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的新疆,一间灯火通明的小屋内,郝天护正对着桌上的力学学报皱眉沉思。作为一名清华大学毕业的年轻研究员,他习惯了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精确的计算推演。然而此刻,一个意外的发现让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这篇出自科学泰斗之手的论文中,似乎存在着一处公式错误。
“这不可能……”他喃喃自语,反复核算着每一个步骤。窗外寒风呼啸,屋内却是热汗涔涔。作为一名普通的研究所青年,他即将面对一个重大抉择:是保持沉默,还是据实指出这个错误?
1964年的中国科学界,力学学报是当之无愧的学术重镇。能在这份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无一不是学界泰斗。郝天护原本只是抱着学习的心态研读这篇论文,却在反复推演中发现,无论如何计算,其中一个关键公式始终无法自洽。更令人不安的是,如果采用另一种算法,后续的推导反而能够完美衔接。
当他将这一发现告知同事时,迎来的是一片质疑的目光。“你确定自己没有算错?”、“这可是力学泰斗的文章……”有人委婉提醒,也有人直言讽刺:“既然发现了错误,何不直接写信给作者本人?”话语中的嘲讽意味不言而喻。
但血气方刚的郝天护却被这句话点燃了。“写就写!难道发现错误还不能指出来吗?”他连夜执笔,详细论证了自己的发现,附上了完整的计算过程,然后将信件寄了出去。
寄出信后的日子,同事们的目光从揶揄渐渐转为淡漠。郝天护也渐渐放下了期待,直到那个改变一切的下午——一封回信出现在他的案头。
展开信纸的那一刻,郝天护怔住了。信中不仅诚恳地承认了公式使用上的不严谨,更以“您”字相称,字里行间透着真诚与尊重。更令人震撼的是,信中提出可以在力学学报上发表一篇论文,公开讨论这个问题。
这份来自学界泰斗的谦逊与坦诚,让年轻的郝天护内心翻涌。他深知,对于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而言,公开承认错误需要何等的勇气与担当。
然而,投稿后的文章迟迟未见刊登。就在郝天护忐忑不安之际,一通电话打到了力学学报编辑部。“为什么还不发表?”电话那头的声音坚定有力,“我错了就是要承认,这有什么可担心的?”
这篇特殊的论文最终刊发,在学界掀起轩然大波。但更令人动容的,是它背后展现的求真务实精神。一位年轻研究员的执着探索,一位科学泰斗的虚怀若谈,共同谱写了一曲科学精神的赞歌。
这段发生在新疆与北京之间的学术对话,超越了地域的距离,跨越了辈分的藩篱,为中国科学界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它告诉我们,在科学真理面前,没有权威可以凌驾,也没有地位可以豁免。唯有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才能推动科学不断向前。
来源:综合澎湃新闻等媒体报道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