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曲阜市三孔游记

张济很聪明 2024-10-10 19:32:41

2020年9月15日,跟旅行团到曲阜游览。

万仞宫墙

曲阜“万仞宫墙”原名仰圣门,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门,正对孔庙。门额题“万仞宫墙”,语出子贡“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原为明嘉靖时山东巡抚胡缵宗所题。清乾隆皇帝亲临曲阜祭孔时,将胡书凿去,易以御笔。

金声玉振坊

金声玉振坊,石刻,进孔庙的起点,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建,三间四柱式石坊,石鼓夹抱,4根八角石柱顶上饰有莲花宝座,宝座上各蹲踞一个雕刻古朴的独角怪兽“辟天邪”,俗称“朝天吼”。两侧坊额浅雕云龙戏珠,明间坊额填色4个大字“金声玉振”,笔力雄劲,是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著名书法家胡缵宗题写的。

孟子对孔子有过这样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磐(玉振)告终。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如同奏乐,以金钟发声,以玉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一样。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因此,后人把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

棂星门

棂星门是孔庙的第一道大门。三间四柱,火焰冲天柱式石坊。孔庙设门名灵星,喻尊孔如同尊天。棂星门有三道门,中间的一道门只允许皇帝和新科状元经过,文武百官从旁边的两道门经过,而普通老百姓则不允许靠近这座门。棂星门建于明代,原为木质,清乾隆十九年七十一代衍圣公孔昭焕改为石质。"棂星门"三字,系乾隆题于1748年。

至圣庙坊

至圣庙坊位于圣时门前,太和元气坊后。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原坊额篆刻“宣圣庙”,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建时易名“至圣庙”。 “至圣”一词最早当源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称赞孔子“可谓至圣也”,后宋真宗追谥孔子为“至圣文宣王”的封号。至圣就是说孔子是道德最高尚的人。坊上华表、辟邪等饰物具有威严、庄重之义。

弘道门

弘道门始建于明代洪武十年(1377年),原门三间,当时是孔庙的正门,永乐十三年(1415年)后成为二门。明弘治年间重修孔庙时,改建为五间,石柱木构。清初名“天阶门”,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皇帝钦定为“弘道门”,后由乾隆皇帝题写“弘道”二字竖匾立于门额。此门高9.92米,长17.28米,宽8.96米。阔五间,深2间,3门,单檐歇山顶,灰瓦绿边,七檩三柱分心式木架,檐下施五踩重昂斗拱。梁枋肥宽,平板枋高狭,均呈清代特点,只有外檐八角石柱侧角升起,当是明代遗物。

弘道”二字出自《论语·卫灵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原意为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人能总结阐发前人之道而成为圣人。此处借“弘道”二字,赞扬孔子阐发了尧舜禹汤和文武周公之道,集先圣先王之大成,成为“千秋帝王之师,万世人伦之表”。另有一层意思是说人们要想在学问上有所成就,就得踏入“弘道”之门,学习孔子的思想学说,才将是前途无量。

奎文阁

山东曲阜奎文阁,始名藏书楼,孔庙三大主体建筑之一。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奎文阁为历代帝王赐书、墨迹收藏之处,它独特的建筑结构,又是中国古代著名楼阁之一。“奎”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来西方白虎之首有星16颗,“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所以《孝经》称“奎主文章”,后人进而把奎(魁)星演化为文官首。后代封建帝王为赞颂孔子,遂将孔庙藏书楼命名为奎文阁。奎文阁高23.35米,阔30.1米,深17.62米,黄瓦歇山顶,三重飞檐,四层斗栱。内部两层,中夹暗层,层叠式构架,底层木柱上施斗栱,斗栱上再立上层木柱。

奎文阁藏孔子圣迹图

成化碑

大成门

大成门

“大成”取孟子赞颂孔子语“孔子之谓集大成”,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大成门是孔庙的第二道大门。大成门始创于元代,清代重修,中门额上悬挂着乾隆亲笔御书“大成门 ”三字的华带立匾。面阔五间,单檐黄瓦庑殿顶。

杏坛

杏坛是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位于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相传此处是孔子讲学之处。宋代以前此处为大成殿,天圣二年(1024年)孔子45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在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于是,“杏坛”,成为教育圣地的代名词。 清代乾隆皇帝题匾。现存建筑为明隆庆遗物,高12.05米,阔7.34米,平面正方形,四面敞开,每面3间。

大成殿

大成殿孔子雕塑

大成殿雕龙石柱

孔庙大成殿其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壮丽、金碧辉煌,为中国最大的祭孔要地。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大成殿是曲阜孔庙的正殿,殿高 24.8米,长45.69米,宽24.85米,坐落在2.1米高的殿基上,为全庙最高建筑。

大成殿是曲阜孔庙的正殿,也是孔庙的核心,唐代时称文宣王殿,共有五间。宋天禧五年(公元 1021年)大修时,移今址并扩为七间。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下诏更名为“大成殿”,清雍正二年(公元 1724年)重建,九脊重檐,黄瓦覆顶,雕梁画栋,八斗藻井饰以金龙和玺彩图,双重飞檐正中竖匾上刻清雍正皇帝御书“大成殿”三个贴金大字。

大成殿不仅殿宇宏大,装饰华丽,为全国孔庙之冠,而且此殿前檐十根雕龙石柱,龙姿飞扬,为宫殿建筑中前所未见,连紫禁城的龙柱也相形见绌。据传每当皇帝前来祭孔时,要将龙柱用红缕包裹起来,以免皇帝发现,犯杀头之罪。

曲阜孔庙(Temple of Confucius, Qufu),又称“阙里至圣庙”,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始建于东周鲁哀公十七年(前478年),历代增修扩建。曲阜孔庙以孔子故居为庙,岁时奉祀。西汉以来历代帝王不断给孔子加封谥号,孔庙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孔庙。现存的建筑群绝大部分是明、清两代完成的,占地327亩,前后九进院落。庙内有殿堂、坛阁和门坊等464间。四周围以红墙,四角配以角楼,是仿北京故宫样式修建的。与相邻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称“三孔”。

孔庙内保存汉代以来历代碑刻1000多块,内容既有封建皇帝追谥、加封、祭祀孔子和修建孔庙的记录。庙内碑刻上至两汉、下迄民国,真草隶篆,各家书法具备。巨者逾丈,小者不盈尺。有唐、宋、金、元、明、清、民国所立石碑53座,碑文多是祭孔、修庙的记录,除汉字外,还有满文、蒙古文和八思巴文,是中国大型碑林之一。著名的汉代碑刻有汉王凤二年(公元前56年)刻石史晨碑、乙瑛碑、孔庙碑、礼器碑、孔谦碑、孔君墓碑、孔彪碑、孔褒碑、谒孔庙残碑等17块,汉碑集中存数居全国首位。

曲阜孔庙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1961年,国务院把“三孔”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为国家AAAAA级景区,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列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与南京夫子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孔府大门

孔府大门

圣府大门就是曲阜孔府的大门,圣府为三间五檩悬山式建筑,匾书“圣府”二字,是明朝严嵩所书。

孔府二门

孔府中路的第二道大门,俗称二门。门建于明代,门楣高悬明代诗人、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手书“圣人之门”竖匾。

重光门

重光门因独立院中,把前院和后院隔绝开来,又称“仪门”或“塞门”,明代建筑,因上悬明嘉靖皇帝朱厚熜御赐“恩赐重光”匾额而得名。重光门平时关闭,只在皇帝驾临、迎接圣旨、祭孔、婚丧等大典活动中才可打开。此门为孔府各建筑中的最高规制。

五柏抱槐

五柏抱槐位于曲阜市孔府后花园中。五柏抱槐树龄虽只有几百年,但却非常奇特。据说在明朝时,这株柏树因受到雷击,树干一下裂为五瓣,但依然保持存活。后来天长日久,柏树基部中心位置慢慢长出一棵槐树,随着时间推移,槐树越长越大,五柏抱槐的奇观就形成了。

孔府基本上是明、清两代的建筑,包括厅、堂、楼、轩等463间,共九进院落,是一座典型的中国贵族门户之家,有号称“天下第一人家”的说法。孔府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孔府占地约7.4公顷,有古建筑480间,分前后九进院落,中、东、西三路布局。

孔林万古长春坊

孔林万古长春坊为石质结构,坊长22.71米,宽7.96米,清雍正年间重修加固。此坊系六柱五间五楼,庑殿顶。坊顶雕瓦垅及脊兽,檐下雕有斗拱。额坊、立柱、花板遍布精美的雕刻,柱、坊深浮雕,花板浅浮雕。坊额刻于明间花板上,正书“万古长春”四个大字,笔势沉厚,字体端庄。石柱前后用石抱鼓,鼓上浮雕石狮子,两侧面上分别浮雕龙、鹿、牡丹等图案。

至圣林坊

至圣林坊,原名“宣圣林”坊,建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经明、清两代的多次重修,始终保持明代早期的建筑特点。此坊四柱三间三楼式木制牌坊,绿琉璃瓦庑殿顶,前后檐下皆用雕刻精制的斗拱,彩画精细,十分精美。坊前有明崇祯七年(1634年)雕刻的石狮一对。

孔尚任墓

孔尚任(1648年11月1日—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随园诗话》作东堂),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家。孔尚任作品《桃花扇》代表了中国古代历史剧作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奇葩。

洙水桥坊

洙水桥位于孔林洙水上,是通往孔子墓必经之处。桥南建有石碑坊,上刻“洙水桥”三字,过坊即上此桥。洙水桥的南侧、孔子墓轴线的最南端,有一座精致的石坊,这就是“洙水桥”坊。此坊四柱三间,石质,四柱均为冲天八楞式,柱顶各有圆雕石兽,独角披麟,仰天蹲座。

孔林甬道

享殿

绕过孔林享殿,由东南角门进入孔子墓园,门内北侧有一枯干,相传为孔子弟子子贡所植。树前有石碑一通,上书“子贡手植楷”。孔子死后,弟子们从各自家乡带来名贵树种,栽植在孔子墓周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弟子所植树木已无存,唯有子贡所植树尚存。其原因可能是因其他弟子守墓三年各自离去,唯子贡守墓六年,为纪念其高尚的尊师品德,所以历代对其植树加以保护。子贡手植楷树于清光绪八年曾遭雷火,现仅存一段树桩。

孔鲤墓

孔鲤(前532年—前483年),子姓,孔氏,名鲤,字伯鱼,孔子独子。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因其诞时鲁昭公赐孔子一尾鲤鱼而得名。孔鲤先孔子而亡,孔鲤一生虽无建树,但他尊礼守纪,胸襟豁达,留下了“孔鲤过庭”的典故,“伯鱼”一词也被后世用作对别人儿子的美称。孔鲤育有一子孔伋。所有正统孔家后代都是孔鲤之子孔伋的后裔。因为孔鲤是至圣之子,述圣之父,故被宋徽宗封为“泗水侯”,孔氏子孙尊为“二世祖”。

孔子墓

孔子墓

孔子墓位于孔林中偏南地段,东西30米,南北28米,高5米。墓前石碑二通。前碑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后碑篆书“宣圣墓”三个字,碑前有石供案、下酒池和石砌拜台以及砖砌花棂围墙等。墓前有二石碑,前为明代正统八年(1443年)所立,黄养正书,后为元乃马真后三年(1244年)孔子五十一代孙衍圣公孔元措立。东边为其子“泅水侯”孔鲤墓;前为其孙“沂国述圣公”孔芨(子思)墓。此种特殊墓穴布局称之为“携子抱孙”。

子贡庐墓处,位于曲阜孔林孔子墓西。《史记》载,孔子殁后,其弟子皆结庐守墓,服丧三年,唯子贡思慕情深,三年之后复独居三年始归。明嘉靖二年(1523年)御史陈凤梧建屋三间,并于此立“子贡庐墓处”石碑。庐墓处东有楷亭。亭内石碑上刻着一古老楷树,摹自“子贡手植桧”。相传子贡奔丧来后,将一楷树苗植于其师墓旁,后成大树。清康熙年间遭雷火焚死,后人将枯干图像刻于石上。

孔林,亦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始建于东周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林墙周长7千米,内有古树2万多株,是一处古老的人造园林。孔林占地面积近200万平方米,有坟冢10万余座,有神道与城门相连。孔子墓位于孔林中部,封土呈偃斧形。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从全国各地带来奇花异木来此种植,此后,随其地位的逐步提高,其规模也越来越大,明永乐年间扩大为十八顷。清康熙时期拟扩大到三千亩,现孔林内有树木十万多株,成为中国最大的人工园林。

孔林埋葬孔子长孙已至第七十六代,旁系子孙已至七十八代,从周至今,全无间断。延续时间之久,墓葬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做为一个家族墓地,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

1961年3月4日,孔林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孔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遗产名录。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