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去培养孩子,孩子未来就不会太差

兰妈谈育儿 2024-07-22 22:33:58

文/兰妈谈育儿

我们都希望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可如何才能把孩子培养得更优秀呢

之前,和一位妈妈闲聊时,她满脸疲惫地对我说:

“如果养孩子很累,那养一个男孩简直就是比狗还累,养的也不是孩子,而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当然,这可能是一句玩笑话

但如果我们想要把一个孩子培养得更优秀一些,那拼的不是爹、也不需要拼妈,要拼的一直就是能够改变孩子的方法

特别是以下几种方法,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力就比较深:

第一种:

学会做一个求助者

孩子优秀不优秀、如何才能变得优秀,从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角色形成就能看得出

就像身边经常见到一些家长,他们对孩子最常说的话就是:

“我是你爸/妈,能害你吗”

“这件事,你听我的,就错不了”

“我都为你付出这么多了,为什么还是一点长进都没有”

事实上,对于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的一直都是能增长信心的求助者,而不是站在道德、和年长制高点上的救赎者

早上刷到一个“新手女司机上路练车,被副驾驶丈夫骂得狗血淋头”的视频

而评论区有位姐妹就一语道破玄机

她说:

“新手上路,车上就不要有老公坐着,否则你会被骂得一无是处,我刚开始拿驾照上路就被骂得怀疑人生,总觉得自己是最差的,宁愿下雨天骑电动车上班也绝不碰一下车,公司同事也会问我:你家里不是有车吗?为什么不开”

“后来,有个中午,我趁着老公睡觉,偷偷把车开走了,一个人跑了2、3个小时高速,一年之后我开车、老公再坐着,全程一句话都没说过”

其实,我们培养孩子也是一样的

主驾驶里的新手司机,是孩子,副驾驶那个总是挑刺、打压的,就是父母

如果我们总是拿“老司机”、“有经验”的高高在上姿态,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救赎者,那孩子也注定是要承受无尽的打压、还有自信心溃散

遇到过这样一个妈妈,她对自己一儿一女的教育方法就是:能用则用

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是:做孩子的求助者

比如,洗脸刷牙时,她会隔着房间大声呼唤孩子:“宝贝们,知道牙膏放在哪里了吗?还有这个热水怎么调成刚刚好的温度呀,谁快来帮帮我呀”

随着求助声音刚落,两个孩子就屁颠屁颠地跑去帮忙,一个有模有样地调试水龙头,还有一个化身侦探地找东西

我问妈妈:“如果他们也解决不了怎么办?毕竟,他们也只是个孩子呀”

妈妈回答说:“谁不是从不会到会的呢?只要我们想孩子会,那他们迟早有一天就能学得会”

确实如此,孩子的能力取决于父母如何看待

如果我们总是低估了孩子,总感觉他们什么也帮不上,这种能力上的否认无非就是告诉孩子“你不行”

而我们成为孩子的求助者,遇到事情就找孩子帮帮忙,本质上就是培养孩子的成就与责任感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最高需求就是自我实现

把这个理论用在教育上也是一样,现在多“用一用”孩子,孩子未来才会变得更加出色有才华

我们家长也要让孩子明白:不是他们离不开家长,而是家长离不开他们

这种被需求感才是孩子自我实现的最高需求,也是他们自信成长最需要的营养施肥

第二种:

批评孩子不如感谢

听过一个新鲜的教育论点:“鼓励孩子不如感谢孩子,鼓励是在培养孩子的做事习惯,而感谢则是在培养孩子的人格品质”

讲真的,懂得感谢的家长,确实是一个孩子的成长之幸

有个家庭老师曾引导过一个9岁男孩,叫小晨

这个孩子是个留守儿童,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但平时特别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

为了让小晨从小领先同龄孩子,他们把小晨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除了语文、数学、和英语的专项训练,钢琴、画画、奥数、和书法也被列入了计划

在从小严厉要求下,小晨的成绩也确实特别优秀,每次考试都是班上的名列前茅

本以为老师寄予期望、又是同学们追赶的努力对象,那平时就该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了

可小晨的性格向来孤僻冷漠,对于主动示好的同学视而不见,在班上也几乎没有人愿意再跟他亲近

老师呢,知道小晨是留守儿童,每次有比赛和活动时都会把他叫到办公室特意鼓励一番

对于这份“特例”,同学们私底下也羡慕不已

可小晨从头到尾都表现得冷淡无感,对于老师的热情帮助、默默支持也总是皱着眉头,似乎给人一种“多管闲事”的感觉

后来,初中之后换了学校、换了老师,小晨的成绩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远在外地的父母,没办法就给小晨请了一个家庭老师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老师也发现小晨身上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方面,很多时候他明明懂得感谢、感恩,可话到嘴边就是说不出来

而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父母过于严厉的管控

明明孩子已经很优秀了,可他们依旧不满意,总觉得还要更优秀、还能更优秀一些

于是,长期的自信心匮乏,导致他整个人的状态都不太好

记得有一位爸爸告诉过我,他儿子每次做好一件事时,他都会对孩子说一声“谢谢”

比如,孩子答应三十分钟完成作业,然后在计划时间内完成了任务,那就会重点感谢孩子的“责任心”

一句“爸爸感谢你,是你积极完成作业,让我觉得很有安全感,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好多都是爸爸妈妈催了又催还不动,你的积极态度,也真的让我少了很多担心、和焦虑”

就是这个小小的例子,让我明白了“感谢”的意义

或许,你会觉得“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就应该由他们自己去承担、解决、并完成”

可真相却是:“想象是美好,现实是残酷的”,你对孩子寄予的期望越深,孩子就越容易反感叛逆

毕竟,人心都是遇到困难会放弃

想要孩子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那我们就要学会感谢孩子

孩子哪方面努力进步了,就感谢他们哪方面,只有让孩子知道他们的努力有价值、有意义,那他们才会继续朝那个方向发展得更好

如此,未来也不会太差~

第三种:

允许孩子犯错失败

犯错是一种成长,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都希望父母能跟他们站在一起,而不是揪着错误不停地唠叨批评

有一个单亲妈妈,离婚后就带着女儿独居

大概是看到妈妈早出晚归的辛苦吧,女孩从小都特别乖巧懂事

每天自己上下学不需要操心,放学写完作业后还会主动打扫房间,妈妈回家后也能看到整齐干净的屋子

还有那么一次,妈妈加班到深夜回家,拖着疲惫的身体还准备了第二天的早餐食材

可就在第二天一早,睡梦中的妈妈突然听到“啪”得一声响

慌忙起身查看,才发现是头天晚上的早餐食材都被打烂了

当时,妈妈虽然很生气,但还是耐着性子轻声询问:“我知道你是不小心的,别怕,有没有受伤呀”

女孩被安慰后哇哇大哭,立马开始解释:“我是看你太辛苦了,想要自己做好早餐,那样妈妈就可以多睡一会儿了”

一瞬间,妈妈感动得热泪盈眶,她也庆幸当时没有在孩子犯错时立马批评

这就是允许孩子犯错的意义

每个人都会做错事,孩子也不例外,重要的是孩子在做错事能不能习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胆量

所以,想要孩子变得更加优秀,那允许孩子犯错,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就是最关键的一步

你的包容也会换来孩子相对于平稳的心态,最后在犯错中不断纠错,直到掌握更多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的经验~

第四种:

要训练孩子的野性

孩子能不能优秀,优秀的空间有多大,就要看看他们的理想抱负有多大了

换句话来说,孩子一定是要有超越别人的野心,还有胸怀天下的理想抱负

而飞得有多好、跑得有多远的野心,也从来都不是一个贬义词,恰恰是能助孩子领先长跑的内驱动力

上周末,趁着休息带两个女儿去游乐场玩儿

两个女儿刚进游乐场大门,就被面部彩绘吸引了,她们吵着闹着要化妆,要让自己变得更漂亮好看

刚好旁边有一个奶奶经过,她的孙子也在吵着闹着要买玩具,奶奶给的回应是:“吃的可以买,玩具绝对不会买,别指望了”

当时,我也以同样的方式对女儿说:“听见没有,吃的可以买,玩具啥的就别想了,你们想的那个面部彩绘也是一样,有什么用?对皮肤不好,蹭一蹭也就什么都没有了”

后来,她们闷闷不乐了一阵后,在游乐场好玩项目的带动下也很快忘记了不愉快的经历

本以为这件事就此告一段落,可没想到第二个星期,换爸爸带孩子去游乐场时,两个孩子玩好之后都顶着花脸出来了

当时的场面,一看就知道这是缠着爸爸一人体验了一把面部彩绘

那个时候本想着批评她们一顿,可再听着大女儿滔滔不绝地计划说:

“我决定了,以后我要学面部彩绘这个技能,这个工作也太赚钱了吧”

“普通的,一个人39,复杂的,一个人100,如果一天多化几个,那岂不是要发财了”

看着她那无限遐想的一幕,我突然也明白了:“孩子有野心不一定是坏事,至少他们在野性下目标感会越来越强烈”

所以,孩子的行动力有多积极,就要看他们的目标感有多强,允许或者训练孩子的野性,也是培养优秀路上不可少的潜力激发

记得网上还看过这样一个搞笑段子

一个妈妈,先给5岁儿子准备了一盘芒果,等着孩子一脸满足享用美味

可等到孩子把盘子里的芒果都吃完后,妈妈又马上拿出一个大好几倍芒果,当着儿子的面就开始啃起来

那一幕,孩子刚吃进嘴里的芒果,似乎瞬间都不香了

特别是盯着妈妈手里巨型芒果傻眼的一幕,看上去滑稽、又惹人纷纷留言

其中,有个网友的留言就特别经典

他说:

“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认知,如果让孩子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惯了,他们只会习以为常地接受一些,没有前进的目标、更没有努力的动力,所以,爱孩子之前一定要先学会爱自己,只有家长以身作则,用言传身教的方法告诉孩子:只有努力才能让自己过得更精致、美好”

事实确实如此,我们希望孩子努力之前,家长也更需要做好自己

一个家庭的核心,一段教育的灵魂,也是鼓励孩子在目标中展现野性,告诉孩子“你可以”,也告诉自己“孩子迟早会进步”

毕竟,每一个朵花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期,只需耐心等待,相信孩子迟早会绽放属于他们自己的光芒

那么,关于能培养优秀孩子一些改变方法,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4 阅读: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