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县政区的百年演变

赵州溜达吧 2024-08-23 00:54:22

(1912-2019)

1912年(民国元年),赵县改州成县,属大名道,管辖范围缩小。李大防成为赵县历史上唯一一位既为知州又为县长的人物。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军队纷纷溃退,日军长驱直入。10月12日,日军占领赵县城,赵县变为沦陷区,属河北十三区。

1938年1月,赵县属冀南道。

1938年4月,冀南一特委书记李力和宣传部长李克来到晋县、藁城、赵县一带开展工作,恢复了一些地下党员的组织关系,在赵县建立中共赵县工作委员会。5月,将县工委改为中共赵县委员会。同时,五区四德、一区停住头、二区大安相继建立了“中华民族解放战争战地动员会”(简称动员会)。6月,由各区、村选派代表到贤门楼进行选举,成立了“赵县中华民族解放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为建立革命政权奠定了基础。

1939年春,在藁城县的何家庄秘密成立了第一个革命政 权 ——赵县抗日政府。张健英担任县长,隶属于冀南四专署滏北办事处。全县设8个区,在城东的徐家寨 、停住头 一带建立了一区,在大东平、秀才营一带建立了二区,在城北各子一带建立了三区,在南白庄 、大吕村一带建立了四区,在马谷庄、新宅店一带建立了五区,在城南杨村、沙河店一带建立了八区。(六、七区因党的力量薄弱待建)。

1939年11月,中共冀南一地委决定在赵县南部、西部、元氏东部和高邑东北部建立赵(县)、元(氏)、高(邑)边区县。

1940年2月,赵元高边区县宣布成立 ,陈翕儒担任县长。7月,赵元高边区县将原属高邑县的村庄返归高邑,将宁晋县城西北部一带村庄划归赵元高边区县 , 并改名为赵(县)、元(氏)、宁(晋)联合县。赵元宁联合县建立后,相继在宁晋一带设一区、在赵县境内的杨村、沙河店一带设二区,在东西大浩,东西大章一带设三区,在东西湘洋、东西洨洋一带设四区,在东西大里寺和马平一带设五区,在南北轮城、六市庄一带设六区,在元氏、高邑一带设立了高元工委,工委下辖高邑区和元氏区(通称第七区)。

赵县城东、城北一带仍为赵县,设5个区,辖地未变。此时,赵县将二区管辖的孔小营、段木庄、高庄窠三个村划归宁晋县,将大安区划归赵县,将赵县栾城合管的鲁家庄划归栾城县。

1940年6月,赵元高边区县改为赵元宁联合县,隶属冀中一专署管辖。8 月后归冀中七专署管辖。

1941年春,赵县一区、二区名称互换。

1943年2 月,赵元宁联合县县长陈翕儒英勇就义。专署为纪念陈翕儒县长的功绩,决定改赵元宁联合县为翕儒县,县长由季文同志担任。这一年,根据形势的发展,将原栾城县管理的六市庄等20多个村庄归属赵元宁联合县。

1945年3月,翕儒县撤销,原赵县的村庄合并到赵县,县长由朱芳担任。合并后的赵县设7个区。解放赵县城后增城厢区,共 8 个区。

1 9 4 5 年 9 月, 赵县抗日政府改名为赵县人民民主政府。

1 9 46年 5 月, 赵县隶属冀中十一专署区管理,将八区划为七区。10月, 又恢复 8个区。

1948年 3 月, 全县改为12个区。

1949年 8 月 , 河北省人民政府 成立, 赵县隶属于石门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赵县人民民主政府更名为赵县人民政府。

1950年1月,原12个区并为 8个区。5月 , 八个区又并为五个区 。 9 月, 赵县隶属河北省人民政府石家庄区专员公署管辖。

1954年 3 月,区 以下划分 70个小乡和 1 个城关镇。

1955年 1 月, 根据宪法,赵县人民政府改为赵县人民委员会。

1957年 4月, 撤区并乡, 将70个小乡合并为22个乡和 1个城关镇。

1958年 2 月, 将22个乡改 为1 5个乡和 1 个城关镇。11月,赵县、宁晋、新河三县合并为宁晋县。当时, 在赵县境内设赵州、范庄、南柏舍、南三相、前大章、沙河店 6个人民公杜, 44个管理 区。

1961年 5 月,赵县、宁晋、新河三县分设。7月9日,赵县重新成建制县,栾城部分村划归赵县,赵县 共设 7 个工委,38个人民公社(其中赵县境内设 5 个工委、28个人民公社、栾城设2个工委、10个人民公社)。此时,赵县仍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专员公署。

1962年3 月27日,原栾城所属村庄返归栾城,赵县恢复原来政区范围,并撤销工委,设28个人民公社。

1967年11月,石家庄地区革命委员会建立,赵县归属其管辖。12月,赵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1978年7月,石家地区行政公署建立、赵县隶属其管辖。

1981年12月,撤销赵县革命委员会,设立赵县人民政府。

1984年3月,根据上级指示,全县28个人民公社,改成 28个乡镇人民政府。

1996年1月,赵县28个乡镇合并为11个乡镇。

2000年1月,赵县11个乡镇不变,增设5个办事处。

2020年1月,赵县重新恢复为11个乡镇建置。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