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太有才,他为竹子写下一首诗,句句都堪称妙笔

一号诗巷有诗词 2024-07-17 19:08:39

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陆游是宋朝乃至古今诗坛上的一面旗帜,也是我们许许多爱诗之人心中的一座山峰。

提到诗人陆游,会让人想起太多精妙的诗句。

写梅花的: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写田园的: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写读书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写春雨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这些诗句无一不触动着我们的内心,每每读来都让人觉得身体的每一个细胞皆会随之丰盈。

走近陆游,再读好诗。

本期诗巷想要跟大家分享陆游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将寻常的物象“竹子”写出了独特的魅力,全篇美妙又富有境界,堪称难得的匠心之作。

东湖新竹

宋•陆游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我国南宋时期的文学家、诗人。

因为仕途的不如意,陆游曾将情怀寄托于梅花,写下了多首经典的咏梅诗,以此来表达自己高尚的节操,而陆游也因此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咏梅诗人。

陆游描写竹子的诗作不多,所以我们本期所分享的这首诗就显得很难得。

当然,竹梅皆为高雅之物象,所以作者咏竹的蕴意和咏梅的蕴意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相通的。

诗的首联以间接的方式下笔,将物象“竹”点了出来: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在初期种植竹子的时候,用棘条编成篱笆,以便小心地呵护它们成长;当新竹长成的时候,它们就形成了大片而茂密的绿荫,竹影倒映在涟漪轻泛的湖水中,很是好看。

其实从内容来讲,首联算是对竹子从小到大的生长做了一个简单的概括。

首联的前一句描写的是作者种竹的细节,而体现出的却是作者对竹子的怜爱之情。

后一句将长成的“新竹”与湖水搭配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色彩清新且富有动感的画面。作者用“寒碧”来代替竹子,旨在突出它们出尘的绿意;用“涟漪”来代替湖水,旨在突出湖水的荡漾之貌。

二者一静一动,一高一低,寒碧与澄绿相互掩映,让读者看到了竹的美好形象,带给读者十足的审美享受。

颔联再从两个角度下笔展开描写: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清风从竹林中吹过,那丝丝凉意会将秋天的气息提前带来,而当炽热的太阳照射的时候,又会让人感觉不到午热的存在。

写作律诗,颔联与首联之间的脉络联系很重要。那么就陆游的这首诗来讲,作者则是通过具体的事实分说,充分印证了首联中的“寒碧”一词。

前一句借“秋”写竹荫带来的凉意,后一句借“午不知”进一步写出了竹荫的递凉作用。

尽管颔联中的两句都偏向于事实陈述,但我们眼前浮现出的却是竹影扶风、竹荫匝地的雅致画面。在这幅画面中,不但有着动与静的融合,还有悦耳声音的自然体现。

接下来的颈联更是细腻,让我们看到了竹子生长过程中的情景: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竹笋在生长的时候会脱落笋壳,发出簌簌的声音,竹梢慢慢伸展,长出一片片新叶来。

作者并有按照时间的顺序去安排内容,他只是从各个关键点出发,将竹的形象体现得更加立体饱满。

看过了枝叶成荫的高大竹荫,颈联又让我们看到了可爱的、努力向上生长的竹的形象。

刚解箨时声簌簌,待发枝后叶离离。无论是哪一时期的竹子,都充满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都散发出顽强的生命力。

而在颈联的内容背后,我们显然可以读出更深一层的蕴意,那就是作者借竹所表达的一种不畏艰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等到“我”辞去官职的时候,“我”要经常来到这里,并且还要带上枕簟,以方便自己随处坐卧。

尾联在总结全诗的同时,也有效呼应了首联中初步表达的情感。

“我欲频来此”是作者的愿望,也是作者爱竹的心声。

“枕簟仍教到处随。”,在一笔道出作者内心的洒脱之情的同时,更是清晰地勾勒出他与竹相依、随行随卧的淳朴形象。

在尾联中,作者将竹与“自己”紧密联系起来,拉进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融通了他们之间的情感。

竹与作者互成知己。作者爱竹,爱它们优美的身影和高洁的品格;竹知作者,知他经历残酷现实后的嗟叹,知他渴望归真的心境。

以虚象说情,从虚象见景,借虚象明理;尾联生动有味,亦称妙笔。

但同疏竹闲来坐,每忘浮名每忘身;读此一首,不由赞叹。

细品古人诗,学写自己的诗,将读写进行到底;关注一号诗巷,我们一起追逐诗与远方。

5 阅读: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