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就是海绵,聪明的就多吸些水

全德健见 2024-07-06 16:13:16

和一个朋友聊天。

朋友说:“你不是经常说医院是最公平的地方吗?”

我说:“是啊,无论个人成长、人际关系、职称晋升甚至绩效考核,医院都比较公平。”

朋友说:“你有没有想过,医院考核各种指标的增量就很不公平?”

经过朋友的解释,我明白了朋友到底在说什么。

虽然朋友说得很拗口,举个例子就一目了然:

比如有两个科室,甲科室当月药占比25%,乙科室当月药占比20%,医院要求下个月两个科室都要改进,把甲科室的目标定为23%,乙科室的目标定为18%。

这公平吗?

显然可能存在不公平!

抛却病种等因素,你无法知道乙科室当月是否已经很努力,至少比甲科室更努力。

真要公平,应该把两个科室的目标值设为相同的数值。

但现实中,很多指标改进的目标值都是根据科室以前的情况制定的,就是自己跟自己比,几乎每个医院都会这么做。

都这么做肯定有都这么做的道理。

我想可能是因为每个科室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一刀切地定一个同样的目标很难执行下去,或许自己跟自己比是相对可行的办法,别的未必有好办法。

当然,这种情况下,干得不好的要干得好一些,干得好的要干得更好一些,无疑是干得好的吃了亏。

其实这样的质量持续改进在医院里并不少见,对医生、对科室的绩效考核都有影响,有时候还会影响医生、科室在领导心中的印象。

医院运营的目的,不就是各种指标的持续提高吗?

持续提高的意思,既要提高,又要越来越高。

有些医生做事留有余地,每次提高不多,但贵在次次都在提高。有些医生做事全力以赴,指标做得很好看,以后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下不去,但也上不来。有些医生一下子拿出120%的努力,指标做得特别漂亮,但难以为继,以后逐渐下滑。

不同的做法,不同的结果,究竟哪个更好,我不敢说,但哪个更符合“持续提高”的要求,显而易见。

所以啊,医生就是海绵,聪明的就多吸些水,慢慢挤,长时间都有水可以挤出来。

不过,我却不欣赏这样聪明的医生。

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总觉得每一次都应该竭尽全力,至于结果,问心无愧就好了。

有一句话,叫做“上山的人永远不要嘲笑下山的神”,大家细品。

很可惜,我的想法和管理明显相悖,和实际明显脱离。

只能说,太理想、太单纯、太幼稚,太荒唐。

爬得再高,只要下山,就是没落。

起点再低,只要上山,就是进步。

下山的永远不是神,充其量只是个神经病,上山的才是神,一路向上,那是神迹。

神迹与否,和起点无关,和终点也无关,只和进程,不停向上的进程,有关。

这才是管理,这才是实际。

你要谈论公平,也不能说一定不公平,毕竟没人规定海绵里开始能装多少水不是?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