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0月,中央在粉碎“四人帮”的同时,向上海派出以苏振华、彭冲、倪志福为核心的工作组,稳定上海的局势,并组建上海市新的领导班子,一些“老上海”领导也陆续被请出来担任领导职务,比如说王一平、韩哲一、梁国斌、李干成等等。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王一平,王一平在1976年的那场大变故中立下大功,为何1980年主动申请离休呢?
王一平是山东荣成人,生于1914年,王一平来自一个渔民家庭,并不富裕,没有多余的钱供他读书,但王一平有志气,利用闲暇时间自学,凭借刻苦努力考上文登乡师,不过王一平没有在文登乡师顺利毕业,他在1932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后来直接离开学校走上革命道路。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王一平前往革命圣地延安,进入抗大学习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毕业后回到家乡山东纵队担任中队指导员,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中,解放战争开始后,王一平被编入华东野战军,在第八纵队担任政治部主任和政委,参加了淮海战役和解放上海的战斗。
上海解放后,在陈毅的推荐下,王一平脱下身上的军装,进入上海市委工作,担任上海市委组织部部长。
1955年“胡风案”事发,上海成立清查“胡风反革命集团”肃反领导小组,王一平被指定为副组长,在审查的过程中,王一平没有发现胡风和彭柏山有任何反革命行动,认为不应该给他们定反革命罪,为此,王一平被指责为右倾。
王一平说:
“是不是右倾,我说不清楚。以后再看吧。但是要我把彭柏山搞成什么份子,我没有办法。”
于是,王一平写了一份报告稿,连同材料交给上海市委,然后退出专案肃反领导小组,甚至就连市委组织部长也不干了,到上海市博物馆当起了馆长。
这是王一平第一次主动离职。
当时的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是柯庆施,对王一平还是比较看重的,要王一平回上海市委上班,1962年,王一平出任上海市委秘书长,随后又成为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
其实,柯庆施用王一平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王一平这个人比较坚持原则,从他处理胡风案件就能够看出。
“文革”开始后,王一平成为造反派的重点批斗对象,“《解放日报》事件”后,造反派逼迫王一平交待是如何指使马达的,王一平回答:
“《解放日报》事件不是马达能承担的,有些事是市委讨论决定的,由市委集体负责。”
顶得越厉害,王一平遭受的批斗越严重,被下放到干校和工厂进行劳动,“九一三”后,王一平才恢复工作,担任上海市革委会副主任。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后,上海的余党马天水、徐景贤和王秀珍负隅顽抗,企图发动武装叛乱,此时王一平联系了自己的老下属张敬标,张敬标当时是上海市委常委,属于马天水小圈子的,王一平以张敬标为突破口,配合工作组稳定了上海的局势,立下了大功。
1977年1月,王一平担任上海市委书记,到1980年,王一平66岁,按说正是发挥作用的时候,可他却主动申请离休,表面来看似乎是身体原因,但实际上可能与当时上海市委其他两位书记陈国栋、胡立教有一定的关系。
这是王一平第二次主动申请离职。
不过,王一平的离休申请没有通过,仍然担任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副市长等职务,直到1983年才卸任。
2007年2月28日,王一平病逝于上海华东医院,享年9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