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狂欢经济走向孤独经济,一家雪茄店里的消费思考

大家支一招 2024-12-31 15:50:34

前几天去了一趟迈阿密,无意中进了家雪茄店,恰好碰到一个华人也在买雪茄。

他与店主的一番对话引起了我的兴趣。显然这哥们平时雪茄抽的不算多,一边询问店主古巴雪茄和多米尼加雪茄的区别,一边拿出手机,翻着网上的推荐文章给店主看。

显然店主对那些互联网的炒作文章嗤之以鼻,翻出他认为权威的几本杂志评分给那华人讲解。我意识到,那哥们显然要买的是性价比产品,而店主想卖的是走货缓慢的高档货。

当然从相互猜忌到彼此信任,其实也就是几口雪茄的事。我也借此和那哥们闲聊了几句,没想到这哥们的一些观点让我耳目一新。

这哥们是上海一家大企业的高管,这次借出来旅游就是准备给自己买些雪茄回去抽。他告诉我以前应酬多,客户之间也流行抽雪茄,但那时无论请别人抽还是送人,自然要买最好的。

但这最好只代表价格,代表在圈子里的认知度,和好抽不好抽没多大关系。如今饭局酒局比以前少多了,雪茄反而成了个人爱好,不再是社交道具,自然没必要全抽高希霸了,选一些自己喜欢,价格不贵的小众品牌挺好。

他刚尝的多米尼加和洪都拉斯雪茄,感觉并不比古巴雪茄差多少,价格却便宜得多。反正是自己抽,有没有排面根本不重要。

聊起这几年的社交变化,这哥们感叹,前几天网上有一篇调研机构的消费调查报告,说是今年KTV的营收平均下降了八成多,密室逃脱下降了仅八成多,高端餐饮下降了近七成等等,而那些骑行、钓鱼、徒步的消费选项却大幅上升。由此推论是由于消费降级造成的。

现象是这么个现象,但没总结到点子上。

在他看来,消费变化并非降级那么简单,而是所有很多人共同参与的消费项目都在下滑,而那些一个人就能完成的消费项目反而在上升。

这并不全是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与消费意愿和消费习惯的变化有关。

比如抽雪茄这件事,以前他每个月雪茄的消费最少也要三五万元,以前主要是在饭局、商K、俱乐部和一些工作会议上。

如今应酬大大减少,倒不是他开始追求健康生活方式,而是酒局饭局也解决不了经营问题,抽雪茄的场景更多反而是在家里。从前三五好友一起吞云吐雾,如今自己一个人慢慢品,这直接造成了他雪茄消费下降到一个月万元出头。

社交的群体消费向个体消费的转向才是造成消费下滑的主要原因。但群体消费活动为什么大大减少,这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商业信用下滑的原因,有社会安全的因素,有社交方式的转变,也有现实的收入问题。

不过这种变化也在创造新的商业机会,这哥们信心满满的告诉我,他已经从焦虑状态走了出来,因为这段时间他去几个欧美国家逛了一圈,发现那些发达国家也都走过群体消费向个体消费,狂欢经济向孤独经济转化的过程。

这不仅仅是个成熟消费的过程,也是自我重新认知和定义的过程。西方国家为什么服务业占比高?因为服务业已经被完全细分,完全精细化了,这就是由大量的孤独经济需求所创造的。因为越是一个人的消费越需要被服务。

而未来,判断一个产品或服务能否投资也变得很简单,满足个体需求的更有价值,而依托群体消费场景的则需要万分谨慎。而反过来,能提升个人感受的商品更有价值,而那些所谓社会属性的产品和服务终将没落。

就如同雪茄,终究是自己抽的,而不是抽给别人看的。是古巴雪茄还是多米尼加雪茄,未来并不重要。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