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浙江吃什么?当地人推荐这10种,价不贵,滋味美,地道江南味

风烟食录 2024-10-29 15:13:22

声明:本内容已开通全网维权,严禁抄袭、复制或搬运,一经发现,必追责。

浙江,这片鱼米之乡,自古以来便是饮食文化的璀璨之地。溯古至今,浙江饮食文化的形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饭稻羹鱼”。《礼记·礼运》中提及:“东方之城,天地所始生也,渔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盐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

唐宋以降,浙江饮食文化更是熠熠生辉。唐代诗人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描绘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勾勒出一幅江南田园牧歌般的饮食场景,彰显出浙江饮食文化中的田园诗意。至宋朝,随着经济繁荣,浙江饮食文化蔚为大观。临安(今杭州)作为南宋都城,美食汇聚,形成了“南甜北咸,东酸西辣”的饮食格局。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杭州之俗,凡宴会必用十色小碟。”此等宴会之精致讲究,反映了浙江人对食材的精细处理和对饮食艺术的极致追求。

浙菜以选料刻求“细、特、鲜、嫩”著称,烹调方法多样,尤以炒、炸、烩、溜、蒸、烧见长。诸如西湖醋鱼、东坡肉、清汤越鸡等名菜,不仅口味注重清鲜脆嫩,更讲究菜品形态之精巧细腻。如西湖醋鱼,色泽红亮,鱼肉白嫩,酸甜之中略带微辣,回味无穷;

东坡肉色泽酱红,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入口即化,满口留香。此外,浙江小吃亦是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技艺精湛。如金华火腿,皮色黄亮,形似琵琶,肉色红润,香气浓郁,素以色、香、味、形“四绝”闻名于世,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再如嘉兴粽子,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被誉为“粽子之王”。

浙江的饮食文化,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是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浙江饮食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食客前来探寻,品味其中的韵味与风情。来浙江吃什么?当地人推荐这10种,价不贵,滋味美,地道江南味!

1:宁波汤圆。浙江宁波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小吃之一,拥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当时,明州(现今浙江宁波市)的居民开始享用这种新奇美食,它用黑芝麻、猪脂肪油以及少许白砂糖做馅,外面包裹着糯米粉搓成的球,煮熟后香甜可口,令人回味无穷。

宁波汤圆的形态小巧可爱,宛如一个个小小的乒乓球,表面光滑,色泽洁白如玉,散发着淡淡的糯米香。其制作方法颇为讲究,需要将精选的糯米磨成细腻的水磨糯米粉,用作汤圆的皮。而馅料则是将炒熟的黑芝麻研磨成粉,加入优质的猪板油和白砂糖拌匀,制成香甜滑润的馅料。制作时,将馅料包入糯米皮中,再搓成圆球状,最后放入沸水中煮熟。在煮熟的汤圆上撒上一些糖桂花,更是增添了几分清香与甜蜜。

宁波汤圆的口感糯而不粘,皮滑馅润,咬上一口,油香四溢,黑芝麻的香甜与猪油的鲜香完美融合,令人陶醉。

2:绍兴臭豆腐。可追溯至唐朝或更早的东晋时期。相传,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喜爱吃豆腐,他将豆腐与绍兴特有的霉苋菜梗结合,用霉苋菜梗的卤水浸泡出了“臭豆腐”,这一吃法逐渐流传开来。

绍兴臭豆腐的形态独特,外表呈土黄色,经过油炸后色泽金黄,外酥里嫩。它的制作方法讲究,选用细嫩的黄豆,磨成豆浆后,用绍兴传统的发酵剂,如泡过酒的米渣等,进行发酵和陈化。经过数月的时间,豆腐块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味。陈化好的豆腐块可以通过蒸煮或炸制两种方式制成臭豆腐,其中炸制的方式最为常见,炸好的臭豆腐外酥内软,香气扑鼻。

在绍兴的街头巷尾,臭豆腐摊贩随处可见。别看它闻着臭,吃起来却是另一番风味。咬上一口,外皮酥脆,内里鲜嫩多汁,臭味并不刺鼻,反而有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再蘸上特制的甜酱或辣椒酱,甜中带辣,辣中带香,让人欲罢不能。

3:杭州片儿川。是浙江省杭州市的一道传统特色面食小吃,属于浙菜系,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其名字中的“川”在杭州话中就是指面条,面的浇头主要由雪菜、笋片、瘦肉片组成,因食材切片后在沸水中汆煮,加之杭州话多带“儿”音,故而得名“片儿川”。

杭州片儿川,面条筋道滑爽,浇头色彩鲜明。其制作方法颇为讲究,先将猪腿肉、笋肉分别切成长方薄片,将雪菜(或倒笃菜)切成碎末。接着,将锅烧热,下猪油烧化后,先下肉片略煸,再投入笋片,加入酱油略煸,最后放碎雪菜和适量沸水继续炒匀略煮,即成浇头出锅。

与此同时,将面条放入另一沸水锅内煮熟,捞出迅速甩干水分,倒回炒浇头的锅内略煮,加入味精,浇入猪油,起锅,分别盖上浇头即成。这样做出来的片儿川,面滑汤浓,肉片鲜嫩,笋菜爽口,让人食欲大增。

品尝一口杭州片儿川,首先感受到的是面条的筋道和滑爽,接着是浇头的鲜美滋味,雪菜的清香、笋片的脆嫩、瘦肉的醇香交织在一起,令人回味无穷。

4:嘉兴粽子。是浙江嘉兴的传统名小吃,早在六、七千年前,嘉兴地区就已经孕育了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早期新石器文化的代表——马家浜文化,这也是我国稻作最早的起源地之一。汉唐以来,嘉兴更是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主要的稻作区之一,被誉为“天下粮仓”。这些丰富的农副产品原料,为后来嘉兴粽子的独特品质创造了有利条件。

嘉兴粽子的形态精致,四角饱满,通常呈三角形或菱形,外表用翠绿的竹叶或荷叶紧紧包裹,以保持其新鲜的口感和香气。粽子的大小适中,既便于携带又方便食用,是旅行者和上班族的首选小吃。

其制作方法颇为讲究,需选用上等的糯米和新鲜的五花肉作为主料,糯米需要提前淘洗干净,并用适量的酱油、盐等调味料拌匀,使其充分吸收味道。五花肉则切成适中的块状,加入糖、盐、红酱油、白酒等调料腌制入味。

接着,将腌制好的肉块和糯米包裹在竹叶或荷叶中,用草绳紧紧扎好,确保粽子在煮制过程中不会散开。煮制时,需用开水下锅,用中小火持续煮数小时,直至粽子完全熟透,香气四溢。

嘉兴粽子的口味多样,除了经典的鲜肉粽外,还有豆沙、枣泥、蛋黄等多种馅料可供选择,每一种都独具风味,让人回味无穷。

5:吴山酥油饼。是浙江省杭州市的一道传统特色小吃,拥有七八百年的历史,被誉为“吴山第一点”。它起源于五代十国末期,赵匡胤在安徽寿县与南唐交战时,当地百姓曾用栗子面制成酥油饼支援赵军,后来赵匡胤登基后,常命御厨制作此饼,并称之为“大救驾”。

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后,“大救驾”从御膳房传入民间,并在吴山风景点发扬光大,因其色泽金黄、层次丰富、酥脆可口,被赋予了“吴山酥油饼”的美名,流传至今。

吴山酥油饼的形态独特,色泽金黄,上尖下圆,宛如一座小小的金山,又似古人所穿的蓑衣,层层叠叠,层次分明。表面开蒙茸有如蓑衣,杭人又呼之为“蓑衣饼”。刚出锅的酥油饼,散发着浓郁的芝麻香和猪油的醇厚香气,再撒上一层细绵白糖,更是甜香扑鼻,勾人食欲。其制作方法并不复杂,但每一步都需精细操作。选用优质的面粉和猪油,和成油面团,经过醒发后,包入特制的油酥,擀成薄片,撒上白糖和芝麻,再放入平底锅中,用小火慢煎至两面金黄、酥脆可口。

品尝吴山酥油饼,是一种独特的享受。外层饼皮金黄酥脆,轻轻一咬,满口留香,内层的酥油则迅速融化在口中,带来一种细腻而柔软的口感。甜度适中,油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

6:缙云烧饼。又称桶饼,是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的传统小吃,拥有650余年的历史,是浙江非遗名录中的美食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唐朝,甚至有着与轩辕黄帝相关的传说,相传轩辕帝在缙云山鼎湖峰炼丹时,饿了就用面团在丹炉壁上烤着吃,这种技艺后来流传至民间,并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缙云烧饼。

缙云烧饼的形态饱满圆润,犹如满月,色泽金黄,上面布满了芝麻,犹如繁星点点,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其制作方法颇为独特,需经过选料、和面、发酵、擀制、烘烤等多道工序。选用优质的面粉和水源,将面粉拌和成发面团,经过揉搓和发酵后,摘剂包入由新鲜猪肉和梅干菜拌成的馅料,收口捏拢后擀成圆饼坯,再刷上麦芽饴糖并撒上芝麻,最后放入特制的烧饼桶中用炭火烘烤而成。

品尝缙云烧饼,首先感受到的是外皮的酥脆,咬一口能听到清脆的断裂声,接着是内馅的鲜美,猪肉和梅干菜的香味在口中交织,口感丰富而层次分明。其口味独特,既有麦香味,又有猪肉的醇厚和梅干菜的清香,咸淡适宜,油而不腻。

7:金华汤包。是浙江省金华地区的特色传统名点,历史悠久,素有“金华第一点”的美誉,也是中国南方小吃汤包中的佼佼者。

金华汤包的形态小巧精致,皮薄馅大,晶莹剔透,宛如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每一个汤包都包裹着满满的馅料,透过薄薄的皮可以隐约看到里面的肉馅和汤汁,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其制作方法十分讲究,选用优质的面粉、猪肉、猪皮冻、竹笋等食材,经过精细的加工和调配,制成皮薄馅鲜、汤汁丰富的汤包。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将猪肉剁成细腻的肉馅,加入切碎的猪皮冻、竹笋等调料拌匀,然后包入擀好的面皮中,捏成小巧的包子形状,最后放入蒸笼中用旺火蒸制而成。

品尝金华汤包时,可以先用筷子轻轻夹起一个,放在碟子上,透过皮可以隐约看到里面的肉馅和晃动的汤汁。咬下一口,汤汁四溢,鲜美的味道在口中散开,令人陶醉。肉馅的鲜美与皮冻的滑嫩完美结合,再加上竹笋的清香,使得金华汤包的口感更加丰富多样。蘸上一些醋和姜丝,更能增添口感的层次和味道的丰富度。

8:杭州猫耳朵。据说与乾隆皇帝有着不解之缘。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在西湖上遭遇大雨,被困船中,饥饿难耐。船上的老渔翁没有擀面杖无法做面条,这时他的小孙女灵机一动,用手将面团捻成小块,形状酷似猫的耳朵,煮熟后浇上鱼虾卤汁端给乾隆。乾隆品尝后大为赞赏,问小姑娘这是什么面,小姑娘回答说是“猫耳朵”。自此,猫耳朵便名声大噪,成为杭州的一道名点。

杭州猫耳朵的形态小巧玲珑,面瓣形似猫耳,中间凹陷,两边翘起,一边薄一边厚,仿佛是一只只折耳猫的小耳朵,精致可爱。其制作方法并不复杂,但每一步都需精细操作。选用优质的面粉,加入适量的水揉成面团,然后搓成指粗的长条,切成小剂子,在面粉中略拌,再将剂子直立,用大拇指按于剂上向前推搓成猫耳状。

接着,准备好虾仁、火腿、鸡脯肉、香菇、干贝等丰富的配料,将它们切成丁或片备用。将鸡汤放入炒锅,加入配料煮沸,再下“猫耳朵”,待其浮起后撇去浮沫,加盐、绿菜叶等调味,最后淋上鸡油,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猫耳朵便做成了。

品尝一口杭州猫耳朵,首先感受到的是面团的筋道和滑爽,接着是汤汁的鲜美和丰富多样的配料带来的层次感。汤鲜味美,面点筋道,配料丰富,使得杭州猫耳朵成为了深受食客喜爱的传统小吃。

9:温州鱼丸。早在1998年,“温州鱼丸”就被定为“中华名小吃”之一,深受食客们的喜爱。温州鱼丸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鱼丸,它不是球形,而是呈不规则的条状,状如幼蚕,拥有半透明的玉白色外观。

它的主要食材是新鲜的鮸鱼肉,有时也会使用马鲛鱼、包头鱼等。制作温州鱼丸需要将鱼肉挑去鱼刺后切成细条,用刀刮成鱼茸,加入酒、盐、味精等调料浸渍片刻,再加入白淀粉和姜、葱均匀混合,用手揉捏直至鱼肉弹性十足。

下锅时,将鱼肉用手指挤成条状跌入事先烹调好的沸水中,烫到透明上浮便是熟了。食用时,再配以锅中的原汤和米醋、葱花、胡椒粉等调料,味道鲜美,酸辣适中,让人回味无穷。

10:龙游发糕。浙江龙游的一道传统美食。据传,发糕的制作始于明代,因其风味独特、制作精美,又谐音“福高”,象征吉利,遂成为节日的佳品。每逢佳节,家家户户都会蒸制发糕,用作点心或馈赠亲友,形成了特有的风情。

龙游发糕花色品种多样,按口味分有白糕、丝糕、青糕、桂花糕、核桃糕、红枣糕、大栗糕等;按主要原料分,可分为纯糯米糕和混合米糕。其成品色泽洁白如玉,孔细似针,闻之鲜香扑鼻,食之甜而不腻、糯而不粘。制作龙游发糕的工序颇为复杂,从原料到成品需经水浸、淋洗、拉浆、磨粉、脱水、混和搅拌、灌笼、发酵、汽蒸和修剪箬叶等10余道工序。

传统的做法是将米浸泡数十天,然后漂清磨成细粉,再按比例拌入猪油、火腿、甜酒酿等佐料调成糊状。接着,将和好的米粉糊放入铺有荷叶或箬叶的蒸笼中,文火加热发酵,待发至满笼后,再用旺火蒸熟。蒸好后,讲究一点的还会撒上红绿丝,或放上红枣、蜜枣、青梅等作为装饰。

制作成功的龙游发糕,切面可以看见密密麻麻的小孔,孔细如针,荷香扑鼻,松软有弹性,很有嚼头。吃一口,糯而不粘,甜而不腻,满口余香。

好了,今天就这样,我是风烟食录。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我们要坚守信念与梦想,勇往直前,不怕困难与挫折,努力追求理想和目标,为自己书写精彩人生故事。经过风雨洗礼,才能欣赏到彩虹的美丽。陌生人,加油呀……

1 阅读: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