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画年》:创新视听表达语态,描摹年画的过去与未来

纪录看点 2021-02-21 21:14:02

辛丑牛年开年之际,专题纪录片《年画·画年》登陆央视荧屏,带领观众走近年画这一流行于大江南北的民间习俗,展示珍贵的年画资料和鲜活的年画使用场景,采用特殊摄影技术深入年画内部细节,以实例探讨年画传承。

作者:启航(纪录中国观察员)

俗语说,“有钱没钱,买画过年。”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过年贴年画是流行于大江南北的民间习俗,年画因此成为中国人春节最重要的图像元素之一。

在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年画这门独特的艺术形式讲述着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散发出隽永的魅力和穿越时代的意义。正值辛丑牛年开年之际,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频道摄制的专题纪录片《年画·画年》登陆央视荧屏,带领观众走近年画,全面、深入、生动地向观众展示年画独特的韵味。

寻访式拍摄,重现年画制作工艺

说起年画,“胖娃娃抱鱼”年画可以称得上是“年画之光”。年画藏着中国不同地域的年景,藏着整个中国民间文化,寄托着人们对新年喜庆吉祥的美好期盼。

为真实呈现年画的制作过程和使用场景,用更具烟火气的方式来呈现年画,一年来创作团队奔赴18个年画主产区进行了大范围的调研,专访了52位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和文创设计师,勘察外景48个,寻访到了许多珍贵的年画资料和鲜活的年画使用场景,以此来唤醒观众对年画的共同血脉记忆,用更加轻松活泼的方式,用充满情感的表达,讲述年画独特的意义。

为更加形象地展现年画的制作过程,纪录片采访了夹江年画传承人张荣强,还原了其传承夹江年画的代表作——鲤鱼跳龙门的全过程。从老一辈年画艺人的讲述和描述中寻找各种制作年画所需的天然原料,到反复试验调配适合的色调,再到最终成功复制出鲤鱼跳龙门所需要的颜色,通过纪录片的呈现,令观众对年画制作传承中的艰辛有所体悟。

体验式呈现,展现年画传承之路

不同于传统纪录片的表达语态,为吸引年轻受众的注意力和关注度,纪录片创新视听表达语态,采用多种趣味方式展现年画的风采。比如节目中采用舞蹈的形式来演绎门神的功能,用“动画小剧场”的方式还原年画里过年的场景,采用特殊摄影技术深入年画内部细节,通过特效合成影像技术让观众在历史和现实中实现穿越,通过现代壁画的创作过程致敬传统的年画制作技艺。节目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将传统年画魅力最大化,拉近了受众与年画制作的距离,增加了受众对年画的认知和了解。

此外,节目还邀请了央视记者王冰冰、歌手张信哲、《生僻字》唱作人陈柯宇、壁画师佳佳等嘉宾体验年画的制作工艺及美学魅力,在吸引年轻受众的同时,与他们一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年画背后的过年团圆的温暖。

同时,主创团队还邀请到了北京电影学院、清华美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四川大学等动画系学生参与创作纪录片的动画故事部分,让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解读年画,共同参与创作,为年画制作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可能。

创新性思考,展望年画发展方向

年画是人们对于春节最温暖的回忆,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映射,承载着中国人浑厚的感情,以其承载的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年画的传承发展意义重大。

钟星琳是滩头高腊梅年画第四代传承人,作为一名典型的90后,与传统艺人相比,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方法,为年画打开一条新路子。今年的年画,她打算采用每一头小牛都代表一种寓意,这才更加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喜好。

门神服装品牌创始人林进亮,一次偶然看到母亲过年贴门神,触动了他的创作灵感,自此门神品牌应运而生。

年画是年之画,也是生活之画。既有历史图景,也有现今生活心境。纪录片通过丰富的视听语言,让观众在熟悉感、亲切感中体会这门传统艺术的新活力。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