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终裁方案实施,中方反击,多位高官来华,中欧技术团仍在磋商

轻点红墨 2024-11-02 15:29:07

文|红墨

编辑|红墨

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相关条例,在10月30日正式实施,而对于这场关税竞争,我国是一直不认同、不接受的。

如今,中欧双方之间的博弈依旧在继续,中方中断了对欧投资,而多位欧洲高管的访华,更是将这项博弈,推入了一个未知的结果。

欧盟加征关税

欧盟加征35.3%的关税,为期五年,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来说,打击是难以估量的。

比亚迪、吉利、上汽,这些在国际市场都占据一席之地的企业,如今却被欧洲挤在高墙之外。

配合调查的特斯拉,税率也要7.8%,更不用说那些“不配合”的企业,直接被一下子打到35.3%。

这背后的逻辑,绝非欧盟所宣称的“公平竞争”那么简单,欧盟惯用的伎俩,是以“公平竞争”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欧盟以政府补贴为借口,抨击中国扰乱了欧洲市场秩序,但大家都知道,这并不是事实。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早在2022年底就已完全退出,而欧美国家的大额购置补贴却仍在持续,力度明显高于中国。

所谓的“公平竞争”,不过是一块遮羞布,掩盖着欧盟保护本土汽车产业的真实意图。

深究下去,欧盟的算盘打得更精,他们希望通过加征关税,迫使中国车企为了绕过关税壁垒,不得不将生产线搬到欧洲,从而带动欧洲的投资和就业。

更进一步,欧盟还试图通过与个别中国车企私下谈判,想要各个击破,最终掌控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的主动权。

欧盟的野心,早已不局限于简单的市场份额,而是剑指未来的产业霸权,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在欧盟屡试不爽。

欧盟想“既要又要”,要中国的投资,也要关税的压制,欧盟的如意算盘,真的能实现吗?

中国已明确表示,不接受、不认可欧盟的裁决,并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欧盟的强硬姿态,很可能引火烧身,引发更大范围的贸易冲突,最终损害的,将是整个欧洲的经济利益。

欧盟内部,对于加征关税的态度也不是完全一致的,这很明显。

欧盟多国官员这段时间,纷纷来华访问,其目的也是想尽力缓和局势。

芬兰总统斯图布、德国巴伐利亚州副州长艾旺格和斯洛伐克总理菲佐的访问,显示了欧盟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也反映出他们对中国反制措施的担忧。

他们的到访,更像是欧盟内部的“求和”信号,表明欧盟内部也存在着对加税政策的质疑和担忧。

这些国家的“救火队员”高官们亲自访华,实际上是在为欧盟内部喊话,试图扭转欧盟的强硬姿态,寻求与中国合作共赢的道路。

这给中欧双方找到合作的平衡带来了一丝希望,欧盟高官访华,不仅仅是“救火”,更是“求合作”。

他们很清楚,中欧经济相互依赖,打贸易战对双方都没好处。

德国、斯洛伐克等汽车产业发达的国家,明确反对这项措施,并在投票中投了反对票,他们深知,与中国脱钩,将对本国经济造成巨大打击。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穆勒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欧盟的决定是全球自由贸易的倒退。

欧盟的强硬姿态,能否真正代表欧洲的整体利益?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中方的反制措施

面对欧盟这样的态度,中国也强烈的表示反对,中国的一系列反制措施,也实打实的敲击在欧盟身上。

比如中国停止了在欧洲的投资建厂计划,对欧盟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打击,更是宣告了欧盟算盘的落空。

这表明,中国企业不会为了迎合欧盟的政策,而牺牲自身的利益。

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这表明中国将利用国际规则,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欧盟的加征关税行为,违反了世贸组织的规则,中国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世贸组织将会做出公正的裁决。

在采取反制措施的同时,中国也展现出了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的诚意,中国多次表示,希望通过对话磋商解决贸易争端,并一直在为此做出最大努力。

中国技术团队也与欧盟技术团队进行了多轮磋商,并提出了价格承诺的解决方案。

然而,欧盟方面却始终没有对此进行积极回应,这使得中欧双方在核心利益上的分歧仍然存在。

中方的反制措施,并非简单的报复行为,而是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的贸易环境,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其实对全球自由贸易秩序起着不少负面作用。

这场博弈,不仅仅是中欧之间的较量,更是关乎全球贸易规则的未来。

合作共赢,才是发展的正道,中欧双方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加强沟通和对话。

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找到解决分歧的办法,共同维护全球自由贸易秩序,推动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

环球网2024-10-31——中方不接受欧盟加征关税,欧洲内部批评贸易保护,中欧技术团队仍在磋商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