江所有城市的人口增量,都是来自外来人口流入。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温州、宁波两座准千万人口城市距离千万更近一步。

更重要的是,随着人口不断流入,杭州终于如愿以偿登上了超大城市的宝座。

今年1月末,杭州发布就公布,杭州城区人口突破千万,实现从特大城市到超大城市的大跨越,成为全国10个超大城市之一。

来源:杭州发布

10个超大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天津、成都、武汉、杭州、东莞。

总有人说,人口多了有什么用?太多用处了。

第一,在人口通缩的背景下,能保持人口增量,说明城市本身具有很强的人口竞争力,增量越多,竞争力越强。

第二,人口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不仅能够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也能带来旺盛的消费需求。

第三,为城市本身争夺更多的政策资源倾斜。比如保障房建设、地铁申报、城中村改造等等。

去年7月份国常会上审议通过的《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强调的新时代新任务。

文件明确进行城中村改造的城市范围,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去年8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下称14号文件),拉开了中国新一轮房改序幕,也即确立了未来商品房、保障房双轨制的制度。

14号文件明确提到,为了防止出现“大干快上”、盲目建设等现象,“14号文”强调稳慎有序、以需定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支持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大城市率先探索实践,具备条件的城市要加快推进,暂不具备条件的要做好政策和项目储备。”

也就是说,鼓励城区人口300万以上城市探索,其他城市不作要求。城区人口300万以上城市,也即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I型大城市。

而市区人口则是各城市理论上能否拥有地铁申报门槛的资格之一。

2018年国务院上调了地铁和轻轨的申报门槛:

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引导轻轨有序发展,申报建设轻轨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15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15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150万人以上。拟建地铁、轻轨线路初期客运强度分别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0.4万人次,远期客流规模分别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次以上、1万人次以上。

来源:国务院官网

此前管理层明确表示,推动公共资源由按城市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配置转变。

这意味着未来人口多寡,不但决定了城市可获得住宅建设用地面积,还与城市可以获得的公共资源(如轨道交通、教育、医疗等)、政策红利以及头衔等有直接关系。

所以说,杭州晋级超大城市,既是这座城市多年来发展结果的外在呈现,也为将来争夺资源提供了厚实基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