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是不断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过程。
我们渴望成为更好的自己,拥有更高的自我修养。
《格局》一书为此指明了方向,提供了6种提升自我修养的方式,若能真正读懂并践行,将受益终身。
1、改正认知偏差,是提升自我修养的重要一步。人们常常受到先入为主的观念、个人经验及情绪影响,对人或事产生不准确或片面的认知。
比如,我们可能一直认为,内向的人因不善交际,难以有所成就;数学不好的人,大脑不够灵活,也不够聪明。
但实际上,内向的人更能深度思考、专注于某件事;数学不好的人,可能在艺术、文学或其他领域极具天赋。
像著名画家梵·高,众所周知,他在数学方面并不出色,但他的艺术才华却举世闻名。
因此,不能仅凭单一的标准来评判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
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醒,以开放的心态去重新审视和修正自己的认知,如此才能更接近事物的真相,做出更明智的判断和选择。
2、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人,摒弃偏见与成见。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只有摘掉有色眼镜,以平等和尊重的目光去看待他人,才能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建立起真诚而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们往往会因为一个人的学历低,就觉得其能力有限。
然而,有许多学历不高的创业者,凭借着敏锐的商业洞察力,以及坚韧的毅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比如“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她没什么高学历,却打造出了知名的辣椒油品牌。
3、学会与人相处,尝试帮助他人,是修养自我的温暖途径。在人际交往中,理解、包容和关爱他人是关键。
就像在社区中,有很多志愿者会主动去帮助孤寡老人购物、打扫卫生。
他们在付出的同时,不仅让老人感受到了温暖,自己也收获了快乐和满足,而且也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同理心和善良品质。
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给予我们支持和鼓励,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孤单。
4、有意识地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改造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提升态度。勇于面对自身的不足和弱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不断挑战自己的舒适区。
无论是培养新的习惯,还是克服旧有的毛病,每一次的自我突破,都将使我们变得更强大、更成熟。
假如一个人性格急躁,容易冲动发脾气。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通过练习书法、冥想等方式来磨练自己的心性,他就会逐渐变得沉稳冷静。
又比如,一个总是拖延的人,给自己制定了每天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并通过设置奖励和惩罚机制来约束自己。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他就能逐渐克服拖延的毛病,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自身也会变得更自律和自信。
5、多读书,犹如在智慧的海洋中遨游;多读书,如同在知识的宝库中探寻珍宝。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话说得不错。
读《活着》,能深切体会到生命的坚韧与无奈,从而更加珍惜当下。
读《时间简史》,能让人对宇宙的奥秘有更深入的思考,开拓思维的边界。
读《平凡的世界》,能感受到普通人在艰苦生活中不屈的奋斗精神,从而激励自己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韧。
读《人类简史》,可以拓宽对人类发展历程的认知,从宏观的角度思考问题……
通过阅读,可以领略古今中外的思想精华,开阔视野,丰富内心世界。
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更能培养思考能力和审美情趣,于潜移默化中提升自我修养。
6、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一种谦逊而明智的成长策略。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善于发现并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能迅速进步。
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有一次,孔子到达鲁国的太庙,对里面的每一件事、每一个物件都仔细询问。
为此,有人对孔子说:“谁说您是有学问的人呢?来到太庙,什么事都要问。”
孔子听后回答道:“我每次遇到不懂的事,就会向知道的人请教。这正是我求知的方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这种不耻下问,认为人人都有值得自己学习之处的态度,成就了他的博学和伟大。
唐太宗李世民为悼念名臣魏徽,曾发出感叹:“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由此可见,以他人为镜,可以映照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完善.
写在最后美国《纽约客》曾评价:
“《格局》是一次震撼心灵的阅读。它不遗余力地展示了思维的高度如何决定人生的走向。”
读这本书的确需要思考,因为它很深刻,而人类常常会对深刻的东西望而却步。
其中的文字如一盏明亮的灯,寥寥数语就把复杂的格局之道阐释开来给你看。
“格局决定结局。”它这样点明主旨。
短短6个字,发人深省,让人陷入沉思。
书中也很擅长描绘成长:再平凡的人,也是有突破可能的。
《格局》中的案例,就像一个个生动的榜样,为了提升自己不断拓展视野。
正是这样那样的突破,让人明白:拥有大格局并非遥不可及,从而更愿意积极改变。
尼采曾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如果是石头,到哪里都不会发光的。”
努力提升格局吧,反正有这样一条道路,不走太亏。
用心去领悟、用行动去实践,不断完善自我,向着更高的修养境界迈进,去拥抱更加充实、美好的人生。
希望你我,都拥有广阔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