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因必有果,你的报应就是我。
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写过这么一句话:
我们不能剥夺一个人从痛苦中受益的权利。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受挫是必修课,无论你的父母把你保护的多好,人都是社会性的,一定会遭遇挫折。
有的人特别善良,甚至是圣母心,殊不知这样不仅帮不了别人,还会卷入他人的因果。
正所谓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
你去一个人去背负他的痛苦,你同时也就剥夺了他成长的权利。
如果说那个人本身有着强大的意志力,人家自己分明有能力战胜困难,你突然插手别人的人生,他非但不会对你感恩戴德,还会怪你。
如果那个人本身很脆弱,你的援手会让他对你形成依赖,升米恩斗米仇,他会严重依赖你,一旦有一天你不愿意帮他,他就会开始恨你。
真爱非常可贵,不要滥施同情心,把真心留给值得的人。
关系再好,也应当保持边界感,如果说对方真的开口需要你的帮助,你又力所能及,那自然责无旁贷。如果对方并没有开口,你却自作主张帮忙,不一定能够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过分客气,其实是过分自恋很多人都把自己当成圣人了。
不想欠别人的,不想有亏欠。
从内心把自己当成神一样的存在,我可以付出,但是我绝不欠你的,因为我一旦亏欠,我就不完美了。
过分客气,其实是过分自恋。
要知道,好的关系就是“相互麻烦”,你有难题的时候我帮你,我遇见困难了你也愿意帮我,而不是一味索取,更不是一味付出,像个神一样高高在上,开心地看着别人享受自己的付出和荣耀。
因为你的付出,未必是别人想要的。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别人喜欢吃香蕉,可是你偏偏送苹果,还每天都送,坚持不懈,最后别人把你送的苹果都扔了,你还觉得自己委屈,觉得对方白眼狼。可是,人家喜欢的明明就不是苹果!
这种自我感动式的付出,真挺要命的。
“恨”和“爱”都应该被正确表达很多人都是这样:
当我心里有了恨意的时候,我不说,我憋着,我把自己憋成内伤,憋出毛病。即使是受了天大的委屈,我也不说,因为我是个好人。
这种不会表达自己恨意的人,其实是在积攒伤害,有一天这种恨意一定会爆发出来。
这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有的人明明看起来脾气很好啊,怎么会在某一天突然发疯,做出出格的事?
因为压死骆驼的从来也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每一个稻草!
你明明不喜欢,明明愤怒,明明不满,却要假装不在乎。你既没有尊重自己,也没有尊重别人,更没有尊重你们之间的这段关系。
所以我们不仅仅要学会表达爱意,更要学会表达恨意,说到底,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并且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