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脱敏治疗不起效?看看营养科的办法

营养肠道微生态邓宇虹 2024-09-26 17:48:23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亦称特应性湿疹,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慢性皮肤炎症性疾病,影响着约3%至5%的成年人群。该疾病不仅局限于皮肤表现,还常与食物过敏、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等其他特应性疾病并发,形成复杂的疾病谱系。其病程的反复性与长期性,无疑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生理负担及心理压力。

从免疫学角度来看,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与免疫系统失衡密切相关,特别是2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Th2)的异常激活,导致皮肤中促炎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水平升高。雷女士的案例尤为典型,她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罹患特应性皮炎,且既往有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病史,这进一步提示我们特应性皮炎与其他特应性疾病间可能存在共同的免疫学基础。目前的治疗多以激素、抗组胺药、生物制剂对症为主,尽管脱敏治疗被认为是唯一针对病因的治疗,且要耗费较长时间,但是效果也并不完全满意,该患者经过一年的脱敏治疗,也没有缓解症状。

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组在AD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肠道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其微生物组成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肠道共生菌如脆弱拟杆菌,能够调节Th1/Th2平衡,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方面赋予宿主好处[1]。通过肠道微生态的调整,能改变患者的过敏体质,使患者不再对常见的外物起异常的免疫反应,可谓“以不变应万变”。该患者脱敏治疗时打针的部位不再红肿,说明她的过敏体质改善了,对外界不再起异常的反应了。

据研究,特应性皮炎患者的血清 25-羟基维生素 D 水平通常较低,口服维生素 D 补充剂可增加调节性T细胞,促进对过敏原的耐受性,并通过诱导角质形成细胞中丝聚蛋白和导管素的表达来预防过敏性炎症。[2]。此外,近期《Science》发表的文章发现,维生素D能够促进小鼠肠道中脆弱拟杆菌的生长,这种细菌有助于提高小鼠对疾病的免疫力[3]。在过敏性疾病患者中,很大一部分患者存在消化疾病,有“肠漏”的存在,导致常见食物的抗原通过受损的肠粘膜上皮细胞进入到体内,于是在血液中出现了它们的“IgG抗体”,戒断这些食物并不能“治愈”过敏和皮炎,因为“肠漏”一直存在,但是短暂的“戒断”能减少“火上浇油”,也有助于短期症状的缓解,在修复肠粘膜后(如该例患者使用脆弱拟杆菌BF839、和复方谷氨酰胺进行肠粘膜修复),可以再进行添加。因此,短期戒断也是必要的。此外,大分子的蛋白进入体内更容易引发“过敏”,我们添加复方消化酶帮助患者消化食物,也是治疗有效的手段之一。

营养微生态医学技术,为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01

案例展示

雷女士在不幸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又遭遇了特应性皮炎的困扰,病程长达一年多。最初,她误以为是普通的过敏问题,因此选择了前往过敏反应科就诊,医生对其进行了IgE检测,发现总IgE为391IU/ML(正常<192)粉尘螨3级过敏,尘螨组合与猫毛 4级过敏,她随即开始了脱敏治疗。然而,经过一年多的脱敏治疗,她的皮肤状况并未得到改善,反而在今年夏天出现了恶化。雷女士又尝试了中医调理,但遗憾的是,效果依然不佳。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雷女士在网络上看到了关于营养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分享。这让她产生了新的希望,于是决定前往临床营养科寻求帮助。在临床营养科,医生为雷女士进行了的食物IgG检测,发现她对牛奶、大豆、鸡蛋、猪肉等食物存在2-3级的IgG阳性反应,基于检测结果,医生为雷女士制定了个性化的营养治疗方案(脆弱拟杆菌BF839、复方消化酶、复方谷氨酰胺、维生素D等营养补充剂)。同时,医生还详细指导了雷女士在饮食方面的忌口,暂时避免摄入以上食物。

经过一个半月的营养治疗,雷女士的眼周皮肤红肿得到改善,脖子部位的皮炎也好转了八成。更令人惊喜的是,她之前的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症状也得到了显著改善,未再发作。另外雷女士还说了一个细节,她说之前做脱敏治疗时,每次打针的部位会非常红肿,而现在经过营养治疗后这一段时间打针的部位也不再红肿了。这一显著的治疗效果让雷女士对营养治疗充满了信心,表示会继续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执行。

治疗前图片

1.5个月治疗后

从免疫学角度来看,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与免疫系统失衡密切相关,特别是2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Th2)的异常激活,导致皮肤中促炎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水平升高。雷女士的案例尤为典型,她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罹患特应性皮炎,且既往有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病史,这进一步提示我们特应性皮炎与其他特应性疾病间可能存在共同的免疫学基础。目前的治疗多以激素、抗组胺药、生物制剂对症为主,尽管脱敏治疗被认为是唯一针对病因的治疗,且要耗费较长时间,但是效果也并不完全满意,该患者经过一年的脱敏治疗,也没有缓解症状。

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组在AD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肠道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其微生物组成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肠道共生菌如脆弱拟杆菌,能够调节Th1/Th2平衡,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方面赋予宿主好处[1]。通过肠道微生态的调整,能改变患者的过敏体质,使患者不再对常见的外物起异常的免疫反应,可谓“以不变应万变”。该患者脱敏治疗时打针的部位不再红肿,说明她的过敏体质改善了,对外界不再起异常的反应了。

据研究,特应性皮炎患者的血清 25-羟基维生素 D 水平通常较低,口服维生素 D 补充剂可增加调节性T细胞,促进对过敏原的耐受性,并通过诱导角质形成细胞中丝聚蛋白和导管素的表达来预防过敏性炎症。[2]。此外,近期《Science》发表的文章发现,维生素D能够促进小鼠肠道中脆弱拟杆菌的生长,这种细菌有助于提高小鼠对疾病的免疫力[3]。在过敏性疾病患者中,很大一部分患者存在消化疾病,有“肠漏”的存在,导致常见食物的抗原通过受损的肠粘膜上皮细胞进入到体内,于是在血液中出现了它们的“IgG抗体”,戒断这些食物并不能“治愈”过敏和皮炎,因为“肠漏”一直存在,但是短暂的“戒断”能减少“火上浇油”,也有助于短期症状的缓解,在修复肠粘膜后(如该例患者使用脆弱拟杆菌BF839、和复方谷氨酰胺进行肠粘膜修复),可以再进行添加。因此,短期戒断也是必要的。此外,大分子的蛋白进入体内更容易引发“过敏”,我们添加复方消化酶帮助患者消化食物,也是治疗有效的手段之一。

营养微生态医学技术,为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