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下日本的怨灵文化:四大怨灵(1)

映天评历史 2024-05-20 20:28:57



在日本人的传统文化中,怨灵是个绕不开的话题,特别是本人在了解日本历史的过程中,更是遇到了数不胜数的怨灵故事。

按照他们的说法,只要是生前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或者含冤而死的悲剧性人物就可以成为怨灵,甚至只要是自认为受委屈了,都可以通过怨恨的积累成为怨灵。

所以他们的怨灵数量难以计数,其历史中形形色色的政治人物就是怨灵的常客。而我们今天要讲的所谓四大怨灵便是这里面名气最大的四位。

神佛与怨灵

在讲他们的故事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为何日本会出现这种比较另类的文化现象。

众所周知,神道教是日本的传统宗教,历史悠久。佛教传入后,二者又进行了深度融合(神佛习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宗教体系。宗教与文化的形成往往息息相关,怨灵文化便是在神道教与佛教思想的交错影响下而得以出现。

神道教认为万物有灵(泛灵论),神无处不在,生命的终结不是死亡,它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继续存在于世间。所以神道教的主要崇拜对象就是自然与祖先,只要自己够虔诚,漫天诸神与祖先神都会保佑他们,实现他们的愿望。因而神道教也是一种功利性极强的宗教。

万物有灵结合佛教的因果、轮回就形成了怨灵理论。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怀有强烈的怨恨或未能解决的冲突,他们可能会在死后变成怨灵,无法进入轮回,直到他们的怨恨得到释放。

怨灵作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灾难,所以必须要想办法度化,而这就要提到他们的御灵信仰。

御灵信仰是由神佛融合而形成,即对已故之人的灵魂(御灵)进行崇拜和祭祀,通过信仰之力(玄之又玄)对怨灵进行安抚、转化,使之成为庇佑人们的神灵。

御灵信仰的核心要求就是怨亲平等,即无论生前是友是敌,死后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尊重和供养。

也就是说即使某人在政治斗争中获胜,但为了不被怨灵报复,还要花费大量精力与财力去供奉怨灵,以求得到宽恕与谅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怨灵文化的出现除了宗教的影响外,与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及令人窒息的等级制度同样密不可分。

日本人的集体主义盲从导致个人在面对不公正或冲突时大多选择压抑怨恨,而不是公开表达,长久的压抑会让人在死后转化为怨灵。

除此之外,古代日本还存在严格的社会等级和权力结构,这导致某些人在生前遭受压迫和不公后却无力改变,只能默默承受,在死后成为怨灵。

这些现象,反映出人们对于生活中长期无法解决的矛盾的深层次关注。也就是说,怨灵都是人们为了某种不便或者说不敢公开表达的情绪而人为制造出来的,它更多反映的是人们对于社会不平等的批判与反思以及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与执著。

比如:当地有个恶霸,谁也惹不起,官府也不管,百姓长期受压迫,却无能为力,于是便会将某个被恶霸害死的同胞异化成怨灵,以此来表达他们的不满与无奈。如果这个恶霸在怨灵出现后死去,那这个怨灵就会成为当地的保护神,世代受到膜拜。

传说中的四大怨灵之一——早良亲王

早良亲王是49代天皇光仁天皇之子,50代天皇桓武天皇的同母弟。

日本第48代天皇是女天皇称德天皇,她死后没有子嗣,导致朝廷因继承人问题产生争斗,后来在藤原北家的藤原永手与藤原式家的藤原良继、藤原百川等人的合谋下(伪造遗诏),光仁天皇成为了幸运儿。

光仁天皇对藤原氏的拥立之功非常感恩,于是双方多次联姻,关系十分紧密。

光仁天皇的长子山部亲王(未来的桓武天皇)先后迎娶了藤原良继与藤原百川之女,是藤原氏的重点投资对象。而自知没有皇帝命的早良亲王很早便识趣的选择了出家,以防止不可预知的政治倾轧。

在日本,出家可被视作对政治权力的放弃。

然而,随着藤原良继与藤原百川的相继离世,早良亲王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

公元781年,桓武天皇接受父亲光仁天皇的禅位,登基为帝。与此同时,早良亲王接受父亲光仁天皇的劝说,选择还俗,随即被册立为皇太子。

至尊权力的诱惑连无上佛法都无法化解!

事实上,此时的桓武天皇长子安殿亲王(平城天皇)早已出生,而且还是皇后藤原乙牟漏(藤原良继之女)所生。

所以,早良亲王的太子之位让很多人看着碍眼,尤其是他的大哥桓武天皇。若说此前是皇命难违,那光仁死后,他完全可以再次出家,让出太子之位。可他偏偏没有,那就怪不得兄长心狠了。

藤原良继和藤原百川生前的投资,在他们的侄子藤原种继身上得到了回报。藤原种继备受桓武天皇的信任与重用,掌握了朝中实权,史称内外之事皆决之。

当时的京都,佛教势力非常猖獗(奈良时代的皇室与贵族极度崇佛),为了削弱其影响,桓武天皇决定迁都长冈京,重新构筑属于自己的政治势力,藤原种继全权负责此事。由于此事牵涉太多人的利益,藤原种继最终遭到了暗杀,不治身亡。

桓武天皇震怒,以此事为契机,在朝廷搞了一波大清洗,而倒霉的早良亲王莫名地牵连其中,导致太子之位被废,幽闭在乙训寺。

感觉比窦娥还冤的早良亲王绝食抗议,以示清白。但桓武天皇根本不吃这一套,随后又将之流放至淡路岛。流放途中,早良亲王忧愤而死,年仅35岁。

同年底,桓武天皇长子安殿亲王被册立为皇太子。

此事的真相,如今莫衷一是,有推测是桓武天皇在幕后操纵了一切,以牺牲一个藤原种继来换取反对势力的大幅削弱与太子之位,简直不要太划算!

早良亲王含冤而死后,日本社会接连发生天灾,太子安殿亲王也莫名病重,皇太后高野新笠(桓武与早良的生母)与皇后藤原乙牟漏相继病逝,一系列不幸事件的发生,在当时都被归结为是早良亲王的怨灵作祟。

公元794年,桓武天皇认为长冈京的风水不行,决定迁都平安京。平安京号称符合阴阳五行,属于四神相应之地,风水上佳。自此开启了日本的平安时代。

平安京,即如今的京都,在明治维新迁都东京之前一直是日本的首都

公元800年,为了安抚怨灵,桓武天皇追赠早良亲王为崇道天皇,并为其修建皇陵、神社,举办大量的祭祀活动。

传说中的四大怨灵之二——菅原道真

菅原道真出身显赫,家族以诗书传家,世代享有文名。菅原道真本人博学多才,尤擅汉诗与散文,著作颇丰,被誉为日本的学问之神,是怨灵成神的典型代表。

菅原道真入仕后,正值清和天皇在位,太政大臣藤原良房(第一个非皇族的太政大臣)作为天皇的外祖父辅佐朝政。

应天门之变后,藤原良房肃清政敌,权倾朝野。清和天皇便正式任命藤原良房为重敕摄行天下之政者,简称摄政。藤原氏摄关政治自此开启。

藤原良房死后,养子藤原基经继续摄政,相继控制了清和天皇(外甥)、阳成天皇(外甥)、光孝天皇、宇多天皇四任天皇,为藤原氏的发展奠定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由于宇多天皇并非藤原氏血脉,所以在藤原基经去世后,其子藤原时平失去了掌控宇多天皇的法理依据,宇多天皇得以亲政。

如果您是在今日头条(别的平台都是抄袭)看到这里的,那不妨先点个赞吧,这个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先谢谢了!——聊聊过去的人和事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饱学鸿儒菅原道真受到宇多天皇的赏识,开始倍受重用。双方此后还多次联姻,菅原道真的政治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成为朝中遏制藤原氏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由于藤原良房父子俩的长期统治,藤原氏势力早已遍布朝野,而且宇多天皇的后宫也充斥着藤原氏的女人们,所以他的亲政之路走的很艰难,要想完全消除藤原氏的影响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公元897年,或许是为防止摄关政治的再次出现,亦或许是对朝政的绝望,30岁的宇多天皇决定禅让给自己的儿子醍醐天皇,既保证了权力的顺利交接,也可以借助上皇身份对朝政施加一些影响。

而菅原道真作为宇多天皇留给儿子的重臣,依旧受到信赖,官运亨通。这引起了已然升至左大臣的藤原时平的极大不满,为了根除这个威胁,藤原时平发动力量,团结多方势力,与右大臣菅原道真的势力展开对抗,双方矛盾愈加深重。

公元901年,藤原时平的妹妹藤原稳子入醍醐天皇后宫,同年爆发昌泰之变(宇多天皇之子,皇太子齐世亲王阴谋篡位)爆发,此事据推测可能是藤原时平暗中策划推动的,为妹妹将来生下的皇子铺路。

菅原道真在此事中被藤原时平构陷为主谋,醍醐天皇信以为真,将之逐出京都,贬为九州大宰府权帅(专门用来安置被流放的高级官员的职务)。两年后,菅原道真郁郁而终。

菅原道真死后,怨灵作祟之传说频发。

公元909年,已然站在权力顶端的藤原时平突然暴毙,时年39岁,据传是被菅原道真的怨灵吓死的,藤原时平此后子嗣断绝。

藤原时平的四弟藤原忠平因与菅原道真生前交好而子孙繁盛,建立藤原氏全盛时代的藤原道长便是他的曾孙。

公元923年,皇太子保明亲王(藤原氏血脉)暴毙,同样传出菅原道真怨灵作祟的谣言。醍醐天皇这次是吓坏了,立即下旨为菅原道真平反,恢复正二位右大臣的官位。

公元925年,年仅5岁的皇太子,即保明亲王之子庆赖王也暴毙了,醍醐天皇备受打击。

公元930年,惊现清凉殿落雷事件,几个倒霉的大臣竟然在雷雨中被活生生劈死,死者之一的藤原清贯曾奉藤原时平之命,监视菅原道真在太宰府的动向。雷神是道真的怨灵之说开始流行。

经此一事,46岁的醍醐天皇精神崩溃,一病不起,没多久便去世了。

公元947年,藤原实赖主政时期,为祭祀火雷天神修建了北野天满宫,菅原道真因雷神传说成为天神信仰的一部分,并普及全国。之后因为道真生前是杰出的学者和诗人,因此又被当成学问之神来膜拜。

公元993年,藤原道隆主政时期,追赠菅原道真为正一位左大臣、同年追赠为太政大臣。

菅原道真作为藤原氏的阴影长期受到尊崇与膜拜。

未完待续……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