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谋略出众,被三顾茅庐请出之后,蜀王刘备的天下才真正得以开启。
古书《袁子》记载:“诸葛亮用兵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然而第二次北伐,诸葛亮率30万精兵却败给了3000守卫,最终引兵自退。
这绝对是让人出乎意料的事,而打败诸葛亮的人却在《三国志》里根本找不到。
到底谁能击败诸葛亮呢?
公元228年,恰逢曹军与东吴激战,曹休战败,魏军急忙东下增援,导致关中虚弱。蜀汉诸葛亮趁机集中兵力,挥戈北上,兵至散关,攻打曹魏大军难以增援的陈仓。
可以说这一次出兵,诸葛亮是运筹帷幄,锐气十足。原因自然是联吴抗曹后,单单就与吴国一西一东,遥相呼应,就给魏国的防线制造了很大的压力。
陈仓,规模如弹丸,只因它连接着蜀地和关中,便成了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当年楚汉争霸,韩信在此大败章邯,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熟知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结束后,曹魏大将曹真认定诸葛亮日后会以陈仓为突破口,出兵攻打,便派郝昭驻守在此,加固城池。
郝昭,字伯道,并州太原人,是东汉末年至曹魏初年的名将,这仅仅来自于《魏略》中记载郝昭的小传,而《三国志》里却无从寻获。或许在陈寿的心中,并不足以称道,就没有给他立传。可当诸葛亮知道是郝昭在把守陈仓时,他竟露出了“大惊愕”的表情。
“《魏略》原文:亮本闻陈仓城恶。及至,怪其整顿。闻知昭在其中,大惊愕。”
能让用兵进退如风的诸葛亮大惊愕,这个郝昭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到底有着怎样的本事呢?
在到陈仓之前,郝昭曾镇守于河西(今甘肃省西部)。当时的河西还是边塞,羌胡杂居下形成了彪悍的民风,叛乱四起。十余年的镇守,郝昭管理有方,不但平定了河西之乱,还让羌胡之人对他敬畏有加。这些,诸葛亮是有所耳闻的,但是他没有料到郝昭已经从西北调到了陈仓。出兵遇强敌,怎能让他不为之大惊?
《魏略》言:孔明素闻昭在西有威名,念攻之不易。
再说,经历过西凉叛乱(公元188年)的陈仓早已是固若金汤,郝昭镇守后又加以修缮,虽说只有区区3000守卫,针对外敌,那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诸葛亮岂能不知这个道理。
于是,他生出一计:“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既然不能强攻,那就只能打心理战术。靳详是郝昭的同乡,诸葛亮便派他前去劝降。
望着兵临城下的蜀军,郝昭面不改色,他气势如洪地对靳详喊道:“魏国是有法律的,我是有家人的,断不能投降,你无需多说,直接让诸葛亮攻城便是,大不了一死罢了。”
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魏国为了让镇守边关的将士至死效忠,出台了“质任”制度(该制度始于曹操)。也就是说将军出征,必须得留下他的家人作为人质,以防止其逃跑或者投降,而像郝昭这样长年镇守边关,留下的人质还必须是儿子。所以,他与诸葛亮的陈仓一战是势在必行的。
可诸葛亮并没有发号施令,而是让靳详再去劝降,以他30万精兵强将对付郝昭区区千人守卫,不战便知结果。然而得到的回复却是:该说的话我已经说过了,只等来战!
听完靳详的汇报,诸葛亮走出中军帐,放眼望去,自己兵多将广,远远超过郝昭数十倍,而且武器精良,何惧?再说魏国的援军赶来是需要时日的,于是一声令下:“攻城!”
云梯是攻城的首要武器,厚重而庞大,底部有数个转动的木轮,士兵们可以推着它前进,一但抵住城墙,上面的守城士兵将无法推动(因制作成本太高,现在的电视剧都是用简易长梯代替)。紧接着,死士就会沿着云梯攀登而上,随着大批死士登上城墙,城池也离沦陷不远了。
可让诸葛亮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攻城第一步失败了。
郝昭居然看出了云梯的破绽,遂命人将火种绑在箭头上,点燃后射向云梯,死士们惨叫着纷纷跌落。从这里开始,历史上便有了火箭。
见云梯被毁,诸葛亮决定破城门,冲车便是破门利器。它的车身庞大,上面装着一个硕大无比的锤子,专门用来撞击城门,也是由士兵推动前行,不过车顶加装了厚厚的盖子,像房顶一样保护着推车士兵不受弓箭的袭击。
这完美的家伙好歹能挽回损失不说,起码攻破城门绝对没有问题。谁知郝昭竟就地取材,将城里的石磨全部寻了来,绑上绳子,命士兵对准冲车砸了下去,最终所有的冲车全被砸碎,车内的士兵也无一幸免。
与郝昭的第一轮交锋,让诸葛亮感觉到自己的担心是对的,果真百闻不如一见。两件攻城利器被毁,诸葛亮只能用上井阑。那是一种木制箭塔,四周围着木板,用来保护士兵,还可以随处移动。士兵登上井阑后,站得高,弓箭的射程自然就远。利用这种方法,不但压制了城墙上的守军,还掩护了直接攀墙的士兵。随着井阑移动临近城墙,一块活动的木板就会搭在城墙上,让士兵直接登城。
介于之前云梯被火烧的前车之鉴,诸葛亮只用井阑掩护士兵直接攀墙。这一招可谓是胜券在握。
然而,当诸葛亮的士兵们纷纷攀上城墙却傻眼了。他们没想到郝昭竟然在城墙内又修筑了一道城墙。此时,请君入瓮的绝望击溃了蜀军的军心,正如古人所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诸葛亮的三次攻城计划全部失败。
中军帐里的气氛陡然吃紧,陈仓的护城墙坚不可摧,从地面上攻城的策略已然无用,如能让士兵绕过城墙,直接出现在城中,内外夹击,方可反败为胜。如此一来,唯一的办法就里挖地道。
这一招够狠,郝昭明知道诸葛亮在挖地道攻城,但他并不能肯定士兵会从哪一处冒出来。思来想去,他孤注一掷,下令在城里横向挖出一条地道,这样一来,无论蜀军从哪里挖过来,只要两条地道一交汇,蜀军的地道都会因塌方而被截断。
就这样,诸葛亮带着30万精兵在陈仓城与郝昭的3000守卫耗了整整20多天,最终满盘皆输。翻开史书,赫然记录着他当年脱口而出的三个字:“亮无计”。
郝昭终于守到了魏国援军的到来,而蜀军的粮草早已耗尽,不得已,诸葛亮选择引兵自退,结束了他的二次北伐。
见蜀军退去,郝昭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不曾想自己的副将王双却领兵前去追击。他以为对方是怕了他们,结果却被拦截斩杀,让诸葛亮无意收获了一枚笑脸。
听闻诸葛亮退兵,最高兴的人自然是魏明帝曹叡了。他亲自召见了郝昭,封他为关内侯,并当着满朝文武赞赏道:“为将灼如此,朕复何忧乎? ”意思就是有你这样的将领,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借陈仓一战,郝昭名声大燥,不但能与诸葛亮对阵,还占尽了便宜。
可也就是这一战,让郝昭心力耗尽,不久便卒于病榻。而诸葛亮退回汉中,只稍作休整,又再次出兵,攻取了武都和阴平两郡。
所以明朝解缙认为:“若墨翟之制公输,郝昭之拒葛亮,或萦带而连堞,或射火而重炉,可谓善守城矣。”
诸葛亮,武庙十哲之一,他的统军能力,自有千年历史公断。郝昭足可以担当三国第一守城大将,可有一件事让他临终都不能释怀。那就是为了应对诸葛亮的攻势,下令将陈仓城内所有的坟冢尽数挖开,抛尸荒野,取其砖石木材制作武器。他留下遗言,让子孙将其薄葬,东南西北,任其一地便是。
也许,陈寿不予他立传,这便是原因之一吧。烽烟四起,羽扇纶巾处,武侯还是那个武侯。
从古至今,战争都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陈仓一战,让我们领略了冷兵器时代的攻城武器,不得不赞叹古人的智慧,那是贯穿千年的用兵之道。
参考资料: 《裴注三国志》《魏略》 《资智通鉴》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失利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