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明了造纸术?东汉第一“女君”居然证明了纸的年代?

德叔谈史悠悠过 2024-02-23 03:48:46

造纸术啥时候发明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确定,什么是纸?

植物纤维可用于书写

所以,造纸术,也就是制造便宜、好用的植物纤维纸的技术,为人类信息的保存和传递提供了革命性的载体,从而大大推动了全人类文明的进程。

那么纸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按照《后汉书》的记载,是东汉宦官蔡伦发明并推广了造纸术。

但《后汉书》的观点早就被推翻了。造纸术究竟起源于何时呢?近年来,对造纸术起源的研究路径有两条:

一是走考古路线,在大大的遗址里挖呀挖呀挖,挖出来很多比东汉更早的纸。

另一条路径是文献研究,研究“纸”这个字是啥时候出现的。

通过以上两种研究方法,研究者们得出了三种造纸术起源的观点:东汉说、西汉说和战国说。

通过挖呀挖,学者们在新疆罗布泊的西汉烽火台下面,找到了一张西汉的纸;

又在甘肃金塔找到两片西汉的纸;

又在陕西宝鸡扶风县的中岩村、甘肃敦煌的玉门关和马圈湾找到了西汉的纸;

甚至大汉的友好邻邦,匈奴境内的高勒毛都墓地中也发现了纸。

这些发现证实了,造纸术最晚到西汉中后期就已经出现了。那造纸术起源的时间还能不能再往前推呢?仔细逛过甘肃简牍博物馆的朋友,应该会注意到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放马滩纸地图”。

这件文物一度将纸的发明提前到西汉前期的文景时代。但这张所谓的纸地图放在纤维分析仪下面一分析,发现它其实是一件由蚕丝织成的丝织品,并不是纸,只是经过 2000 年的腐蚀之后,看着像纸罢了。

有趣的是,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灞桥纸,放显微镜下一看,植物细胞壁过于光滑平整,没有出现植物纤维纸必然出现的分丝帚化现象。

由于灞桥纸出土时是和一块麻布一起,垫在铜镜的下方,他更可能是被压了 2000 年之久的麻,压得扁扁平平,好像纸一样。

在剔除误判为止的文物以后,考古发现只能将纸的起源追溯到西汉中后期,再也不能往前。而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又有学者提出,早在战国时代纸就已经出现了。

这种看法又是否可信呢?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毕大夫虎符,虎符上的铭文就包含“纸”这个字。有人把这个字读为“纸”,把虎符判断为战国中期齐国的东西。

据此推断,战国时人就已经开始造纸了。但也有人说这是其他的字,虎符也是汉初韩王信制作的,并不是战国的遗物。所以战国有纸的依据饱受争议。

最重要的是,同一个字在不同的时代往往有不同的意思。举个例子,比方说汉字中的“钟”以前是敲击的乐器,也有计时功能,敲几下就表示到第几个时辰了。直到后来用时针和分针转圈,计时的机械装置出现以后,“钟”才衍生出钟表的意思。

同样的道理,“纸”这个字的意思也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清华大学郭伟涛副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马小文讲师的最新研究表明,“纸”这个字确实战国就出现了,但他最初并不表示植物纤维纸,也不是任何一种书写载体,而是指一种质量不太好的丝织品,同时也用作描述纺织原料的量词。直到东汉时,植物纤维纸大规模使用后,“纸”才增加了这一层含义。

而且,我们刚刚提到考古发现的西汉纸,上面大多没有写字。我们一看西汉纸的样子,就知道为啥古人不用他写字。那纸上面的纤维纵横交错,凹凸不平,跟树叶似的,肯定不好用。

所以早期的纸不是写字的,而是用于包装物品等其他用途。比如镜子怕磨垫一下。抓药怕洒包一下。

只有玉门关出土的纸用来写私人信件。或许是前线条件太艰苦,只能凑合凑合应急一用?

到了东汉和帝时,也就是公元100年前后,纸已经大规模用于书写。这个时间判断又基于什么判断的呢?

和熹皇后邓绥是汉和帝刘肇第二任皇后,她从小酷爱读书。汉和帝驾崩后,邓绥先后拥立汉殇帝和汉安帝,以“女君”之名亲政长达十六年。

汉朝制度要求各地向皇帝皇后进贡,邓绥当了皇后以后,要求各地不要再贡献金银珠宝了,只送纸墨就行。爱学习的偏好,加上纸墨连在一起的语境,可以确定这个“纸”就是用来写字的。

湖南长沙五一广场出土的一枚东汉简,最早使用的“纸”字表示书写材料。竹简上说纸一枚值千一,也就是说每一枚纸的价格是1000。要获取知识,总得投个币吧,古来就是如此。

可见东汉时纸已经能在市面上买卖,而且相当便宜。除了“纸”字衍生出植物纤维纸的意思外,当事人还创造了一个新字“楷”,专门表示植物纤维纸,避免多义字带来的歧义。

只是后来“楷”字渐渐被弃用了。总而言之,植物纤维纸虽然在西汉已经出现,但真正稳定地成为书写材料,是在东汉的中后期。纸成为书写载体,肯定与技术的进步有关。

王莽时代以后,造纸工艺经过几次大的升级,纸张的质量越来越好,成本也有很大的降低。从而,纸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并最终取而代之成为唯一的主流书写载体。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和推广意义是极为深远的。

它大大简化了书籍制作的工序,降低了成本,让全社会的信息实现了高效率的沟通,从而促成了古代社会方方面面的深层次变革,只让越来越多的人得以读书识字,掌握知识。

天南海北的学生共读诸子大儒的思想著作,从而塑造了中国文明的精神认同。各级官府利用纸张,建立起庞大而复杂的户籍系统,使古代国家得以充分调动人力物力资源,真正形成统一的经济体。

海量行政文书和司法文书的上传下达,让中央政府的政令军令直达王朝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说是,造纸术引爆的信息革命,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优势,也为全人类文明的进程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