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南海造岛,中方已经在准备了?新的挖泥船,可比天鲲号狠多了

环亚观察家 2023-03-14 15:08:02

外媒曝光称中国将建造新一代绞吸式挖泥船,将配备10000千瓦新型铰刀,填海造岛效率较现有的天鲲号绞吸船提高近一倍。

国产的全球最大绞吸船新海旭号

最近一段时间,菲律宾与美国不断炒作南海问题,破坏南海稳定,同时造势中国正在岛礁上集结船队,将在南海启动新一轮的填岛工程。

尽管美菲双方声称的船队,其实是一些聚集在一起在岛礁防风港内避风的中国渔船,并无此前用于填岛的大型绞吸式挖泥船。

但由于美国和菲律宾并没有在填海造岛领域上与中国竞争的能力,所以即便中国没有做出任何动作,对面也会因为自身陷入草木皆兵状态的缘故,而对一切风吹草动大惊小怪。

吹填中的中国绞吸船队

这也就意味着,当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的工程师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出中国正在研发世界上首艘10000千瓦绞刀功率自航绞吸挖泥船消息之后,美国很可能会在社交媒体上作出诸如声嘶力竭、无能狂怒等一些极端反应。

因为这艘新型绞吸船的出现,将彻底奠定中国在大型绞吸式挖泥船领域中的领先地位。达到连在历史上垄断该领域上百年的老欧洲国家都无法在短期内企及的水平。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要先明白挖泥船的历史发展与行业状态。

事实上,纵观整个挖泥船发展史,我们会发现中国虽然有着悠久的、可以一直追溯到1902年的挖泥船使用史。但中国彻底突破挖泥船的技术封锁,却是在2006年才实现的。

在此之前,中国要么是通过进口渠道采购国外挖泥船。要么是依赖进口零件,对一些老式挖泥船进行有限仿造。从而满足国内航道疏浚行业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行业高度依赖进口,导致中国在挖泥船领域中不情愿的情况下创下了一个纪录。那就是将1902年采购的中国首艘挖泥船“北河”号一直用到了1992年才退役。

中国首艘挖泥船“北河”号,采购自1902年

至于中国的挖泥船为什么会发展的如此缓慢,则是因为该领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被荷兰、比利时这两个欧洲小国长期垄断。加上美国还将挖泥船列为“军事物资”,极大地限制了中国进口欧洲挖泥船的自由度。

导致中国既无法获得先进型号的挖泥船,也无法对已经进口、具有大量外国专利的挖泥船进行国产化仿制。

不过那位教员说得好,“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在荷兰与比利时沾沾自喜的以为可以靠垄断专利从中国持续性吸血时,中国已经在多年的技术封锁下作出了要自研绞吸式挖泥船的决定。

这一决定的第一个成果,就是我国在2006年建成交付的,首艘由中国人自主设计建造的天狮号挖泥船。而在此后的数年里,中国更是先后打破了挖泥船领域中的多项技术封锁,不仅做到了“能造船”,还实现了“造好船”的目标。

天鲸号大型绞吸式挖泥船

在2015年南海填岛工程中因强大工作效率而成为“网红”的天鲲号与天鲸号,就是我们在实现“造好船”目标之后,建成的2艘集成了当时国内最新技术的大型绞吸式挖泥船。而他们也确实不负众望的圆满完成填海造岛任务,让中国得以在南海上扎下根基,牢牢掌握南海战略主动权。

当然,虽然天鲲与天鲸都是先进技术集大成作,但那毕竟是它们建造时期的先进技术。尤其是天鲸号,作为一艘2010年建成的绞吸式挖泥船,其技术水平放在今天这个自动化与智能化大行其道的当下,多少有些落后了。

天鲲号绞吸式挖泥船

因此,我们自然有必要研制新一代绞吸式挖泥船,用以接替这些服役多年略显过时的老将们。而这里所说的新船,就是秦总工程师透露的10000千瓦绞刀功率自航绞吸挖泥船。

要知道,天鲸号在2010年建成时,曾一度凭借着4200千瓦的铰刀功率荣登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绞吸船宝座。而2016年建成的天鲲号,铰刀功率则高达6600千瓦,较天鲸号提高了57%。如今,这10000千瓦的铰刀功率相当于在天鲲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50%。

挖泥船的铰刀,功率越大施工效率越高

这意味着什么呢?天鲸号4200千瓦铰刀的吹填效率是每小时4000立方米,天鲲号则是6000立方米。如果新船的铰刀功率能够达到10000千瓦,那么即便是保守估计,该船的吹填效率也将一跃突破每小时8000立方米。在填海造岛时,1艘新船的作业效率就能顶的上2艘天鲸号。相比于天鲲和天鲸号,新的挖泥船绝对算得上是狠角色。

不过话又说回来,尽管这艘计划规格已经打破世界纪录的新一代绞吸船虽然在各项性能上都远超现有型号的绞吸船。但从实际需求上来说,它的出现并不会对中国的填海造岛工程产生质的影响。

因为这艘船虽然能够做到1艘顶2艘用,但也终究只能顶2艘用。这点提升对于自2006年打破封锁后就一直在努力造船,如今已经建成超过200艘各型挖泥船,坐拥世界第一大挖泥船队的中国来说并不会产生多少影响。

如果中国真的打算重启填海造岛工程。那担任主力的仍然是那些功率小但数量多的老船,想要看见新一代绞吸船扛大梁,还得再等几年才行。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