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5月,纳粹德国投降,苏联、美国、英国等战胜国,分区占领德国。随后几年,苏联控制的德国东半部,逐渐建立民主德国(东德)政权。与此同时,三十多万身经百战的苏军驻守东德,组建驻德集团军群,一个新时代拉开序幕。
苏联在控制东德后,就长期坚持保持两个德国并存的政策。同时,苏联也非常重视东德,试图将其打造为遏制北约阵营的“桥头堡”。苏军最为精锐的西部集团军群,就驻扎于东德境内,时刻威慑着铁幕西侧的北约诸国。
可到80年代末,苏联由于战略收缩、内部困难等因素,对德国(以及整个东欧)的影响逐渐削弱。不过即便如此,苏联仍然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军事实力,其军队规模高达400万,在衡量战略武器的十三项指标中有十项处于领先地位。
更遑论拥兵30余万的驻德集团军群,齐装满员、装备精良,其装备的7000多辆坦克堪称亚欧最强大的钢铁洪流,从纸面数据上讲,足以稳定住德国的政局走向。
可拥有雄厚的兵力,苏联还是在德国问题上妥协了。1989年东欧剧变发生,东德政权也在剧变中政权更迭。1990年10月,两德统一的最后障碍扫清,西德成功吞并东德,成立新的德国。
那么,苏联是如何一步步妥协退让,最终同意德国统一的呢?
苏联纸面军力虽强,但实际弊端丛生常言道,战略举措,离不开国力的支撑。自冷战的序幕在1947年拉开后,德国地区便因为重要的战略位置,而得到苏联方面的重视。除却驻扎精锐的驻德苏军集群,苏联还在东德建立起高效的军事机关。其目的,就是当假想中的热战爆发后,苏联军队能快速以东德为依托,形成钢铁洪流般强大的战斗力。
70年代末~80年代初,苏联军事力量达到巅峰。彼时,苏联拥有500余万兵力,近4万枚核弹,无论是核武力还是常规武力,均冠绝世界。仅驻德苏军集群的坦克、装甲车数量,就比西欧诸国的总和还多。在雄厚的国力支撑下,苏联完全可以维护自己在东德的利益,维持“两个德国”的政治格局。
彼时就有欧洲学者形容:“没有苏联的参与,任何德国问题都不可能正常解决”。
可是,在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后,苏联国内各种被长期掩盖的矛盾浮出水面,国力也随之由盛转衰。整个80年代,利益集团、体制僵化、民族矛盾、经济结构失调……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来,极大削弱了精力与物力。与此同时,苏联自1979年入侵阿富汗后,就陷入战争泥潭难以自拔,更激化了上述积重难返的矛盾。
“造得出核弹大炮,造不出黄油面包”。是当时对苏联经济窘况的夸张性描述,侧面也反映出苏联所遭遇的困难。在此情况下,苏联已经难以维持原先的战略扩张政策,只能转而进行战略收缩,让渡出部分利益,并且寻求经济和政治上的改革。
苏联刚推行“战略收缩”,就面临内忧外患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与战略收缩。1987年,“改革新思维”出台。同年,苏联和美国签署《中导条约》。1988年,苏联宣布从阿富汗撤走全部军队,从东欧、蒙古国撤出部分驻军,单方面裁军50万。苏联试图通过这些措施,来应对国内的经济困难,同时也希望缓和冷战局势。
可是积重难返的弊病,很难在短时间内就得到解决。而苏联在削弱军备力量的同时,又愈发落入西方“和平演变”的陷阱。1989~1990年,苏联境内出现了各种宣扬西方价值观的党派,这些党派逐渐占据学术、舆论乃至政治阵地,严重削弱了苏共的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同时,个别加盟国的地区,例如纳卡、维尔纽斯、巴库等地,也出现民族间的混战,以及试图脱离苏联的骚乱。
更为致命的是,自1989年年初爆发的东欧剧变,彻底改变了东欧华约国家的版图颜色,也打乱了苏联裁军撤军的节奏。当年11月9日,伴随着柏林墙的轰然倒塌,隔阂德国三十余年的障碍已被清除,成千上万的德国人登上柏林墙废墟,庆祝这场值得纪念的大事。德国的统一,已经是人心所向。
面对众多棘手的难题,执政手段本就不高明的戈尔巴乔夫,更加无所适从。西德总理科尔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这一形势,1989年11月28日,他在联邦议会上提出了十点计划,以促使两德完成最后的统一,包括:成立两国间的谈判组织、创建联邦机构、建立联邦等。这些主张,是要从根上挖苏联的墙角。
德国趁机打出“糖衣炮弹”,促使苏联妥协面对咄咄逼人的西德,苏联军内曾有人主张采取强硬手段,利用驻扎在东德的30万精锐苏军,向西方阵营施加压力,以维持“两个德国”并存的局面。至少,也要确保统一后的德国维持中立,不倒向北约集团。戈尔巴乔夫在考虑到国力衰落的客观事实后,没有采纳这个措施。不过,他也暂时拿不出其他切实可行的举措。
而德国就看穿了戈尔巴乔夫的举棋不定,以及苏联在经济上的困难,趁机使用“糖衣炮弹”计。德国表示,愿意向苏联贷款150到200亿马克,外加签订一揽子经济、技术、外贸领域的合作协定。同时,还主动承担驻德苏军撤退的花销费用。
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戈尔巴乔夫本就寄希望于同西方的往来,能帮助苏联渡过当下的困难。面对西方送来的丰厚条件,苏联就难以再坚持原有的立场,只得继续后退,同意对方更多的要求。
由此,德国统一的最后障碍被扫清。1990年9月12日,《关于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在莫斯科签署。一个月后的10月3日,德国正式统一,持续近半个世纪的两德对峙格局,就此划上休止符。日薄西山的苏联,也最终失去了东德这座苦心经营的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