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5月,对上海文艺圈来说,注定是一个悲伤的月份。9号那天,"人民艺术家"秦怡离世的消息还让人心头沉重,没想到13天后,又一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离我们而去了。
5月22日这天,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传来噩耗:著名表演艺术家严翔因病去世,享年89岁。这位曾凭借《上海的早晨》中的徐义德一角,拿下第8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和第10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双料视帝"的老艺术家,就这样悄悄地走了。
"父亲走得很突然,但很安详。"当大女儿、同样身为演员的严晓频提起父亲最后的时刻,眼中含着泪水。在她的描述中,严翔老师生命的最后一程,有着全家人的陪伴,像是完成了一场完美的谢幕演出。
说起来,严翔老师晚年身患肠梗阻,长期在医院进行治疗。但即便是在病榻上,他依然保持着乐观开朗的心态,这份从艺几十年来的豁达与坚韧,一直伴随着他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然而病魔终究难以战胜,就在离世前几天,他的病情突然加重。
"在最后的抢救过程中,父亲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睡着了,走得特别安静。"严晓频的这句话,让人既心疼又欣慰。
或许对于严翔老师来说,这样平静的离去,也是对他精彩人生的最好致意。
消息传出后,网上瞬间涌现出无数缅怀的声音。对于60后、70后、80后的观众来说,严翔老师塑造的那些气质儒雅、温文尔雅的银幕形象,早已成为他们成长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有网友感慨:"又一位老艺术家离我们而去,带着一个时代的故事远行。
是啊,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严翔老师这样专注艺术、潜心创作的老一辈艺术家越来越少了。他们是一个特殊年代的见证者,更是中国演艺事业的开拓者。
当这些老艺术家一个个离我们远去,带走的不仅是他们的艺术成就,更是一个讲究艺德、注重修养的时代印记。
但至少,我们还能通过荧幕,重温严翔老师留给我们的那些精彩演出,感受他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这,或许就是对一位优秀表演艺术家最好的纪念。
要说严翔老师的戏剧梦,还得从东北的黑土地说起。1933年,在哈尔滨这座充满异域风情的城市里,一个叫严家声的男孩出生了。
谁能想到,这个稚嫩的小男孩,日后会成为让几代人难忘的演艺名家。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严家声却拥有着最富足的艺术启蒙。他的父母都是京戏迷,闲暇时总爱带着孩子去看戏。
就是这样一场场的戏曲演出,让年幼的严家声对表演艺术着了迷。台上演员们一颦一笑间的功力,一招一式中的韵味,都深深刻在了这个懵懂少年的心里。
热爱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生根发芽。15岁那年,怀揣着对表演的热爱,严家声开始接受专业的表演训练。那时的他,大概怎么也想不到,这条追梦之路会让他一走就是大半辈子。
转机出现在他考入上海戏剧专科学校的时候。从东北到上海,不仅是一场地理上的跨越,更是艺术道路上的重要抉择。
就在这时,他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严翔",仿佛预示着他即将展翅高飞的艺术人生。
1951年,从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毕业的严翔,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对于一个年轻演员来说,能在这样一个艺术殿堂施展才华,无疑是最好的起点。
在上海人艺的舞台上,严翔一点点打磨自己的演技。从《日出》到《万水千山》,从《秋海棠》到《杜鹃山》,每一个角色都被他演绎得惟妙惟肖,让观众印象深刻。
这些作品中,严翔塑造的人物形象至今仍被人称道。
这一切,都要从那个在哈尔滨看戏入迷的少年说起。是命运的安排,还是梦想的指引?让那个怀揣艺术梦的东北少年,最终在申城的舞台上绽放异彩,成就了一代表演艺术家的传奇。
老一辈艺术家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严翔用他的一生诠释了这句话,从黑土地到申城舞台,从严家声到严翔,这条艺术之路,走得何其精彩。
在演艺圈里,严翔老师的成名之路可以说是一个"大器晚成"的典范。你能想象吗?他直到44岁,才在上影厂拍摄的电影《平鹰坟》中饰演配角张继祖,正式踏入电影圈。
这在今天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但这个"晚来的春天"却开出了最灿烂的花。就像一坛老酒,严翔的演技在时间的发酵下愈发醇厚。在《从奴隶到将军》中的黄大阔、《405谋杀案》中的方明山、《城南旧事》里的英子父,每一个角色都被他演绎得入木三分。
说起严翔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日出》中的李石清绝对值得一提。这个角色有多出彩?直接让严翔获得了第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他用沉稳内敛的表演方式,把人物复杂的性格层次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看到了什么叫"台上十年功"。
但严翔事业的最高峰,还是来自1988年的电视剧《上海的早晨》。在这部剧中,他饰演的棉纺企业家徐义德,可以说是把严翔温文尔雅的气质发挥到了极致。
他不仅在外形和气质上与角色完美契合,更是通过细腻的表演,将徐义德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栩栩如生。
这个角色给严翔带来了什么?第8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和第10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的双料视帝。在那个还没有流量明星的年代,这样的荣誉分量有多重,相信大家都懂。
严翔为什么总是演文人?因为他天生就带着那种儒雅的气质。在《汉口往事》《问天何时明》《在暗杀名单上》等作品中,他塑造的各色人物虽然身份不同,性格各异,但都透着一股子书卷气。
这成了他的独特标签,也让他在演艺圈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回看严翔的演艺生涯,44岁才开始拍电影,却在此后的日子里收获了如此多的荣誉和好评,这不就是最好的"人生不设限"的例子吗?在现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严翔老师的故事,或许能给年轻演员们一些启示:演技这东西,真的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
有时候想想,也许正是因为那些在舞台上磨炼的岁月,才让严翔在影视作品中能够如此游刃有余。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厚积薄发吧。
说完了严翔老师的演艺事业,不得不提的就是他的家庭故事了。你知道吗?严翔的妻子徐帼莲也是位演员,这段姻缘堪称是艺术圈里的一段佳话。
1959年,在上海儿童剧院的大型神话剧《马兰花》中,徐帼莲饰演女主角小兰。这个温婉可人的女演员,后来成了严翔一生的伴侣。
这对舞台伉俪,携手走过了大半个世纪,感情依旧如初,在娱乐圈里也是一段美谈。
艺术的基因往往会遗传,严翔和徐帼莲的两个女儿都继承了父母的艺术天赋。大家最熟悉的当然是大女儿严晓频了。
1982年,严晓频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和娜仁花、林芳兵、张晓敏、李芸等人成为同班同学。这个专业班可是出了不少后来的实力派演员呢。
毕业后,严晓频被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从《午夜两点》到《太阳雨》,从《女儿经》到《绞索下的交易》,再到《北京人在纽约》《孽债》,严晓频一步步打造了自己的演艺王国,如今已经成为观众心目中的"老戏骨"级别的演员。
在严家,严翔对两个女儿的教育可是出了名的严格。"清白做人,认真做事"这八个字,是他给孩子们最重要的人生箴言。
这份严格的教育成就了什么?两个女儿不仅事业有成,家庭生活也都美满幸福。
知道严翔为什么会这么重视家教吗?因为他深知,在演艺圈里,实力和品德缺一不可。
如今,严家三代都在演艺圈发光发热,这份艺术传承的接力棒,从严翔到徐帼莲,再到严晓频,一棒接一棒地传递着对表演艺术的执着与热爱。
这不仅是一个家族的故事,更是中国演艺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对60后、70后、80后来说,严翔在荧幕上留下的身影,就像是一部部永不褪色的老照片,珍藏着那个年代最真挚的艺术记忆。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评价:"严翔的表演,从不靠哗众取宠,全靠演技说话。"这句话道出了严翔在表演上的特点。
他不张扬、不浮夸,却总能用内敛沉稳的表演方式,把角色的灵魂演绎得淋漓尽致。这种表演风格,在当下浮躁的演艺圈显得尤为珍贵。
作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一代宗师,严翔为中国影视界留下了什么?不仅有他精湛的演技,更有他对艺术的那份执着和坚守。
从舞台到荧幕,从配角到主角,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后辈:演员不是靠脸吃饭的职业,而是需要用心雕琢的艺术。
严翔的离去,不仅是一位老艺术家的谢幕,更像是一个时代的远去。但他留给我们的不仅是那些精彩的角色,更是一种对艺术的态度:不急功近利,不投机取巧,只专注于演技本身的提升和角色的诠释。
这种精神,或许正是现在的年轻演员最需要学习和传承的。在这个靠流量说话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像严翔这样的艺术家,来提醒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演员,什么才是永恒的艺术。
严翔走了,但他在中国影视史上留下的印记将永远存在。这份艺术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珍惜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