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场没有“洗点”功能的游戏里,如果你点错了技能点,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我建议你废了这个号重新练,如果一个国家点错了技能点呢?当然不能废了重新练小号,只能等着落后挨打。
我们的邻居日本,却在科技树技能点上,屡次犯错,结果起了个大早,赶了一个晚集。
2021年7月7日,本田汽车宣布暂停生产氢能源电池汽车,这意味着什么呢?带头大哥主动放弃了这个赛道,放弃了这个练了40多年的大号,决定重新练一个小号——纯电动汽车。
日本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探索氢能源的利用,并且在90年代就制定了“世界能源网络计划”,制定了到2020年的氢能源计划表。之后在2013年安倍提出了《日本再复兴战略》,更是把氢能源提升为国策。截止到2018年,安倍政府一共投入超过14.58亿美元,用于氢能源应用的补贴。
日本氢能源有多领先呢?全球83%的氢能源专利属于日本企业,带头大哥丰田一家就占据48%的氢能源技术专利,这个比例有多么恐怖!华为在5G领域有20%的专利,就引起了各国的恐慌,而日本拥有83%的专利,相当于一家独大了。
可惜日本野心太大,自身的市场又太小,在选择氢能源的时候,就不能再花费重金投入纯电动汽车,也就是说在技能树的选择上,容不得再选一次。
这类的“二选一”在日本历史上发生过么?不但有过,而且教训非常深刻,比如日本当年3G技术的选择上,就犯了选错“技能点”的错误,因为采取多个技术并行的方式,而在FDD(频分多址)上犹豫不决,导致后来4G、5G技术上落后于中国。
反观中国,我们可以让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选择不同的技能树,即使有一条技术路线错误,我们也照样可以利用庞大的市场,弥补我们在战略上的失误。然而日本却没有中国这样的好运,即使在氢能源上投入上百亿美元,也没能让市场蓬勃起来。
2018年,当特斯拉Model 3解决量产问题之后,整个赛道已经非常清晰了,纯电才是未来,氢能源电动汽车即将被淘汰出局。奔驰、通用等欧美巨头,也纷纷放弃氢能源电动汽车的研发,ALL IN纯电动汽车。
氢能源电动汽车为何输给纯电动汽车?首先我们先看下氢能源汽车遇到哪些问题。
1、高昂的成本
氢气虽然和天然气类似,但是由于氢气自身能量密度小,很容易产生“氢脆”现象,类似于在熟透的西瓜上扎个空,瞬间就产生一道裂纹,因此管道成本要高于天然气管道,管道价格是天然气的2倍。
另外氢气的储存成本也非常高,一个氢气罐需要700个大气压,因此为了拉500公斤的氢气,需要一个重达50吨的氢气罐,也就是说别看氢能源运输车这么大个,也就是说1%是有用的,这对于一辆汽车来说,太浪费了。
那么采用液化氢气如何呢?液化氢气确实能够减少体积,但是耗电量却增加了近10倍,如此高的能耗,非常不划算。
另外是加氢站的建设成本也非常高昂,现在一个加氢站的建设成本大约800万人民币,因此加氢站必须保证10吨以上的加氢量,才能在10年内收回成本,而且还需要保证氢气价格在30块钱以上,这样的生意怎么算都是亏钱的,这也是各国加氢站稀缺的主要原因之一,全世界加氢站也只有500个。
当然你可以说,未来随着规模放大,加氢站的成本不就下降了么?其实电动汽车也遇到类似问题,建设一座快速充电站也是不划算的,可是随着电动汽车越来越多,快速充电站的成本越来越低。可是规模还是需要大家一起玩,仅仅一个日本玩家,这市场如何也蓬勃不起来的。
2、氢能源电动汽车非一次能源消耗
什么是一次能源呢?也就是拿来就能用的能源,比如我们常用的天然气、太阳能、煤、石油等,而氢燃料需要二次转化才能使用。这里的二次转化并不是指燃烧氢来发电,而是需要催化剂才能释放电能,比如日本发现的钛酸锶的晶体材料。
这种钛酸锶的晶体材料虽然能够把氢气转化效率提高到96%,但是条件极其严苛,需要紫外线的照射。我们知道紫外线被臭氧层给阻挡了,我们不可能把车开到外太空去,而在非紫外线下条件下,转化率仅有10%。
因此在现有条件下,氢能源转化率非常低,这也是马斯克批评氢能源电池“蠢得令人难以置信,是一堆垃圾”的主要原因。如果在制备、压缩、安全上没有突破性的发展,氢能源很难被大面积推广。
总结历史永远充满了偶然性,当你在科技技能树上,一不小心点错了技能点,结果可能是落后百年。在100年前,在美国乘用车当中,其中有40%是蒸汽车,22%是燃油车,38%是电动汽车。爱迪生说:“不久之后整个纽约都是电动车”,然而不到6年的时间,仅仅是因为内燃机的改进,电动汽车却意外彻底出局了。
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超过300万,同比增长40%,而氢能源汽车不到1万辆,带头大哥丰田总共销售1900台。人们对于电动汽车的想象不再是一辆汽车,而是行驶中的智能手机,是未来的生活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氢能源汽车已经渐行渐远。
日本不是点错技能点,而是太贪了想一家独霸全球市场,这怎么可能,世界上的这些寡头财团没人会跟他玩的,他要是把自己的专利公开只留极少的核心专利还有可能大家一起玩,不然只有死路一条凭他小日本那点国内市场这么大的体系肯定玩不转。
氢能源才是正儿八经的新能源,正儿八经的环保,电动车在废弃电池能大规模无害化处理前,环保就是个笑话而已
日本近20年好像科技树都点偏了,氢燃料汽车,等离子电视机等等。
电动汽车丰田的普锐斯都多少年了,经验积累现有的车厂能超过吗?也没见丰田大力推广纯电动。
归根到底,来源于太阳能的电能才是新能源的未来
屁话连篇,中国的电是怎么来的,七成来自火电,烧煤来的,建矿开釆运输,成本多么巨大,电池又不环保,发展电动车百 弊而无一利!
你说错了!日本不是点错科技树,而是氢能源方面日本太强了!氢能源方面百分之八十的专利都在日本手里,这还让别人怎么愉快的玩耍?首先氢能源汽车的技术要求就比较高,可造车后要给日本交专利费(利润没了),还要使用大量的日本专利(脖子被卡了)!你说说谁还和你玩?电动车一组电池加四个轮子,差点的卖3万5万城里农村到处可以跑!技术要求低只要有资本供应链玩的转谁都可以上(没错、就像造手机)!
想多了吧,担心日本的技术问题e
日本不是点错科技树,而是他点哪棵树上,中美就不用那颗树!83%的专利都在日本,中美怎可能用这颗树?而中美如果不用,日本那点市场就肯定玩不起来!
小鬼子吹牛逼的技术真是全球第一!一车传三代,几十万公里刚过磨合期。[笑着哭]
比锂电池有前途[得瑟]
氢能源不是没用,而是不适合民用。特殊场景还是有用的,比如火箭燃料
可惜了这几年请这么多水军公知在网络上大肆宣传的氢能源要拜拜了[点赞]
人云亦云!
日本人老是压错宝,马自达的转子发动机,等离子电视,氢能源电池汽车[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感觉纯电并不是那么优秀,甚至还不如石油燃料
垃圾民族,最好去死
电驴那么多年了也成熟了,电动汽车应该也会最终成熟的。但是时间就不知道了[得瑟]
700个大气压????下面的图上明明写着0.6Mpa,也就6个大气压[笑着哭][笑着哭]
如果日本选了纯电动,那么现在应该流行氢能源汽车,毕竟谁都不想用别人的专利,日本自身的市场太小,野心却太大,最终日本活成了反向指标
也许以后氢气有优势,但绝对不是现在
国内加氢站一个要两千万,国家补贴8百万
日本之所以总是这样,是因为日本的市场不足以支撑他们的野心
必定是纯电,核小型化,超级电池诞生。都能应用在星球登陆,航天,机器人,外骨骼,汽车,手机,家具,军事装备,夜视仪,红外线,建筑。未来的发展必定是电池,很多氢能是不具备的,而且氢能导致的电损耗过大。
燃料电池车会继续发展,但燃料将不是纯氢气,而是含氢燃料如甲烷,甲醇等
[得瑟]想想我们自己也想点煤化油的技能点,结果没点上去…
反正我已经换成电动车了!真香。
固态电池还没面世,氢燃料电池车自己就嗝屁了。
日本说不定哪天一个足够大海啸 就从地球人消失了!爱折腾啥折腾啥吧!
这也算点错?纯电污染很大的,氢能源属于清洁能源,领先一代啊
说的这么一文不值小日本还研究的这么起劲?东西肯定是好的,别人玩不过他,把牌桌掀了不和他玩了而已
专利在手,怕你绕过去么?等电动车的电池污染大到不得不放弃电动汽车时,还不是得绕回来?人家无非就是等材料科学更进步,现有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小灵通,等离子屏,氢能。。。近四十年日本点的科技树没对过,跟进就是大坑。
好事,这下日吹没得吹的,啪啪打脸,精日份子可以站起来了
不就是买了一电瓶车吗,值得那么大张旗鼓地胡说八道?
目前看前期投资都打水漂了换个不知道以后能不能用的技术储备还是大亏啊还有犯错正常没有这么多犯错你怎么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啊
国内还有人准备上马呢[点赞],什么意思?
如本这个和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结果一样的
废电池处理呢?
即使这样还有人吹小日本的氢能源汽车[呲牙笑],我还研究规划核聚变发电呢,其他发电厂都不建了
日本的电力现状也不支持他做电动汽车
日本是自己玩死自己,一直想着吃独食,这些大国可不是吃素的,别的路又不是啊不能走,你在这里收过高额路钱,那别的大国绝对联手弄死你,大国可以带你玩,但是日本想当领头羊怕是没那个本事和能耐,会死的很惨。
氢这个东西看起来环保,其实非常危险,氢分子个头太小了,小到可以渗透到金属的晶格中去。用普通钢瓶装氢气就像用纸杯装水一样,泡的稀烂。氢气原子量又太小,虽然每公斤能量很高,但是相同体积下,你要带和甲烷一样的重量,压力就得高八倍!所以存储是最大问题。
氢能源说白了也是电动车,燃料电池和锂电池之争。锂电池胜。
主要是自己市场太小,技术专利又是大头。任何国家都不会轻易这种技术占领自己市场的。所以国家电动车技术在一线,所以国家发展电动车。
世道轮回,也说不准。当初我的大法师学了多头蛇和暴风雪,四五年没玩,再回来发现大家转了一圈又开始蛇雪流了
我不喜欢电动车,因为我在雨雪天气开我的雅迪太冷了
活该啊 不管什么事情都想着垄断垄断。日本就一直活在霸权的梦里
我觉得氢能源才是符合未来发展主流啊,电动车那玩意污染太大了,比燃油车污染严重得多!在我看来,日本人应该和我们合作,把氢能源技术、专利和我们共享、合作互赢共创一个美好无污染的未来才是硬道理,希望他们不要不识好歹[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就差核聚变了!
电动车技术含量并不高,日本车要搞还是可以的
只是本田不生产这种车型而己,不说本田,丰田一家技术吊打全球各大车企,包括特斯拉
初中化学电解水得氢,氢燃得电,有毛病不
如果日本放弃氢能源专利或许会成为未来,就像当初闲来无事研究出二维码一看没啥用放弃了专利然后在中国大行其道[笑着哭]
不是日本点错技能,而是中美不会让你点对技能
押宝没人能保证全对。当年索尼都说不行了现在呢?
自以为是,小日本本身是个缺少能源的国家,但是在利用和发展新能源领域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无人能出其右,人家的氢能源汽车早就商用,我们还在探索
等专利过期了,中国氢能源又起来了[得瑟][得瑟]弯道超车,现在不是已经开展试点了吗[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这个就是大国好处,不带你玩,你再牛逼没用[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点错技能点?呵呵,坐等打脸!
精日日吹出来吹一波呗
上一秒说截止2018年投入14亿美元 下一秒说投入了百亿美元 很秀啊[笑着哭][笑着哭]
目前为止天然气车型才是环保车型
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估计再过几十年会是氢能源汽车的天下,毕竟产物是水环保
氢燃料电池车不是氢气能源电动车,是指混合氢燃料电动车,需要加装一个专门转化器,类似于核电一样的东西,转化混合氢燃料产生电,将电储存在一个充电宝上,充电宝体积是目前的电池一半还是四分一的,四个轮分别装一个驱动电机来驱动!跟目前充电宝四驱车原理差不多,就是使用方法不同,所以目前的充电宝四驱车也能进行更改!体积可能会相对变大!类似于燃油一样,加注氢燃料需要十分钟,能跑一千公里,加油站将可能会改型成加油休闲区,又加油又消闲玩乐!!!!混合氢燃料估计类似于火箭哪种吧!都是要低温液化保存!混合氢燃料估计是平民版的核电池,未来能源发展的更新换代,中国已经好像近几年在跟日本洽谈引进,还带了汽车厂去,只是目前中国关于氢能源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很低,多是工业上,无法跟日本比,要逐渐提前产能!现在嘲笑氢燃料的跟当年嘲笑邓少平引进日本高铁一样,[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自己的铁路都不行还引进高铁[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考虑到氢气的获取、存贮、运输和使用的高成本,氢能源是脱裤子放屁。
市场选择技术,中美不约而同的卡死小日本。[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氢脆难道不是因为氢气在钢内部,导致内部应力集中使材料断裂???你隔这儿乱解释🔨呢
氢能源现在的困境有点像psp刚发行的时候。
有的,举国投降
咳咳咳咳咳咳
点没点错还不好说,现在说纯电和氢能源谁才是今后的新能源领军者,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检验。
好
我咋看着像在舔特斯拉?
混动和电动是两回事
独占80%专利谁还跟你玩,全球都不玩就你自己玩又有何用呢?贪心不足
也是死脑筋,你全占了谁和你玩,你两边投,哪怕只占百分之十,那也是盆满钵满
远离美国,正经点别苟且做人就行
自己先活明白了再说别人
鬼子如果有救我直播自宫。哪个国家经济被另一个国家把持还能有救啊
日本不懂的分一杯羹。氢能源技术就算你做的再好,再便宜。全世界只有你一个国家自己玩吧[笑着哭]。
不是点错科技树,是它占的专利太多了,过个二十年后,专利过期了,氢能源就是未来了
中国现在也开始发展氢能源了,就等小日本专利到期[笑着哭][笑着哭]
自己怎么样!心里没点B数吗?
学过化学的看见氢气应该都害怕
人云亦云
可惜的是高端锂电池技术还是掌握在日本人手中,有了电池造出纯电动车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不是科技树歪了,而且太贪心了
提取氢气和提取氧气的难度一样吗?我看现在3甲医院都能自行制氧气
日本总想用专利独霸市场。结果大家不跟你一起玩。独角戏再好也就一个人。
日本救不救不用你来BB,他们自有办法,二鬼子。
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氢气制备,你氢气制备真的非常有效率,那还有石油天然气什么事?全世界都在用水造氢气解决能源问题了
氢脆
电动车技术不行,不达到充电五分钟,满负荷续航900公里以上,就不要出来割小白鼠了。抵制反对,但凡有一点咱汉家祖宗的血性,远交近攻,会没石油用?毛熊的国土一直在增长,看到了没?
氢能源要想成为趋势,必须做到低耗能制取氢气,但是从能量守恒来说又不太可能。。。或许有一天发现有什么催化剂能利用空气中的热能,把水分解成氢气氧气,这时候氢能源就划算了,但是总觉得不太可能[得瑟]
除非用很低的成本在空气里直接提取分离氢,氢燃料汽车才有可能
不管如何你一家独大,还有别的可以互抢的代替那人家根本不和你玩
[吃瓜]科技树也是可以嫁接的,氢能源差吗?之少环保方面应该会比锂电池好很多,可惜中美不跟,直接靠市场嫁接纯电车[得瑟]所以日本没得玩,它的树干不够支持它的枝叶…
脱裤子放屁的东西[呲牙笑]
这事情完美体现中美霸权。
日本国内市场不足以支撑日本标准!我们不一样,哪怕技术路线错了国内市场也足以保证技术有足够的利润推进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