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这座位于河西走廊中段的城市,因盛产镍而被誉为“中国镍都”,作为中国镍钴工业的重要基地,其发展历程是一部充满艰辛与奋斗、创新与突破的历史。从1958年金川镍矿的发现,到如今成为全球领先的镍钴生产基地和铂族金属提炼中心,金川集团不仅改变了中国在镍、钴及铂族贵金属方面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还为国家的发展与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8年,金川镍矿的发现揭开了中国镍钴工业发展的新篇章。为了满足国防与经济建设的迫切需求,第一代“金川人”在党的号召下,从全国各地奔赴龙首山下,共同开启这段不平凡的征程。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他们扎根戈壁,开荒拓土,历经无数挑战,终于立厂兴企,接力前行。
1958年6月初,一个意外发现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在白家嘴西侧的山沟里,西北煤田地质勘探局一四五队的唐东福捡到了一块含铜的孔雀石标本,其中蕴含的丰富镍元素令人振奋。这一发现迅速传至北京,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冶金工业部随即行动,部署加快镍矿的开发进程。
1959年6月,西北冶金建设总公司应运而生,肩负筹建永昌镍矿的重任。同年10月,永昌镍矿正式挂牌运营,并在1961年1月更名为金川有色金属公司,简称“金川公司”,由此揭开了中国镍钴工业发展的崭新篇章。
1963年5月,冶金工业部进一步调整架构,将金川公司划分为金川公司和金川冶金建设公司两个实体。同年,金川公司采出了第一批矿石,标志着企业生产的实质性起步。到了1963年底,包括学校、医院、办公楼在内的多项民用工程相继竣工,部分创业者得以告别简陋的“地窝子”和“干打垒”,迁入崭新的居所。
1964年9月,金川公司迎来了重要的历史时刻。第一条冶炼生产线建成投产,设计年产1200吨高冰镍和300吨电解镍。当年,企业便产出高冰镍2041吨,同时产出第一批电解镍43吨。这标志着在荒凉的戈壁滩上,金川公司成功产出了第一炉“争气镍”,开启了电解镍生产的新篇章。在那个资源匮乏、条件艰苦的时代,老一代创业者凭借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自力更生、顽强拼搏,打通了生产工艺流程,初步奠定了中国镍钴生产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基础,从而摆脱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困境。
随着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拉开,金川公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接下来的二十余年里,金川人紧跟时代步伐,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企业发展,实现了“三年三大步”的宏伟目标。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果,采矿和镍冶炼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面对国企转型期的种种挑战和困难,金川公司积极推进内部改革,提前实现了国企脱困目标,在困境中续写了“镍都”的辉煌篇章。金川公司经理王德雍因此成为21位杰出专家之一,有幸受到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的接见。同年12月2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金川公司再次荣获科技进步特等奖,这一殊荣由国家领导人亲自颁发。
到了1993年5月,亚洲第一座、全球第五座镍闪速熔炼炉在金川公司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不仅标志着我国镍冶炼工艺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更彰显了金川公司在开发建设历程以及中国镍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2001年9月28日,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金川公司迈入了崭新的历史篇章,结束了长达42年的工厂制时代,并初步构建了现代企业制度。进入新世纪后,金川集团以全球化视野为起点,依托科技创新和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其国际化经营战略。该集团致力于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集团,并不断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因此,在2011年荣获中国工业大奖后,2012年又因其“复杂难处理镍钴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而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金川集团的业务足迹遍布全球,从在非洲独立承建的首个项目——刚果(金)铜钴合金项目的顺利投产,到世界上首座合成式炼铜炉的诞生,再到收购南非梅特瑞斯全部股权,构建起四大矿产资源开发区域的资源战略布局。金川集团深度融入全球化产业布局中,在国内外多个省市区和海外国家开展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产业合作、科技研发及贸易活动。
金川集团的发展历程中,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其发展的核心动力。自1972年金川科研会议召开以来,已有200余家科研院所的数千名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共同参与科技联合攻关大会,形成了开放、联合的科研模式。这一模式成功解决了一系列制约我国镍钴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填补了我国在镍钴及铂族金属生产工艺技术上的多项空白。
金川集团不仅成功产出了“手撕镍”这一超薄纯镍箔材,还在羰基镍丸的生产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结束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此外,金川集团还不断在纯镍带材、电热合金、精密合金、延伸精深加工产品链、镍基核电材料及航空航天材料、导电镍粉、汽车涡轮增压器、大卷重宽幅镍带、医用合金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快速成长。
近年来,金川集团不仅在传统产业上持续深化改革,提升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还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金川集团依托其资源和地理优势,一方面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另一方面抓新兴产业培育,大力培育提升“2+4”产业链(即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2个千亿级产业链,数字经济、化工循环、资源综合利用、高品质菜草畜4个百亿级产业链),加快向绿色低碳发展方向转型升级。
金川集团3万吨铜箔生产建设项目是金昌市推动资源型城市全面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该项目总投资超25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西北地区铜箔产品种类最齐全的铜箔生产基地,覆盖七大类近二十种产品,进一步弥补金昌电池产业链中高端铜箔产品的空白,推进有色金属产品加快由“原”字号向“材”字号转变,为下一步引进高端电池生产企业和覆铜板生产企业创造良好条件。
此外,金川集团还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建设全国一流的电池材料供应及电池生产基地。当地电池材料本地化率达到75%,新能源电池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串点成线、扩链成网,产业集群初步成形。
近年来,金川集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取得了显著成果。2023年,金川集团生产有色金属及深加工产品280万吨,实现营业收入3530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530亿元,缴纳利税总额172亿元,位居《财富》榜单世界500强第289位。
金川集团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金川集团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同时,金川集团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教育、医疗、扶贫等领域提供了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