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惇(1035年-1106年),字子厚,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银青光禄大夫章俞之子,北宋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最高官居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章惇才智出众,善写文章,性格直率,嘉祐四年(1059年),获进士及第,历商洛县令、雄武军节度使推官。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行新法伊始,被王安石任命为编修三司条例官,加集贤校理、中书检正。熙宁五年至七年(1072年-1074年),章惇任荆湖北路察访使期间当地推动农田、水利、常平等事。元丰三年(1080年),章惇任参知政事,旋罢职知蔡州。
哲宗即位,章惇任知枢密院事,时高太后用司马光等反变法并欲废免役法,他愤起争辩,遭贬知汝州。哲宗亲政,继续推行新法,绍圣元年(1094年)四月,章惇拜左相,居相位五年,以“绍述”为己任,恢复青苗、免役诸法,他力主对西夏作战,筑堡开边,取得重大胜利。 徽宗即位,章惇屡被贬黜,于崇宁四年(1106年)死于睦州。
《十七帖》唐人双钩本题跋(其实是章惇写给曾布的书简,被魏泰收录在跋中)
累赠观文殿大学士、太师、魏国公,葬于长兴。绍兴五年(1135年),追贬昭化军节度副使。作为北宋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章惇一生的政治作为对北宋政治造成深远影响。其被《宋史》列入《奸臣传》,但他的一生致力恢复熙宁新法,修正弊端,使新法得以完善发展,为熙宁变法的主要推动者;他还主持重修神宗实录;其经略湖北、湖南时,发展当地经济,调节朝廷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后征战西夏,为宋廷的开疆扩土作出了贡献。书法造诣较高,代表作有《草堂寺题记》《会稽尊候帖》等。
《会稽帖》,藏于中国台北故宫
章惇对自己的书法相当自负,自谓“墨禅”。
黄伯思评论章惇的书法说:“近百年来,书法家中惟有章惇能表达笔意,虽然精巧方面不如唐人,但笔势上超过了唐人,意境在初唐四大家中的褚遂良、薛稷之上,暮年愈妙,神采像王羲之。”
元朝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评价道:“作书意象高古,莫年一以魏晋诸贤为则,此其正书,殊类王逸少(王羲之)。”
明朝赵顺《石墨镌华》云:“章子厚《草堂寺题记》用卧笔,间作渴笔游丝法,亦遒劲。”
章惇存世书迹有《草堂寺题记》石刻、《会稽尊候帖》,其《会稽尊候帖》被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