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特色农产品出口通道逐步畅通走上“世界货架”

青岛信网 2025-01-09 09:10:43

原标题:全链出海,青岛农业走上“世界货架”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德银

平度尚好科技有限公司深耕产品质量,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每年转化鲜果蔬上百万吨,产品70%以上用于出口;青岛七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工厂化模式,实现墨瑞鳕全人工繁育,设施渔业科技成果从“书架”转化到“货架”,产品返销澳大利亚;作为一家专注于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山东艾泽福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外汇收入达3500万美元……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青岛特色农产品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出口通道逐步畅通,优势设施农产品纷纷走上“世界货架”,进入国际市场。

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青岛农产品出口433.3亿元,增长8.7%。农产品出口足迹遍及全球173个国家和地区,编织出一张庞大而紧密的国际市场网络。

从“农产品出口”到“农业出海”,青岛设施农业正经历的转型,不仅是概念上的简单升级,更是在内涵与外延上的不断拓宽。面对国际农产品贸易格局的复杂多变,青岛设施农业正以积极灵活的策略穿越周期,寻找农业出海的新路径、新模式。

青岛打出一套“组合拳”助推设施农业全链出海

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青岛农产品出口433.3亿元,增长8.7%。农产品出口足迹遍及全球173个国家和地区,编织出一张庞大而紧密的国际市场网络。

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

青岛在全国率先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创建标准化示范基地,提升农企市场竞争力。在农产品产地源头,政府设立专业且精密的检测站点,从种植、养殖环节开始严格质量把控。在农产品流通环节,青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追溯体系。

出台一系列补贴政策

对于积极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开展质量认证、拓展国际市场的企业给予资金补贴与税收优惠等支持,激发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与拓展国际市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突破国际标准壁垒

通过政企联手,共同发力,成功突破国际标准壁垒,使得青岛设施农产品赢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更高的声誉,为青岛农业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面发力,打开广阔国际市场

青岛农产品出口,尤其是设施农产品的出口,在全国独树一帜,这离不开稳定且充足的产出。在青岛这片广袤富饶的土地上,分布着多达1088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355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还有数以万计各类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如此高密度的经营主体聚集,为青岛从竞争激烈的全国农产品出口中脱颖而出提供了强大保障。

在青岛康丽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大棚里,负责人匡永帅正跟农户一起探讨蘑菇种植技术。受父母影响,匡永帅从小对蘑菇种植耳濡目染,积累了丰富经验。2015年接手合作社经营管理后,他意识到单纯靠大棚种植食用菌发展空间有限,依靠优质菌棒打开更大的市场才是合作社长远发展的突破口。

“2017年进入韩国市场以后,我们发现韩国香菇市场大、种植户零散,为方便菌棒推广,就在韩国建立了第一个种植样板基地,通过一段时间运行,在展现产品的同时也打开了销售市场。我们出口菌棒的同时,还先后建立了三个种植基地,开始了‘出口+当地种植’的复合型销售模式。”依靠这种销售模式,匡永帅在澳大利亚悉尼也建设了一处合资农场。如今,随着合作社不断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农户加入,从原来的50户发展到200多户。合作社菌棒品种也从最初的2个发展到13个,已出口到西班牙、波兰以及北美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胶州蘑菇成功走向了世界。

除了设施种植业,设施畜牧业近年来也在青岛快速崛起,养殖品类、规模、技术都有长足发展,不仅丰富了设施农业出口品类,也扩大了青岛设施农业影响力。

上午10点,青岛九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养殖场的鸡舍内光线柔和,一只只白羽肉鸡或卧或站,悠闲自在。自动不间断喂料线,精准的温湿度控制……规模化、标准化、国际化的养殖环境,确保了这群白羽鸡的“小康生活”。“在九联肉鸡养殖场,一个工人可以管理1座标准化鸡舍、2万只肉鸡,肉鸡生产环境完全实现自动化控制。”公司党委书记王恒虎介绍。

作为国内起步最早的肉鸡养殖加工企业之一,青岛九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早早凭借区位优势开始了海外市场探索。

莱西市商务局局长张旭介绍,20世纪90年代是全国肉鸡行业高速发展时期,莱西市鼓励龙头企业发展,青岛九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抓住机遇,探索了“公司+合作联社+农场”的养殖方式,提高了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同时依托青岛港口优势,发展出口贸易,先后打开了欧盟、日本等市场的大门。“在鸡肉产品领域,我们占据全国出口总量1/4份额,已经连续16年居全国第一。”公司营销总监张伦茂说。

除了在肉鸡、猪肉等传统优势出口领域地位稳固,青岛在特色养殖产品领域出口实力也不容小觑。

位于西海岸新区的青岛康大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种植、养殖、食品加工、生物科技等于一体的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深耕农业产业发展30余年,兔肉出口占全国总量70%以上,成为中国兔行业领航者,产品远销日本、欧盟和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洋渔业是青岛的传统优势产业。青岛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围绕海洋设施渔业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推进现代设施渔业高质量发展。得益于设施渔业的发展,“舌尖上的青岛海洋味蕾”正变得越来越丰富,不断抢占国内外市场。

在陆域,青岛陆基渔业设施加速转型升级,以工厂化养殖为重点,加快传统渔业养殖升级改造,推动集约化、设施化发展,工厂化养殖水体达200万立方米。

在海上,青岛作为我国最早提出海洋牧场理念的城市,海洋牧场规模化发展驶入快车道。目前青岛在建海洋牧场达27处,其中21处被评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总数位居全国第二,约占全国1/8。同时,青岛不断扩大深远海养殖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推动全市深远海养殖水体突破170万立方米。

多方赋能,提升硬核竞争实力

青岛之所以能从激烈的出口竞争中脱颖而出,离不开设施农业过硬的产品、技术。瞄准细分赛道,深耕产品质量,不断创新蝶变,正是青岛实现出口农产品量质齐升的关键所在。

走进平度市蓼兰镇的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化香菇产业园,一座座标准化智能温控菌菇培养大棚尽收眼底,高大的出菇架上摆满了香菇菌棒。“园区每天香菇菌棒产量达7万多棒,主要发往海外市场。”产业园负责人王东波介绍,如今,七河生物培养的香菇菌棒已经出口到70多个国家,占据了全国香菇菌棒出口市场60%以上份额。

这些香菇全部使用公司自主研发的菌种。“之前国内菌种长期依赖进口。2013年,我们成立了七河生物技术研究院,与上海农科院、省农科院、山农大等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致力于菌种研发,已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菌种。”王东波介绍,目前七河生物拥有一支超百人的研究团队,每年都进行新菌种实验,致力于培育出“菇伞大、菇肉厚、菇腿短”的高品质香菇,以丰富国内外消费者餐桌。

在设施渔业领域,“青岛力量”举足轻重。青岛累计培育水产新品种占全国总数1/4以上,不少曾经无法养殖的品种,青岛都已成功攻关。例如,青岛七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破解墨瑞鳕繁育、养殖难题,这种以前只能依赖进口的澳大利亚“国宝鱼”,如今已实现“中国产”。

在养殖设施方面,青岛成功研发我国首个深远海大型渔业养殖装备“深蓝1号”网箱,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以及我国应用海域最远、适用水深最深、养殖水体最大、功能性能最先进的大型深远海养殖网箱装备“深蓝2-2号”网箱,以养殖设施创新带动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加快引领第六次海水养殖浪潮兴起。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青睐,企业需要不断自我加压,将越来越多的国际“通行证”握在手上。

作为专业从事FD(真空冷冻干燥)冻干果蔬精深加工出口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冻干食品赛道“隐形冠军”,平度尚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冻干果蔬、航空航天食品、体育运动功能性食品等百余个品种,每年转化鲜果蔬上百万吨,产品70%以上用于出口。公司总经理郁东兴介绍,企业正与高校合作,从种苗的组培上发力,自源头提升产品品质,将产品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让更多设施农产品走出去,产生更大价值,青岛还有一个“比较优势”,那便是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等高水平开放平台赋能。

位于莱西的青岛鲁林脱水蔬菜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天然食品配料业务,生产的调料广泛供应肯德基、雀巢等国际品牌,每年对美国出口额达5000万美元。不仅出口产品,企业还将投资目光瞄准了海外。去年6月,企业与哈萨克斯坦签署投资协议,在当地打造集种植、初加工、深加工、出口贸易、全球销售、全球服务、全球研发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白洋葱种植生产基地。

在青岛,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力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等高水平开放平台扬帆出海,耕耘广袤的国际市场。

加速破圈,适应农业全链出海

当前,全球化与保护主义的博弈、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新技术、新业态的涌现,塑造了农产品市场与贸易的复杂多变格局,也导致我国农产品出海出现新的变化。

如何进一步扩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业内人士认为,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是有效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的途径。譬如,荷兰通过科技引领和制度创新占据高端市场,在种业上加强产学研合作,利用拍卖制度稳定市场价格;新西兰聚焦单品整合资源,通过政府统一管理和市场化运作增强品牌影响力等。

推动科技创新,培育示范企业,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农业出口大市,青岛近年来打出一套“组合拳”,为农产品加速出海持续探索创新,让全球餐桌增添了许多青岛味道,也为中国农业全链出海“加速破圈”探索了经验。

全产业链出海,包括产品、技术、服务,涉及企业类型、主体数量更多,是青岛设施农业进一步发力的方向,需要多方资源融合形成合力。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政策端,青岛在全国率先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创建标准化示范基地,提升农企市场竞争力。在农产品产地源头,政府设立专业且精密的检测站点,配备先进检测设备与专业技术人员,对各类农产品从种植、养殖环节开始严格质量把控。例如,针对蔬菜种植基地,检测人员会定期对土壤肥力、水质状况及农药残留等多项指标全面检测,确保农产品生长环境符合绿色、安全标准。

在农产品流通环节,青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追溯体系。每一批次农产品都被赋予独一无二的身份标识,其种植、采摘、加工、运输等全过程信息都被详细记录在案。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可迅速通过追溯体系精准定位问题源头,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有效防止问题产品流入市场,保障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截至目前,青岛1000余家企业通过BRC(英国零售商协会)等出口质量体系认证,青岛获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此外,青岛还出台一系列针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补贴政策,对于积极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开展质量认证、拓展国际市场的企业给予资金补贴与税收优惠等支持,激发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与拓展国际市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政企联手,共同发力,成功突破国际标准壁垒,使得青岛设施农产品赢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更高的声誉,为青岛农业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青岛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中华教授认为,青岛农产品出口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国际市场需求增长,尤其是在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青岛农产品的国际份额有望得到进一步拓展。出口企业要加大在全球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的布局,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为自身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随着国际市场挑战愈来愈多,各国的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不断更新。为应对这些挑战,青岛农产品出口企业要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青岛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从单纯的产品出口向品牌输出转变,以获取更高的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空间。此外,随着数字经济发展,企业要积极探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实现农产品出口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