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一代枭雄曹操也不例外,在他陷入人生低谷,产生了危险想法的时候,是好友鲍信真诚开导他,为他拨云见日,指出了正确方向。
兵败离开酸枣189年十二月,曹操与太守张邈在陈留郡首举义兵(《三国志·张邈传》),只有在济北国的鲍信响应(裴注《三国志·鲍勋传》引《魏书》)。
但不久,东郡太守桥瑁搞了一份假的三公请求关东诸侯讨伐董卓的书信,传檄各州郡。
冀州牧韩馥得到檄文后,经过手下劝说改变立场,解除对勃海太守袁绍的监视。(裴注《三国志·武帝纪》引《英雄记》)
190年伊始,袁绍正式起兵,西进入司隶河内郡。(《三国志·袁绍传》)
陈留太守张邈组织诸侯在陈留郡酸枣县(今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西南)会盟,推举在河内的袁绍为盟主。在酸枣参加会盟的曹操,也被袁绍封为了奋武将军。
(张邈组织酸枣会盟)
但是因害怕董卓军的强大,河内的袁绍,和兖州诸侯组成的酸枣联军,谁都不敢率先出兵西进,相互观望。
于是,曹操主动提出带这个头,率其麾下五千人马,准备向西进驻司隶河南尹成皋县(今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汜水镇西北成皋故城)。(《三国志·武帝纪》)
成皋又名虎牢,著名的虎牢关在其境内,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离当时的帝都洛阳很近。
被袁绍封为破虏将军的鲍信,经过与曹操这段时间在酸枣相处,认为他是能“拨乱反正”的“英雄”,两人成为了很好的朋友。(裴注《三国志·鲍勋传》引《魏书》)
于是鲍信和弟弟鲍韬领兵相随,张邈也派与曹操的中间人卫兹,分兵相助,曹操领着这两万人马(曹魏缪袭《魏鼓吹曲十二曲》之《战荥阳》)西进。
不料在荥阳县汴水边,遭遇了前来攻打酸枣的徐荣军。
(荥阳之败)
两军先列阵准备对战,结果曹军阵还没列好,徐荣军就撤退了。
二万曹军被意外的惊喜冲昏了头脑,全军追击,结果进入了徐荣预先设好的伏击地,曹军伤亡惨重,尸体填平沟壑。(《战荥阳》)
鲍韬、卫兹战死,鲍信受伤,曹操也中箭,曹洪舍马相救,才得以幸免,一路逃回到老家谯县(《三国志·曹洪传》)。
徐荣见联军虽少,但作战非常顽强,认为酸枣难取,也退兵回了洛阳。
曹操在老家收集残部后回到酸枣,见联军诸侯们徒拥十几万大军,却只是每天举办宴会维持关系,根本不提进军的事。
就责备诸侯不思进取,并提出进军方案,但张邈等人没有采纳,依旧如故。(《三国志·武帝纪》)
曹操兵少不能有所作为,无可奈何。就只能带着夏侯惇等残兵败将,离开酸枣去扬州一带招兵。
(募兵)
龙亢兵变当初在陈留起兵,曹操有卫兹的资助,又能回家乡“散家财”征兵。
现在谯县老家“族人离散”(《三国志·曹休传》),父亲曹嵩也带着家人逃到了徐州避难,曹操除了手下这点残兵,就是个“穷光蛋”。不再是从前的富二代、官二代了。
拿什么招兵?只是找愿意风投的金主了!
幸亏曹洪的伯父曹鼎,就是曹休的爷爷(裴注《三国志·曹休传》引《魏书》),在朝做尚书令时,让曹洪出任过江夏郡的蕲春(紧靠扬州)县长。(裴注《三国志·曹洪传》引《魏书》)
汉末黄穰率领的起义军长年活动在扬州庐江、荆州江夏一带,庐江太守陆康(陆逊是他堂孙)镇压了他们。(《后汉书·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
大概是在镇压黄穰的过程中,曹洪与现在的扬州刺史陈温产生了交集,关系还不错。
(此次招兵全靠曹洪)
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曹)洪善,(曹)洪将家兵千馀人,就(陈)温募兵,得庐江上甲二千人,东到丹杨复得数千人,与太祖会龙亢。--《三国志·曹洪传》
在陈温的帮助下,我们注意下曹洪招的兵数,在庐江招到二千人,在丹阳太守周昕那里招到数千人。
我们再看看曹操这次征兵的总人数。
太祖(曹操)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与兵四千馀人。--《三国志·武帝纪》
曹操共只招到四千人,说明这些兵基本上都是曹洪一个人招到的,曹操和夏侯惇等人根本无钱征兵。
而且曹洪的兵还是由陈温、周昕“与兵”变相送的,曹洪也没钱去招。
这就看得出曹操当时有多穷迫了!
曹洪在丹阳招的那一两千丹阳兵,大家都知道是优质兵源。
等曹洪回到豫州沛国龙亢县,与曹操会合时,加上曹洪带去扬州的那千多子弟兵,现在曹操又至少有五千多人了。恢复到了刚起兵时的水平。
但是,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缝。
这天晚上,月黑风高,正在熟睡的曹操突然发现自己的帐篷烧起来了。
原来是那些新招的兵在哗变,曹操亲自提剑杀了几十个叛兵,夏侯惇等人也都杀开了一条路,这才逃出营外,跟在身边没叛变逃跑的人只剩下五百多人。(裴注《三国志·武帝纪》引《魏书》)
一夜回到解放前啊!比来招兵之前还不如了。
这些新兵哗变,大概还是因为曹操穷,伙食开不好。吃都吃不好,凭啥给你这个外乡人卖命,兄弟伙回家去!
曹操带着这五百人一路北归,走的是铚县、建平县方向,绕开了家乡谯县,这些说明此时谯县曹家确实没人了。
一路上召回了些逃出来的散兵,又总共有了千多人。(《三国志·武帝纪》)
中平末(189年),(刘勋)为沛国建平长,与太祖有旧。--裴注《三国志·司马芝》引《魏略》
(曹操返回路线)
此时与曹操有旧的建平县长刘勋,搞不好也帮过曹操,要么帮着召回逃兵,要么还给了点兵,要么解决了吃饭问题。
所以后来刘勋投奔曹操,曹操待他不薄。
来时千多人,回去时还是千多人,跑一趟征兵征了个寂寞。
回酸枣专门出去征兵失败,将被人耻笑,多没地位!加上那帮诸侯只肯做酒囊饭袋,曹操就跑到河内(《三国志·武帝纪》)投奔了袁绍。
此次征兵,很可能乐进也被派回家乡东郡去征了兵。
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也。容貌短小,以胆烈从太祖,为帐下吏。遣还本郡募兵,得千馀人,还为军假司马、陷陈都尉。从击吕布於濮阳......《三国志·乐进传》
但这写得太模棱两可,可以是与吕布濮阳之战前的任何时间,就先作为一种可能吧。
(乐进此时也有可能回东郡招兵)
与袁绍产生分歧191年春天,因为小皇帝控制在董卓手中,袁绍、韩馥就想立在幽州的太傅刘虞为帝。
曹操不同意这个方案,对袁绍说:“你们尊北面的刘虞为帝,我还是认西边的小皇帝。”(裴注《三国志·武帝纪》引《魏书》载曹操《答袁绍》)
他身在屋檐下,即使不认同,也知道自己无法阻止袁绍,只能无奈地表示:你们我管不了,但是我还是只认小皇帝。
他的话实质上只是自己反对认刘虞为帝,而并不能反对袁绍立刘虞为帝。
袁绍也给袁术写信说过这事,已有基业的袁术在回信中就措辞激烈,明确反对袁绍这么做了。(裴注《三国志·袁术传》引《吴书》)
这就是身份地位处境,决定一个人的话语权,和说话的底气。
有一次,袁绍得到一块玉印,在大庭广众之下挂在手肘上试戴,曹操虽表面和大家一起笑,心里对袁绍这种僭越行为很厌恶。(《三国志·武帝纪》)
《晋书·张寔传》里张寔对“袁绍拟肘”表达了不满,话中表明他这是僭越之举。
因此曹操与袁绍的分歧越来越大,逐渐产生了离开他的念头。
后来一次和袁绍又相谈不欢,曹操大笑对袁绍说:“我不再听命于你了。”
袁绍就派人来劝说他:“袁公现在势力强盛、兵强马壮,又有两个儿子已经成年,天下英雄谁还能超过他呢?”
意思就是说,如果你曹操离开袁绍,就找不到更强大的主公了。
曹操听后不语,但心里更加觉得袁绍如果得了天下不是好事,就想要诛杀他。(裴注《三国志·武帝纪》引《魏书》)
鲍信指明方向曹操虽与好友鲍信分开两地,但常有书信往来。
当鲍信得知曹操想除掉袁绍,认为这个想法很危险,就劝他把这个想法先搁置一边。
“董卓专权,颠覆王室,诸侯起兵反抗,天下响应支持,这是因为符合大义。可现在的盟主袁绍以权谋私,迟早会暴露出他的野心,成为下一个董卓。如果我们对抗他,实力又不够,只能是白白送死,又有什么用呢?我劝你先到黄河南边来,静观其变。”(裴注《三国志·鲍勋传》引《魏书》)
这封信明显可以看出,曹操把要杀袁绍这么私密的想法都告诉了鲍信,而鲍信又对曹操真诚地劝解,并且帮他出主意下一步该怎么走。
他们之间的友谊的不是一般的深啊!
曹操听从了鲍信的建议,以帮袁绍讨伐邺城西南的黑山军为名,将军队驻扎到了东郡的顿丘(今河南省清丰县西南)。
那个他曾经做过县令的地方。(《三国志·武帝纪》)
并以此为起点,崛起于黄河之南的兖州。
总结朋友的价值不是由认识时间长短来衡量的,而是在需要的时候,看是不是真诚地用心相助。
如果没有好友鲍信的真挚劝导,或许曹操早已成为袁绍刀下亡魂,只能以首起义兵、兵败荥阳、征兵兵变、刺袁绍被杀的失败者面目,见之于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