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年,也就是公元1921年,高君宇在太原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
后来,当红军到达陕北之后毛主席便让红军主力东渡黄河进行东征,在晋西、晋中、晋南各地发展革命力量。
再往后,全面抗战爆发,八路军挺进山西,在这里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晋绥抗日根据地三处主要的抗日根据地。
作为全国性的战略要地,在十四年的全面抗战中,仅山西一地就培养出了15万名共产党员,根据地向八路军输送了60万热血青年。
可以说,山西为中国的革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山西自古缺少发展工农业的禀赋那么为什么山西能够为中国的革命持续地输出人才呢?这主要来源于山西的文化优势。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历史上的山西从来都不是什么富饶之地,相反山西在全国各省中属于资源禀赋极差的那种。
山西自古就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是典型的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全省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平川和河谷面积只占19.9%。
但是,虽然山西的资源禀赋并不高,但却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根据考古资料表明,山西南部是人类初曙的起源地。
早在1000万年前,山西就已经出现了类人猿,到了180万年前,山西的古代人类就已经进入了旧石器时代。
约在10—2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在山西汾河两岸和大同、朔州一带,已出现比较集中的原始人群和村落。
在对临汾襄汾县陶寺遗址的研究中表明,这里是帝尧都城所在地,也是最早的中国所在区域。
到了近代,由于山西由重农变为崇商,逐渐形成了以“晋商”为代表的中国商人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电视剧《乔家大院》就是通过山西祁县乔家的兴衰,展现晋商的发展兴衰,以及如何带动汉人商业文化的发展以及文化沉淀等历史现象的产生与发展。
电视剧中的“乔致庸”是一代晋商的代表,而乔家大院也成为了当年晋商兴盛的标志。
其实,像是电视中“乔家大院”这样的建筑在山西并不少,每一个都承载着当年的历史、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的奋斗故事。
因此,山西本身虽然资源禀赋不高,但是文化底蕴却异常深厚。
一个地方不占资源、不占地利、却拥有着极强的文化底蕴,这样的地方最容易走出善于思考和积极投身于社会变革的人物。
近代中国,山西能出这样多的革命者,与之有着莫大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之后,山西由于国家政策的限制,晋商逐渐势微。尤其是在改革之前,商业活动受到抑制,山西人原本善商的优势便难以得到体现。
其本身“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资源禀赋又使得山西在现代农业与工业上极难有所长,因此在改革前,山西存在着大量的贫困县。
既然要发展,就要根据当地的特点制定计划。
一个省份的资源禀赋决定了这个地方的人能够从事何种“谋生”。
这往往不是人力所能决定的,实事求是才能认清现实。
山西既没有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大平原,也没有发展轻工业的水路交通,除了拥有煤这种自然资源外,再无其他天赋。
但是煤矿总有被挖完的一天,也并非所有的村县都拥有这样的资源。像是山西省灵石县一样。
耿彦波与灵石县的发展之路1993年4月,灵石县委来了以为叫做耿彦波的副书记。
耿彦波1958年11月生,山西和顺人,从1976年参加工作开始就一直在晋中地区工作。
作为山西本地成长起来的年轻干部,耿彦波最是知道山西的特点与优势。
因此在上任灵石县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灵石县的王家大院去参观。
当时的王家大院在经历了历史的磨刷之后早已不复往日的辉煌,取而代之的却是一片破败与落寞。
王家大院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明代晋商发祥的起点。
到了清代,王家成为了著名的官商,因此开始对王佳大院进行扩建。
到了乾隆年间,王家大院在原有的基础上先后修建成了拱极堡、和义堡、恒贞堡等建筑。
然而到了咸丰年间,王家开始落败,只能依靠变卖祖业为生。到了光绪年间,王家后人王嘉言将视履堡1.2万余平方米的宅院卖出。
新中国成立之后,王家大院被分给上百户村民居住,在特殊十年的时候,王家大院中大量的砖雕、木雕、石雕艺术品被人为拆毁、丢弃、盗卖。
但整个住宅群的框架尚好,大部分院落的主要建筑没有遭到太大破坏。
看着眼前的王家大院耿彦波也只能是感叹造化弄人。
当然,“游王家大院怀古”并不是耿彦波此行的目的,也不是作为灵石县副县长该有的事情。
作为地方官员,拉动地方经济改善百姓生活才是其工作的本质。但是灵石县本身并不具备多少经济发展的优势,无论是发展工业还是农业都不行。
但是耿彦波却明白,文化优势就是灵石县不同于别处的禀赋。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山西人,耿彦波当然知道山西,尤其是灵石县的文化禀赋。
作为历经三朝的文化古建筑群,曾经的王家大院建筑面积甚至超过了故宫。
即便是历经百年动荡,如今的王家大院已经破败不堪,但是依旧拥有着极为庞大的体量,只要加以修复就能成为代表晋商文化,以及从万历年间到清末中国民间建筑的旅游胜地。
当地百姓为什么会在耿彦波离开的时候送花圈?耿彦波初到灵石县的时候只是县委的副书记,两年后才提拔为县长。
在其主政灵石县的前后7年时间里面,耿彦波主要做的就是一件事,那就是修复王家大院。
经过估算,修复王家大院全部工程总量大概需要耗费5000万元。
于鏊知道在上世纪90年代初,5000万元对于一个县来说绝对是天文数字,更何况这毕业前已经占到了全县年收入的一半。
对于县里面的决定,当地的百姓表示难以理解。
别的地方都在积极地发展工农业,再不济也得做点乡镇企业来保证就业,只有耿彦波始终想着修复王家大院。
对此当地的百姓意见很大,认为耿彦波有以权谋私的嫌疑。
但是,当地百姓的不理解并没有阻止耿彦波致力于修复王家大院的想法。
1995年开始,灵石县委、县政府开始修复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的修复工程,汇集了山西省全省的土木建筑、文物修缮、彩绘、雕刻等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1997年8月,视履堡建筑群修复工程竣工,修复面积为1.1万余平方米,包括35个院落、342间房屋,以及通道、影壁、围墙等。
1998年,恒贞堡建筑群修复工程开工,到1999年11月,恒贞堡建筑群全部工程竣工,修复面积21318平方米,修复院落88个、房屋776间和孝义祠堂,同时还修建了连接视履堡、恒贞堡的大跨度桥梁1座、花园1个、停车场5000平方米。
在完成了王家大院的修复工作之后不久,耿彦波也迎来了自己卸任的时候。耿彦波卸任灵石县委书记后调往晋中市榆次区委做书记。
在离开灵石县的时候,当地老百姓给他送了三个大花圈。
当地百姓像是“送瘟神”一样地送走了耿彦波。毕竟在当地的百姓看来,耿彦波主政的7年时间里面啥也没干,只知道一味地劳民伤财,修复王家大院。
但是没过多久,当地的百姓就发现他们错怪了耿彦波。
2006年,王家大院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成为山西省乃至全国的文化旅游胜地。
每年王家大院光是旅游观光的门票收费就能达到三千多万。
后来2020年,2020年,王家大院被评为4A级景区。
2021年10月,“国家4A级景区品牌影响力500百强榜单”。
如今的王家大院早已经火出圈,乃是与壶口瀑布,鹳雀楼同等级别的旅游打卡胜地。
除了门票收入外,王家大院还间接地带动了当地的各种中下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关于晋商文化的文化纪念品也成为了当地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
如今的灵石县得益于王家大院所带来的收益,百姓的收入水平有了极大地改善。
但是“吃水不忘挖井人”,不知道当地的百姓还记不记得当年被他们用花圈送走的这位县委书记!
耿彦波于2019年6月开始在山西省政府任参事。
若不是当年耿彦波当年的一意孤行,或许就见不到今日王家大院的这一片繁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