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美国人从北京虎坊桥前往南郊所见:抛锚的汽车、寒酸的葬礼

醉薇聊历史 2024-06-23 17:22:44

1937年初,回美国休假的传教士海映光(Carter D. Holton)再次来到中国。在北京逗留期间, 他走街串巷,拍摄了百余张照片,记录下了全面抗战之前古都北京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

本组照片是他和传教士同事前往北京南郊时拍摄的。

虎坊桥

这是海映光在虎坊桥附近拍摄的,他和同事从这里乘坐上客车准备前往北京南郊。此时,汽车正经过一条热闹而狭窄的街道,因为行人太多,汽车只能以龟速行驶。街头挂着的幌子上写着汽车行售票处的地址和电话。

从行驶在河边汽车上看到的景象,一群百姓赶着车驴车或驾着牲口正经过一座小桥。小桥很简陋,木头搭建的支架,桥面上铺着泥巴和秸秆。

到达

这辆顶着自行车和行李的客车经过艰难跋涉,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旧时的北京南郊范围很大,相当于现在的宣武区和崇文区大部分地区。

自行车

在一名当地百姓的帮助下,传教士正在整理他们的自行车,这是他们穿梭于各乡村之间的交通工具。传教士戴着棉帽,穿着长袍,完全是一副中国人的打扮。

传道

他们来此的目的是进行布道,两人来到一个村庄,便将当地的百姓召集起来宣讲基督教义。需要一提的是,南郊的很多居民,祖辈上多为来自其它地方的难民,他们的村庄也常常用自己所来地方为名,比如解州营、霍州营、瀛洲庄等等。

孩子

一群孩子围在传教士身边,正在领取他分发的基督教小册子。在人群的外围,站着一名维持秩序的警察。

争先恐后

听说有免费的小册子可以领,更多的孩子围拢过来,纷纷伸出手向传教士讨要,场面很是热闹。

兄弟

人群中的一对兄弟,哥哥抱着年幼的弟弟也来领取小册子。至于领到之后作何用途,就没有人知道了,估衣大部分会成为老太太剪刀下的鞋样子。

姐弟

海映光将镜头对准了路边的两个孩子,他们是一对姐弟,虽然年龄相差不了多少,但姐姐也已承担起了照顾弟弟的使命。

母子

画面中的女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此时的她正地头看着自己的一双儿女,眼睛里满是疼爱。

葬礼

在镇子上,海映光遇到一支送殡的队伍。与城内的葬礼队伍相比,显得特别的寒酸。队伍里没有拿着雪柳的小孩,也没有手持各种礼器的执事,只有八个青壮的男子抬着简易的棺椁。

去往墓地

如此简陋的葬礼吸引了海映光的目光,他一路跟随,直到这支队伍出了镇子,下了大路,前往埋葬地时才停止。

交谈

在路边的的空地上,传教士正在与两名当地孩子交谈,看样子语言上完全没有障碍。

归途

回来的路上,海映光乘坐的是一辆“大昌”车行的长途客车。此时,他的同事正站在车顶上装行李。

抛锚

快要回到京城的时候,这里汽车犯了脾气,死活不肯动窝。司机只好下车,尝试着能不能修好它。

推车

司机捣鼓了半天,没能把汽车修好,乘客不得不下车,开始推车。在那个时候,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车抛锚了,车上的男子必须下来帮助推车,不管你是什么身份 。要不,谁也走不了。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