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发现孩子的视力有所下降,往往将其归因于学习压力或不良的用眼习惯,并首先考虑带孩子去配眼镜。然而,有一种“近视”情况不仅无法通过配镜解决,还可能日益严重。在此提醒各位家长,如果孩子长期出现视力下降、发育不良、个子矮小、头痛等症状,需要警惕儿童颅咽管瘤的可能性。
颅咽管瘤是生长于鞍区或鞍旁区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流行病学统计其发病率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2%~4.6%,较为常见。典型的颅咽管瘤属于组织学上低级别肿瘤(WHO Ⅰ级),生长也相对缓慢,通常被认为是良性肿瘤。
虽为“良性” 却“恶名昭彰”
虽为良性肿瘤,但长期以来,颅咽管瘤却“恶名昭著”,尤其是在儿童群体中,根据《颅咽管瘤治疗专家共识》,约占儿童颅内肿瘤的5.6%~15%,占儿童鞍区肿瘤的54%,位居儿童颅内肿瘤的第2位。5至15周岁是颅咽管瘤发病高峰,可严重影响患儿发育,会给个体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甚至造成终生遗憾。
1、颅咽管瘤易复发
颅咽管瘤虽然是良性肿瘤,但又与普通的良性肿瘤有所区别,第一颅咽管瘤没有包膜,第二颅咽管瘤有浸润性生长的特点。所以虽然在显微镜下观察已经达到完全切除,但是基于以上两点仍然有极少部分肿瘤的细胞残留,可能造成后期肿瘤复发。颅咽管瘤对放射治疗和化疗都不敏感,一旦复发了治疗的难度会进一步增加。
2、颅咽管瘤早期不容易发现
颅咽管瘤病人常见的症状是视力下降,学龄儿童在出现视力下降时,家长首先想到的是近视,去配眼镜,配眼镜后孩子的视力仍然下降,眼科检查发现视神经萎缩后才想到颅内有肿瘤,耽误了治疗时机。3岁以内的小儿在视力下降时,家长甚至难以察觉,有的直到完全失明后才发现。
3、颅咽管瘤切除后的垂体功能低下是世界难题
颅咽管瘤完全切除或者积极切除后几乎都有垂体功能低下,表现为多饮多尿、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低下、性腺激素低下、代谢紊乱。手术后的激素替代治疗是确保病人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有的颅咽管瘤病人在切除肿瘤后的前2天精神好,但随后出现精神萎靡、电解质紊乱、内分泌紊乱,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则病人会出现生命危险。
4、颅咽管瘤位置深,手术难度大
颅咽管瘤最常见的部位是在鞍区,属于颅脑的中心地带,位置深,并且周围有视神经、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垂体、下丘脑等主要结构,而且颅咽管瘤常常与下丘脑粘连。在手术过程中如果视神经受损,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颈内动脉或大脑前动脉受损,会造成大出血,危及生命。下丘脑、垂体受损会出现垂体功能低下、内分泌紊乱,轻者造成病人体质差、抵抗力差,严重者也会造成生命危险。颅咽管瘤的手术难点在于既要尽可能的完全切除肿瘤,防止肿瘤复发,又要避免手术对肿瘤周围的重要结构造成损害。
颅咽管瘤常见症状有哪些?
颅咽管瘤的常见症状表现主要包括视觉障碍、内分泌功能障碍和颅高压。
1、视觉障碍
当肿瘤压迫相邻的视神经时,表现为无明显诱因出现视力下降、视野改变甚至失明。尤其要注意的是,在疾病的初期,患者的视力可能会逐渐下降,儿童对早期视野改变不引起注意,直至视力严重障碍时才被发觉。
2、内分泌功能障碍
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体格矮小,但身体各部位大小的比例正常。大多数患有颅咽管瘤的儿童都有多饮、多尿的表现。颅咽管瘤还可能压迫颅内神经,引起丘脑受损,这时就会出现明显的意识失常,例如嗜睡、没精神、淡漠甚至昏迷。
3、颅高压
随着肿瘤不断生长,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伴有呕吐、耳鸣、眩晕、畏光、也可有发热、颜面潮红、出汗等。婴幼儿可见头围增大,严重者可出现嗜睡或者昏迷。
在颅咽管瘤常见症状中,儿童首发症状以颅内高压表现多见,而成人以视神经受压引起视觉障碍,进一步就医检查而发现居多。
手术+放疗”对防止复发意义重大
根据《颅咽管瘤治疗专家共识》,手术切除是治疗颅咽管瘤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其位置深在,毗邻重要神经血管结构,手术难度较高。而国际知名肿瘤学术期刊《Current Oncology》2022年3月4日刊载的一项关于当前成人颅咽管瘤治疗进展的研究指出,颅咽管瘤(CPs)是一种生长缓慢、组织学上为良性的颅内肿瘤,其位置和与邻近神经结构的关系,导致患者有显著的神经、内分泌和视觉合并症表现。其侵袭性特点使单纯依靠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成为一种挑战,为保护重要结构,手术时可能导致部分肿瘤残存,复发在所难免。
该项研究进一步指出,包括伽玛刀在内的放射治疗,是目前颅咽管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与放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比单纯手术治疗更能改善肿瘤的控制,相应提高无复发生存率。
颅咽管瘤通常生长缓慢,起病隐匿,往往在生长1~2年,甚至更久才因出现相应症状而被诊断。在接受手术及放化疗综合治疗后,该病仍有复发可能,故而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平日里出现内分泌功能障碍,视力下降等情况时,要高度警惕肿瘤是否复发,务必尽快到专业医院就医检查,及早干预治疗,以免因神经长期受压而造成永久失明等不可逆的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