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情报机构在俄乌冲突中的失误、原因及启示

前沿深度解码 2024-10-23 09:36:31

情报工作在战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俄情报机构在俄乌冲突爆发前和冲突过程中对乌克兰和美西方的内部立场、作战部署、民众心态以及援乌行动缺乏准确的判断,低估了乌政府的抵抗决心,导致冲突初期失利、俄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一、主要失误

俄情报机构失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对乌总体研判过于乐观,仍然站在过去的立场看待已完全脱胎换骨的乌新政府和意识形态已变化的普通民众。

1. 误判乌克兰抵抗意志,情报评估倾向于对乌行动。俄军2022年2月“闪电战”的失败,不仅要归咎于联邦安全总局,总参情报总局也要承担责任。从联邦安全总局看,其主要失误体现在:

一是对乌局势判断过于乐观。联邦安全局除了依靠人力情报外,还有第16中心负责开展对乌技术侦察,但人力与技术的结合仍未能得出正确的判断。这点可以从美国破译的联邦安全总局与被收买的乌间谍通信可以看出来。据《华盛顿邮报》2022年8月21日报道,特别军事行动前几天,俄联邦安全总局开始向在基辅的线人发出神秘指令,敦促他们 “收拾行李”、“离开首都”,但 “留下家里的钥匙”,等俄军占领基辅后再回来。这说明联邦安全局对行动结果充满信心。

二是忽视对开源情报的搜集。从现在看,联邦安全总局主要依赖和相信人力情报,而对公开的民调结果视而不见。俄国际文传电讯社2022年2月2日援引了乌克兰拉祖姆科夫民调中心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44.9%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手持武器保卫国家。即便是乌前总统亚努科维奇助手西夫科维奇委托Research & Branding 公司2月初的民意调查显示,84% 的乌克兰人认为俄罗斯军队的任何可能进入都是 “占领”,只有 2% 的人认为这种情况是 “解放”。对"您是否准备好在必要时保卫乌克兰?48% 的受访者给出了肯定答案。这一有可信度的结果不知是否被误解,或是否传递到高层。

三是各情报机构缺乏沟通协调机制。俄三大情报机构各有特色,任务也有交叉,除总参情报总局需通过国防部向总统汇报外,其它两大机构都有权直接向总统汇报。为了“争宠”,相互之间的横向联系不多,竞争多于交流。

从总参情报总局看,其主要失误归结起来有:

一是对乌军事形势变化视而不见。看不到美西方已彻底改变了乌意识形态,仍然乐观地认为完全可以复制2014年收得克里米来半岛事件。可以看出,对乌特别军事行动计划与收复克里米亚如出一辙。

二是对乌情报侦察能力不足。总参情报总局对乌军作战部署掌握不全,尤其是对基辅地区乌军部署地点、主要防御阵地、武器装备等不明确,导致本局所派特种部队大部命丧安东诺夫机场。

三是对美西方对乌渗透情况了解不够。美国自2014年乌颜色革命成功后,迅速渗透到乌各个角落,按照北约标准改革乌军,使乌军“脱胎换骨”,旧貌换新颜,而情报机构却忽视这一变化,依然认为乌军不堪一击。

2.误读美西方援乌决心,导致战争准备不足。2014年危机发生后,美中情局在亲西方政府支持下,首先对乌国家安全局进行改革,清洗亲俄官员,强化教育培训。中情局在乌国家安全局专家大楼内独占一层,参与决定所有事务。同时,美国安局在乌情报机构配合下,在乌俄边境线建立了至少12个监听站,监视俄一举一动。然而,俄情报机构却固执地认为,美西方不敢与俄罗斯直接对抗,不会对乌大规模援助,不用发动大规模战争即可占领乌克兰。

3. 低估乌情报机构实力,导致恐怖活动频发。冲突爆发后,俄情报机构未曾想到,乌克兰竟然将战火燃烧到俄罗斯境内。自2022年4月第一次袭击俄边境地区油库以来,乌情报机构已对俄重要战略目标,包括克里姆林宫、军用机场、仓库以及关键基础设施多次实施打击,极大地打击了军心士气,引发了社会恐慌。尽管俄联邦安全总局破获了不少乌间谍网络,但仍有不少漏网之鱼,说明乌情报机构对俄渗透严重,已深入到许多角落。

二、主要原因

正部级单位俄联邦安全局被外界称为俄罗斯的超级部门,其权限远远超出了其它情报机构。此次失误虽未被追责,所谓联邦安全总局第五局局长贝塞达上将被捕的消息看来是西方造谣,但负面影响会长期存在。

1. 主导对乌情报搜集,情报来源相对单一。俄联邦安全总局因历史原因全面主导对乌情报侦察,甚至不允许其它情报机构插手。应该说,俄策反了不少乌军政高层人物,包括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议员,乌克兰“反对党平台-为了生活”党政治领导人梅德维丘克,议员察列夫以及隐藏在政府内部的间谍。但在2014年亲西方政府上台,俄在乌情报网遭到大规模清算。泽连斯基要求彻底清查俄奸,一大批具有亲俄倾向的官员被逮捕或解职。截止2023年1月,乌安全局就清除了600余名俄间谍,使俄情报网遭受重大损失,情报来源渠道大幅减少,情报可靠性难以印证。

2. 三大机构无序竞争,内部协调机制不畅。俄三大情报机构-联邦安全总局、对外情报总局和总参情报总局之间虽然职能有分工,任务也交叉,但竞争多于交流。2014年乌克兰危机发生后,俄联邦安全总局第五局几乎完全垄断了除军事以外的对乌情报工作。对外情报总局局长纳雷什金承认,一直以来,俄罗斯对外情报总局都无法监控这个对我们如此重要的邻国正在发生的一切。总参情报总局主要负责军事侦察,其传统的情报研制与预测强项被联邦安全总局压制,因为联邦安全总局第16中心技术侦察手段与总参情报总局无异,且在某些方面占有优势地位。三大情报机构之间相互猜忌,相互提防,缺少情报信息交流平台。

3. 通信加密程度不高,被美西方成功破译。俄罗斯的密码水平一直处于世界前列,高级密码几乎无法破译,但在乌情报网可能采用了VPN加密模式,从而为美破译创造了条件,使美乌破译了联邦安全局与在乌间谍之间的通信。据媒体报道,俄联邦安全总局代表与乌间谍的秘密通信被破解,使美获得了秘密通信信息内容。同时突破了安全局部分内部网络。如2023年4月被美媒泄露的标为 "机密 "的文件详细描述了俄罗斯国内情报部门与俄罗斯政府之间在计算在乌克兰阵亡和受伤的俄罗斯士兵人数方面的争斗。美国情报官员称,俄联邦安全局指责俄国防部 "隐瞒伤亡信息"。显然,俄罗斯国防部仍不愿向克里姆林宫透露坏消息。类似这种情报一般通过网络侦察突破获取的可能性较大。

三、对我启示

俄罗斯情报机构在乌克兰既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多次挫败乌情报机构在俄境内破坏袭击活动,这一切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1. 建立多元情报搜集渠道,防止一家独大。情报工作必须遵循自身的规律,多数情况下,必须依靠人力、技侦和开源情报相结合,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网络化时代,要改变传统的思维和过去的手段分工,各情报单位都可以依托陆海空互联网开展侦察,建立包括人力情报、信号情报、图像情报、地理空间情报、遥感遥测情报、开源情报等多种类型的情报搜集网络。情报出口单位将来自不同源头的信息进行交叉验证和比对,通过多元化组合,可以相互补充,提高情报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2. 实现反情报工作常态化,防止外部渗透。

一是建立全面的反间谍意识教育。从目前情况看,境外情报机构对我攻击渗透异常积极,已发生多起失泄密和充当间谍事件,有些已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应向所有涉及敏感信息和情报工作的人员提供反间谍意识教育和培训,使其能够识别和防范可能的情报活动和渗透手段。

二是建立严格的安全审查程序。应赋予安全人员一定的特权,有权对进入敏感信息系统或场所的人员进行背景调查和审核,紧急情况下先斩后奏。

三是强化公众反情报意识。通过媒体和教育渠道提高公众的反情报意识,鼓励民众参与反间谍工作,形成全民防范的良好氛围。四是持续监测和评估。建立持续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对反情报工作的效果和机制进行定期审查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改进反情报策略和措施,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应对不断演变的情报威胁和挑战。

1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