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葬礼结束后,在返程高铁上我收到哥哥一条微信,瞬间泪奔了

蕴藏冬夏啥 2024-10-04 08:33:08

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我出生在在七十年代,那时候在农村,生活是艰苦的,我家就在这里,周围是起伏的山丘和贫瘠的土地。

我和大哥相差十岁。在我的记忆里,大哥就像是一座高山,而我则是山脚下的一棵小草,总是仰望着他,追随着他。无论他去哪里,我都会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哥说我就是个“跟屁虫”,爹娘就在一边笑。

在我五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急病夺走了父亲的生命。那时的我,对死亡还没有清晰的认知,只是懵懂地感觉到家里少了一个人,少了那个总是背着我在院子里转圈的高大身影。

我不明白为什么大人们都哭得那么伤心,为什么娘的眼睛总是红红的。直到多年后,我才真正理解那个冬天的寒冷有多么刺骨。

父亲的离去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娘一个人担起了照顾我们兄弟俩的重担。为了养活这个家,娘日夜操劳,在有限的土地上种上了大片的茴香。茴香成了我们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成了我童年最深刻的味道记忆。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白面是奢侈品,肉更是可望而不可即。我们的日子过得很是清苦,但大哥总有办法让生活变得不那么难熬。他学会了用茴香做汤,这成了我们家最常见的一道菜。清淡的茴香汤里,大哥总会想办法加点油水,有时是拿筷子沾点猪油,有时是一个省下来的鸡蛋。

茴香汤陪伴我度过了整个童年。它不仅填饱了我的肚子,更填满了我对生活的希望。每当我因为饥饿而哭闹时,大哥总会煮一锅茴香汤来安慰我。那碗汤里不仅有食物的香味,更有兄长的爱护和关怀。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对这种生活感到厌倦。我不爱念书,在学校里总是坐不住,心里想的都是如何逃离这个贫穷的村子。家里的条件也确实无法支持我继续读书,于是在初中还没毕业时,我就决定辍学了。

我渴望去大城市闯荡,渴望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那时的我,满怀憧憬,以为城市就是天堂,以为离开村子就能摆脱贫穷。带着这样的想法,我收拾了简单的行李,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离开家的那天,娘红着眼睛为我收拾行李,大哥则煮了一大锅茴香汤,说是要给我饯行。临走时,大哥拍着我的肩膀说:"记住,无论在哪里,都要好好吃饭。"

大哥和娘在村里,依然在侍弄着那片土地。他们没有选择离开,而是坚守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而我就像个离家的家雀开始了自己的征途。

初到大城市,我被眼前的繁华震撼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但我没有学历,没有技能,我只能做些最底层的苦力活。日子过得并不比在村里好到哪里去,甚至更加艰难。

有一次,我饿得实在受不了,去一家餐馆后厨讨要剩饭。厨师长看我可怜,不仅给了我吃的,还问我要不要学做菜。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希望。我想起了大哥的茴香汤,想起了自己因为饿怕了而总想有数不尽的吃的愿望。于是,我毫不犹豫地点了头。

就这样,我成了厨房里的学徒。从洗菜、切菜开始,一步步学习烹饪技巧。我发现自己对做菜有着天生的热情和悟性。那些年在家乡品尝过的味道,在我的手中得到了新的诠释。

日子过了几年,城市的霓虹灯下,我已经安家落户。我有了自己的小家,妻子温柔贤惠,孩子聪明可爱。表面上看,我似乎已经融入了这个繁华的都市,实现了当初离开家乡时的梦想。

城市的生活并非想象中的那般轻松。房贷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我有时喘不过气来。每月工资到手,大部分都被各种账单吞噬,剩下的只够维持基本生活。尽管如此,我依然坚持每月往家里寄钱。

哥哥留在了村子里,娶妻生子,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每次通电话,哥哥总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切都好,你别担心。"

但我知道,农村的生活并不轻松。天气不好时收成欠佳,辛苦一年可能颗粒无收。为了多赚些钱,哥哥还在村子附近找些零工做,既要养家,又要照顾日渐衰老的母亲。

我们兄弟俩似乎达成了一个无声的约定:报喜不报忧。每次通话,我们都会谈论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仿佛这样就能减轻彼此的负担。

随着年龄的增长,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她开始频繁地进出医院,小病小痛不断。每次得知这个消息,我都心如刀绞,恨不得立刻飞回家乡。但现实总是残酷的,工作和家庭的责任让我无法经常回家。我只能在电话里一遍遍地叮嘱哥哥要好好照顾母亲,同时增加了寄回家的钱数。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和妻子的事业渐有起色。我们不再为每月的开支发愁,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我开始往家里寄更多的钱,希望能为哥哥和母亲分担一些压力,但我依旧没有足够的时间回家看望他们。

就在我以为生活终于步入正轨的时候,噩耗传来。母亲突发重病,需要立即进行大手术。接到哥哥的电话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不顾一切地请了假,我立即买了最快的车票赶回家乡。

当我风尘仆仆地赶到医院时,看到的是躺在病床上憔悴不堪的母亲和满脸疲惫的哥哥。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这些年来,是哥哥一直在默默地承担着照顾母亲的重任。看着哥哥花白的鬓角和布满皱纹的脸庞,我心中涌起一阵愧疚。

二话不说,我主动承担了全部的手术费用。这不仅仅是因为我现在经济条件较好,更是因为我想要弥补这些年来的亏欠。手术很成功,但母亲的身体状况已经无法完全恢复。从此以后,她只能卧床,生活不能自理。

看着躺在病床上的母亲,我和哥哥都沉默了。我们都明白,接下来的日子将会更加艰难。但我们是兄弟,我们会一起面对。

让我没想到的是,就在我准备离开回城市的前一天,哥哥拿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半的手术费。他坚持说:"咱哥俩一人一半。"我想拒绝,但看到哥哥坚定的眼神,我知道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他的尊严和责任感。

最后的晚上,哥哥特意为我做了一碗茴香汤。那熟悉的香味瞬间勾起了儿时的回忆。我端起碗,却发现视线已经模糊。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仅是茴香的温度,更是哥哥那份深沉的爱。

那是一个平常的工作日下午,我正在后厨里忙碌,手机突然震动。看到是哥哥的来电,我心里顿时一紧。

"小弟,"哥哥的声音沙哑而疲惫,"娘可能就这两天的事了。你...你能回来吗?"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击中了我的心脏。我知道母亲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但没想到竟然恶化得如此之快。

"我马上回去。"我几乎是下意识地回答。回家的路上,我心里充满了自责和不安。这些年来,我一直忙于事业,很少有时间回家看望母亲。

每次通话,我总是匆匆结束,承诺下次一定多陪陪她,可这个"下次"一拖再拖。现在,我甚至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见到她最后一面。

到家的那天晚上,我看到的是一个比记忆中更加苍老、更加虚弱的母亲。她躺在床上,眼睛半闭着,呼吸微弱。哥哥坐在床边,紧紧握着母亲的手,眼中满是疲惫和悲伤。

我轻轻走到床边,握住母亲另一只手。"娘,我回来了。"我轻声说道。母亲似乎听到了我的声音,微微睁开眼睛,嘴角露出一丝微笑。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心痛和愧疚。

接下来的两天,我们兄弟俩轮流守在母亲身边。第三天凌晨,母亲安详地离开了我们。她走得很平静,仿佛只是睡着了一般。我和哥哥相拥而泣,泪水中既有对母亲的不舍,也有对彼此的理解和感激。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忙着操办母亲的葬礼。乡亲们纷纷前来吊唁,送上他们的哀思和慰问。看着那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我突然意识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只有这个小村庄,只有这些淳朴的乡亲,一直守护着我的根。

葬礼结束后,我们清点了收到的礼金。我二话不说,把所有的钱都推给了哥哥。"哥,这些年都是你在照顾娘,这钱你拿着。我知道你家里两个孩子正上学,今年收成又不好,你更需要这笔钱。"

哥哥想要推辞,但我坚持道:"再说了,这些年娘的医药费、生活费,哪一样不是你在操心?我虽然每月寄钱回来,但那远远不够。这钱,我不能要。"

看着哥哥眼中的感动和欣慰,我心里既温暖又酸楚。我们兄弟俩,一个在城市打拼,一个在农村耕耘,走的是不同的人生道路,但血浓于水的亲情却从未改变。

葬礼后的第三天,我不得不启程返回城市。尽管舍不得离开,但工作和家庭的责任在召唤着我。临行前,哥哥特意为我们一家煮了一大锅茴香汤。那熟悉的香味勾起了无数回忆,仿佛母亲还在地里忙碌,我们还是那对无忧无虑的兄弟。

吃着这碗饱含深情的茴香汤,我和哥哥都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品味着其中的滋味。那不仅仅是茴香的清香,更是浓浓的亲情和难以言说的不舍。

告别的时刻终究来临。哥哥站在村口,目送我们坐上前往车站的出租车。他的身影在后视镜中渐渐变小,但那份沉重和不舍却在我心中越发强烈。

坐上高铁后不久,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哥哥发来的微信:"咱哥俩没有娘了,以前娘想你,现在哥也想你,常回来看看啊,家在这呢,累了就休息啊,保重。"

看着这条朴实无华的消息,我的眼眶瞬间湿润了。是啊,我们失去了母亲,但我们还有彼此。哥哥不善言辞,但这简单的几句话里,包含了多少牵挂和关爱。

我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回复道:"那当然,哥,我想你做的茴香汤,我这个大厨都做不出你当年的味,我可要常回来喝。"

发完这条消息,我望向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色,心中五味杂陈。我知道,从今以后,回家的次数一定会更频繁。不仅因为思念母亲,更因为我意识到了家人之间相互陪伴的重要性。

茴香汤的味道,承载着太多回忆和情感。它是母亲的爱,是哥哥的牵挂,是我们家庭的纽带。我在城市里做了大厨,可以烹饪出各种精致可口的菜肴,却始终无法复制出哥哥那碗茴香汤的味道。

也许,那特别的味道不仅来自于食材和烹饪技巧,更源于哥哥对这个家、对我们的那份深沉的爱。

距离或许会阻隔我们的相见,但永远无法切断我们之间的血脉亲情。就像那碗茴香汤,它的特别之处不在于其味道有多么惊艳,而在于它所承载的那份兄弟之情。无论我们各自的人生道路如何曲折,无论相隔多远,我们永远是彼此最亲近的人。

列车继续向前,带着我回到繁华的都市。但我知道,在那个偏远的小村庄里,有一个永远不会改变的家,有一个永远牵挂着我的哥哥。而我,也会常常想起那碗充满爱意的茴香汤,想起那个总是默默付出的哥哥,想起我们共同的根。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