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价格缘何屡破新低?

锂电还是我更懂 2024-08-30 13:01:28
2024年以来,经历多轮的价格下跌,碳酸锂价格并未如预期一样稳定下来。 年初的时候,市场观点认为,经历2023年一整年的调整,行业已经厌倦价格波动带来的行情扰动,预计碳酸锂价格在2024年将维持在10万元/吨的水平。亦有观点表示,碳酸锂或在二三季度产能旺季带动下价格回调。 但事实是,碳酸锂价格不仅跌破了10万元/吨,还在8月初跌破了8万元/吨并快速朝7万元/吨的价格水平迈进。截至8月22日,电池级碳酸锂现货收报7.45万元/吨,碳酸锂期货LC2409收报7.47万元/吨。 与2023年碳酸锂行情走势相比,尽管说2024年碳酸锂价格跌幅更小(2024年1-8月最高跌落35%,2023年最高跌落81%),但是2024年碳酸锂价格的“挺价”情绪明显减弱。 直接的体现则在于,2023年5月出现了一轮比较明显的价格回调,一度将当时18万元/吨的碳酸锂价格拉升至30万元/吨;在2024年,挺价情况发生在3月份,但仅仅将碳酸锂价格水平从9.6万元/吨,拉升至11.4万元/吨。 碳酸锂价格的继续走低,也可以看出整个行业看空趋势不减。 从更大的产业链价格周期来看,锂电产业的多轮调整导致了碳酸锂价格的多轮波动。在本轮产业调整期之前,主要是2017-2019年间的产业调整,彼时,碳酸锂价格从18万元/吨的高点一路下跌至4万元/吨的水平。 不过也正因此,“锚定”碳酸锂价格水平的历史低点,碳酸锂价格仍有下探空间。 锂盐供给走向过剩? 锂盐产品价格不断走低,核心原因在于供给的不断增加。 以盐湖股份为例,其碳酸锂产能从2020年的1.36万吨预计提升至2024年的4万吨;天齐锂业锂化工产品产能则从2020年的不足4万吨提升到了如今近9万吨。 不过其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上游矿山项目与电芯、材料项目投产周期存在差异,一般来说锂矿项目从设计到投产需要3-5年的时间,材料和电池工厂的建设投产需要1-2年的时间,这种投产周期的差异,也侧面导致了供需传导不畅,进而引发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 在下游需求暴涨的时候,上游产能难以匹配,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在下游需求收缩的时候,锂矿原定的产能设计则又出现过剩的情形,价格持续下跌。 在过去锂盐需求高涨期间,许多在建的矿山和盐湖产能就未能释放出来,导致碳酸锂价格大幅上涨。随着这些项目产能建设相继投产,如今恰逢行业需求放缓,则又可能加剧供应过剩的情况。 根据高工锂电统计,今年以来,锂盐项目释放产能不断增加。赣锋锂业阿根廷4万吨锂盐项目产能不断爬坡;盛新锂能印尼6万吨锂盐项目已经投产;中矿资源“Bikita锂矿200万吨/年(锂辉石)建设工程项目”和“Bikita锂矿200万吨/年(透锂长石)改扩建工程项目”,经过设备安装调试和试生产,已实现稳定生产。 包括一众国内电池、材料企业的一体化项目,海内外锂盐产能增量持续扩张。 这些产能的释放预期加剧了碳酸锂下行压力。 其次,还有产业链透明度的问题。 有产业链人士对高工锂电表示,过去锂电产业分工明确,但是近几年,各大企业垂直一体化推进,上下游产业链界限逐渐模糊,相应的,不同产业链产品的价格成本也逐渐变得公开、透明。 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例,作为动力电池装机的两大龙头,其在锂盐项目上均有布局,如宁德时代拥有江西宜春锂矿项目和四川斯诺威锂矿项目,比亚迪则与盐湖股份合作布局锂盐项目,并在非洲、智利等地探寻优质锂矿项目。 中下游客户企业自主布局锂矿项目,不仅可以更加了解材料的成本和利润,也给自己的采购谈判增加筹码。 锂价下行:产能洗牌+电芯成本结构改变 碳酸锂降价的过程同样上游产能分化的过程。 高工锂电此前已有分析,在提锂成本上,锂云母>锂辉石>盐湖提锂,在碳酸锂跌至10万元/吨的时候,低品位锂云母已经逐渐失去优势,在碳酸锂跌至7-8万元/吨的时候,已逼近锂云母生产的成本极限。 此外锂辉石由于品位高低,其成本多在6万元/吨左右,盐湖提锂取决于品位高低成本则在2-4万元/吨的水平。 碳酸锂价格不断下跌背后,必然伴随着低成本锂盐项目(高品位锂辉石、盐湖项目)供应增多,并淘汰高成本锂盐项目(低品位锂辉石、锂云母项目)。 碳酸锂价格从60万元/吨跌至10万元/吨以内,可以说是上游锂盐产能供应的洗牌。 碳酸锂价格的持续下跌还带来了电芯成本结构的变化。 一般来说,碳酸锂每降低10万元/吨,电芯成本就会下降0.07元/Wh。 随着碳酸锂价格下跌到10万元/吨以内,从电芯成本角度来看,碳酸锂已经阶段性完成了降本任务。 过去,在锂价高企的时候,正极材料价格占比一度达到电芯成本的50%,但随着锂盐价格的下跌,正极材料成本已经跌至30%左右,同样的,电解液与锂盐产价格紧密相关的产品,其成本占比也出现了相应的下滑。 相比之下,铜箔成本已经升至20%左右,生产和制造成本占比也提升至25%左右。 对于锂电企业而言,电芯成本结构的变化自然带来了降本增效的方向变化,材料成本依旧占据主流,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关注的重心不仅仅是锂盐,还有集流体、负极材料等产品价格。 同样,制造成本占比提升后,如何提升设备生产效率,压缩生产制造成本也成为一大方向。 锂价下行影响几何? 碳酸锂是锂电产业的核心原材料,其价格的波动自然不可忽视。 锂价的上涨,带动的是上游受益,利润增厚,下游,尤其是终端车市则面临原材料成本提升,消费意愿下滑;锂价的下跌,削薄上游的利润,转而降低中下游的原材料成本,提升新能源车市的渗透率。 过去一段时间里,锂价的波动已经印证了这一规律。 不过,如今面临的问题又有些许不同,在碳酸锂供应持续增加,锂价下行压力不断,锂价长期持续不断的下跌又会带来何种影响呢? 首先,电池企业自然乐见其成,对于中下游厂商来说,原材料价格下跌意味着降低采购的成本压力,而且电池企业的在原材料价格的下跌和电芯售价的传导周期中可以寻求利差。有电池厂商对高工锂电表示,如果没有行业的大起大落,碳酸锂价格自然是越低越好。 但对于上游的锂矿生产商来说,碳酸锂价格的长期下跌会带来一段时期的阵痛期,特别是此前高价位承销的锂矿,高价位收购的锂矿项目,都会因为锂价的下跌带来资产减值和利润拖累。 此前,已有相关企业开始“贱卖”旗下的锂矿资产,随着锂价下行,那些没有锂盐加工能力,缺乏渠道销售能力的企业,也将更多地被迫出售旗下的锂矿资产。 不过锂价并非跌无止境,锂价的下跌也并不是为了清空供给,而是有目的的去选择产能。 其实,锂价的下跌也是在行业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去试探碳酸锂维系行业供需平衡的极限成本在多少。这意味着,锂价下跌的底线也将在这一极限成本的水平。 目前来看,全球碳酸锂主要由锂辉石和盐湖提锂加工产生,其中锂辉石占据绝大部分比重,锂辉石的开采、冶炼成本决定了当前锂价下行的极限。如前文所述,锂辉石的开采成本在6万元左右/吨,这也将成为短期内的成本支撑。 其实,一个成熟的行业总是伴随着工业化、规模化,带来产品的大众化和平民化,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市场竞争,降本增效的目标总会贯彻不变。 锂电产业也是如此,经历十余年的发展,电芯产品越来越走向标准化,在进一步推进商业普及和消费应用的过程,越是深入C端市场,平价化目标必然伴随着电芯,以及背后整个材料体系、制造体系的成本下降。 碳酸锂价格的不断下跌也正是适应这一目标。 文章来源:高工锂电 注:本站转载的文章大部分收集于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将及时处理!
0 阅读: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