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粟裕的老排长,1955年对军衔不满,罗帅:如不改,要严厉处分

酵子说军事 2023-07-08 23:09:26

毛主席在1955年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虽是戏谑之语,不过也能看出当年有些不平静。

有些干部并不是特别在意军衔本身的高低,只是如果资历、贡献跟自己差不多的人,军衔却比自己高,心里就会产生不平衡。

这其实也不难理解,毕竟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出发点也各不相同。有大度谦让的,自然就会有计较吵闹的,其中有一个人就较为过分,惹得好脾气的罗荣桓震怒不已,最终1955年他都没参与授衔,还是次年补授的,此人就是聂鹤亭。

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聂鹤亭的起点整体来说算高的,他是知识分子出身,早年就读于安庆皖江师范专科学校,曾与许继慎领导过学生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地方官员派人打伤50多名游行的学生,其中两人因伤势过重而去世。结果下令残害学生的两名主要官员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其中一人甚至升了官,这让聂鹤亭意识到想要改变国家的局势,必须要走另一条路。

于是在1924年他考入了江西陆军讲武堂,毕业后留在赣军任职。然而赣军之中也是旧军阀气息浓厚,聂鹤亭担心在这里待久了,会丢掉投笔从戎的初心,所以就离开军队回到安庆。

后来经好友张子珍推荐,聂鹤亭进入了叶挺独立团,由此开始了他的革命之路。

聂鹤亭是军校出身,又为人机灵,很快就得到叶挺的赏识,成为独立团二营六连一排排长。

在这支部队里,他惊喜地发现了一位老熟人——许继慎,此时许继慎已是独立团二营营长,故人相见自然万分高兴。不久许继慎就做了介绍人,聂鹤亭光荣入党。

后来蒋介石背叛革命,聂鹤亭毅然站在共产党这一边,参与了八一南昌起义,起义时他是排长,而粟裕只是班长。在起义军南下的过程中,聂鹤亭升任为连长,此时林总也只是连长。

三河坝阻击后,聂鹤亭跟随朱老总转战赣南。朱老总出于实际需要,将剩下的人整编成三个大队,林总是第二大队大队长,聂鹤亭是第二大队副大队长。从这段经历来看,聂鹤亭的起点是很高的,但很快他就因为自己的脾气做了错误选择。

由于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南昌起义余部过得非常艰辛,朱老总为了能生存下去,决定带着大家去投奔老朋友范石生。

对于这个做法,聂鹤亭很不理解,他认为既然已经决裂,范石生是国民党中人,我们是共产党部队,为什么还要投奔地方阵营?

他是个认死理的人,说什么都不愿意再跟着队伍走。朱老总苦劝无果,只好让聂鹤亭去寻找中央。这对聂鹤亭来说是很关键的一步,如果他能一直追随朱老总,那他将来的地位一定会更高,奈何......

到达上海后,聂鹤亭又被组织安排去往广州参与起义。可惜此次起义还是失败,聂鹤亭就辗转东江、皖北从事地下工作。

1929年秋,聂鹤亭被派往井冈山,担任红四军军部参谋,由于国军的封锁严重以及部队的多次转移,他是在1930年3月才抵达江西。

毛主席听说中央给红四军派来一个军事干部非常高兴,还特意招呼食堂做了四个菜,聂鹤亭在这里跟朱老总、陈毅再次相遇,想起两年前的分别,他有些不好意思,连连向朱老总道歉。

对此朱老总没有在意,宽慰着说:没关系,我们是殊途同归,这不,又在一起了嘛。而粟裕听说当初的老排长聂鹤亭到了以后,特意登门拜访,两人激动拥抱,互诉衷肠。

往后几年,聂鹤亭充分展现出了自己的军事能力,多次率部打败敌人,因而职务也多有提升,当过红4军11师32团团长、红4军11师参谋长、红一军团代参谋长。

长征到达陕北后,毛主席亲点聂鹤亭担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这是一种极大的认可。

等全面战争爆发,毛主席再次点将让聂鹤亭担任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可是,聂鹤亭却不喜欢这样的任命,比起参谋工作,他更希望能上前线指挥杀敌,所以没多久又做出一件率性而为的事。

新四军成立后,叶挺向中央提出要聂鹤亭过去工作,毛主席虽然不舍,但还是答应了。只不过主席叮嘱聂鹤亭,去新四军报到前再见一面,有话要说。

然而聂鹤亭担心事情有变,怕毛主席到时不放人,那自己就没上前线的机会,所以他没跟主席打招呼,悄悄地走了。

这就有点匪夷所思,毛主席并非朝令夕改的人,也不是为了自己喜好而去耽误别人前程的人,身边的警卫员陪伴一段时间后都会派出去工作,怎么会扣留聂鹤亭呢?让他见一面,主要还是器重,想沟通一下感情,结果却得到了不辞而别,可想而知主席当时的心情。

聂鹤亭爽约,但也没能去成新四军,他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滞留五个多月又奉命回延安,1938年冬才被派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那几年他没有特别亮眼的表现,日本投降后他又被派去东北,松江军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四野副参谋长等职,为解放东北大业做出卓越贡献。

只是他的直性子,在东北也犯过错。比如辽沈战役后期,他奉命率7个师去解放沈阳,国民党新一军暂编53师师长许赓扬知道大势已去,便派人出城找聂鹤亭商讨起义事宜。聂鹤亭在未向东北野战军首长请示的情况下同意了暂53师的请求。

林总得知后极为愤怒,训斥道:起义?都打到城下了还叫起义吗?这不叫起义,最多叫投诚。罗荣桓也认为聂鹤亭不请示上级就独断,有违组织纪律,因此批评了聂鹤亭。

1955年,新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当名单出来时,聂鹤亭看到许多资历相近的人都被授上将,而自己只是中将,心里很不平衡,特意去找了罗帅诉苦。罗帅罕见地发了脾气,在《罗荣桓传》中就有记载:

“有位曾参加过南昌起义的老干部,历任重要职务,但在处理个人生活问题上屡有失当,进城以后,又犯有不服从组织分配的错误。

罗荣桓曾亲自找他谈话,严肃地警告他,如果不改,就要给他以严厉处分。但在评定军衔时,罗荣桓全面分析了这位干部的功过,一年后补授他中将军衔。”

罗帅还是够厚道,当时有人说聂鹤亭历史上跟朱老总、毛主席都有过不愉快,授少将都不错了。而罗帅生气归生气,依然给予了公正的对待。

难怪毛主席评价罗帅“是个老实人,而又有很强的原则性,能顾全大局,一向对己严,待人宽,做政治工作就需要这样的干部”。

只可惜,罗帅去世得太早了,哎......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