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大了!最新研究发现:赵云不仅未被演义美化,还被严重低估了!

冷玉看文化 2024-09-03 10:20:35

​在三国所有武将中,我最喜欢的是赵云。

可是有人告诉我,那是因为演义中的赵云被美化了,历史上的赵云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厉害。

为此,我专门去读了读正儿八经的历史——《三国志》。

读完过后,我更加感慨,不仅没有感到演义美化了赵云,反而认为演义削弱了赵云,至少是没有演绎出他的神髓。

格局最大的武将

相比于关羽、张飞的“忠臣不事二主”,赵云先从袁绍,再投公孙,后归刘备,总是被人诟病,说他的忠诚度不如关张。

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起初,赵云因为勇武,被本郡推举,带着士卒投靠了公孙瓒。

但袁绍是冀州牧,公孙瓒特别担心冀州的民众跟随袁绍,对赵云的到来非常高兴,便开玩笑说:“听说你们常山人向着袁绍,认为跟着他有前途。你怎么偏偏来投奔我呢?”

赵云回答说:“如今天下纷乱,未知谁是谁非,老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我们想跟随的是能够施行仁政的人,并没有轻视袁绍而偏向您的意思。”

听完赵云这番话,我真的特别感动,他择主而事并非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天下的老百姓。

也就是说,他最终选择刘备,是因为刘备能够对老百姓施行仁政。

关羽、张飞追随刘备,是因为“义”,赵云选择刘备,是为了求“仁”,“义”只对少部分人有用,可“仁”能够造福天下人。

为将者,不谋前途、不求私利、不拘小节,一心一意造福百姓,这种胸怀和格局,在所有三国武将中都是极为罕见的。

公而忘私的武将

有人会说,赵云可能就是话说得漂亮,知行未必如一。

其实,赵云是话说得好,事情做得更好。

益州平定后,刘备集团商议将成都的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别赏赐给诸将。

众人皆喜,唯有赵云坚决反对,他说:“霍去病因匈奴未灭,顾不上操持家业,现在的国贼远非匈奴可比,我们更不能贪图安逸。要等到天下都安定了,将士们重回故里,在自己的田地上耕作,才会各得其所。益州的老百姓刚刚经历战火,应该归还他们的宅院和田地,使他们平安定居,恢复生产,然后才可以向他们征发兵役,收取税赋。”

刘备接纳了他的意见。

由此可见,赵云无时无刻不将老百姓的安危放在心上,宁愿自己没有田地、没有宅院,也绝不会侵占老百姓的利益。

这种公而忘私的品质和精神是其他人难以企及的,可以说,赵云口中要施行的仁政和他的实际行动是完全统一的。

如果所有的将军都像赵云这样大公无私,那天下也就太平了。

未受重用的武将

有人会说,赵云的功绩不如关羽、张飞、黄忠那般显赫。

也许他们说得有些道理,但这不是因为赵云没有能力,而是因为没有机会。

在当阳长坂坡,曹操率百万大军追杀刘备,刘备抛妻弃子,落荒南逃。

赵云身抱弱子,保护甘夫人,拼死杀出重围,刘备的夫人、幼子皆得保全。

建兴六年,诸葛亮挥师北伐,扬言从斜谷道出兵,魏将曹真派遣主力大军前往抵御。

诸葛亮令赵云和邓芝率少量兵力抗击曹军,自己率主力往攻祁山。

赵、邓兵力弱小,而敌军兵势浩大,因此在箕谷受挫,但赵云亲自断后,组织部队有序撤退,固守险要,避免了遭受惨败。

以上两个片段,只是赵云军旅生涯的小小缩影,但是从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出,赵云不仅能力出众,还是那种不吭不气、默默无闻、埋头干事的人。

他从不争功、从不邀功,不管是什么脏活累活,也不管任务有多么急难险重,都会尽心尽力去完成,绝不会有任何怨言和托辞。

不过可惜的是,赵云很少有单独率领大军团作战的机会,不知道刘备是出于什么考虑,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要顾及关羽、张飞等将领骄傲的情绪,总之,赵云在刘备阵营是大材小用了。

也许,老实人就是用来欺负的吧!

结束语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说关羽性情刚烈而骄傲、张飞本性暴躁而少怜恤,可是对赵云却没有任何负面评价。

我觉得他十分中肯,但又过于谨慎了。

对于赵云这样忧国忧民、心系天下、淡泊名利、公而忘私的将军,哪里是不批评就足够了呢?

还应该大加褒奖、大肆宣扬才对啊!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