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2025年的冲击做准备!对内减负,对外减补贴,撒钱比印钞更重要

蓝白侃楼市 2024-11-23 04:34:25

大家好,我是蓝白。

扫了一遍最近发生的一些事,以旧换新、房地产、化债、出口退税,脑子大概有个轮廓,今天就随便跟大家聊聊。

11月21号,商务部确认,提前谋划2025年的汽车以旧换新接续政策,这么看家电也跑不了,明年的汽车电脑冰洗空,产品换代+国补延续,比今年更香。

这两天,京沪深不约而同,都官宣取消了普宅与非普宅标准,广州也没闲着,憋出来了一个取消积分落户指标限制。

也就是说,以后没有所谓“豪宅”差额个税了,满二不收增值税,140平以内的大户型契税向全国看齐降到1%。

继放宽限购限贷后,一线城市还在输出火力。

你会发现,从517到929再到现在,楼市政策明显向几大一线倾斜,社保个税年限、限购范围、套数、房贷比例、减税、大户型、改善房。。。

打一针,有点反应,过段时间再打一针,保持京沪广深的成交热度不下降。

说白了,就是吸引“大都市”的“有钱人”买“大房子”,和其他城市两居也买不起的人关系不大。

在楼市减税之外,化债也在推进,8号批了6万亿额度,9号就分到地方,河南12号就发了再融资专项债,江苏、贵州、四川、海南也都没闲着。

年底了嘛,还本付息、以前的欠薪欠账,用钱的地方太多,都饿的嗷嗷叫。

以旧换新,国补刺激消费,一线楼市成交还算活跃,所以10月的经济数据看起来还不错,存量房贷调整落地,也给大批高位站岗的业主们减了负。

减税、减负、化债,这是对内。

对外的风向,可以看一个细节:调整出口退税。

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公告,自2024年12月1日起,取消铝材、铜材等产品出口退税,把部分成品油、光伏、电池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9%。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这个事虽然没上热搜,却值得咱们来聊聊。

什么是出口退税?

WTO有不将本国税收转稼他国消费者的课税原则,所以,贸易惯例是“出口环节退税与进口环节征税”。

法国、德国、韩国都这么干的,规定本国出口商品零税率。

增值税是典型的间接税,应纳税额=销项-进项,所以销项是免的,进项是退的,先征后退,退税率和征税率基本一致。

举个例子,不考虑其他税种,1件商品100元,含税价是113元,出口的时候退13%,还是卖100块钱,卖到国外再收20%的增值税,那就是120块钱。

不退这13%,卖出去就是113+113*20%=135.6元。有退税在,商品的价格在国外才更有竞争力。

所以理论上:增加退税率,财政支出多了,企业税负低了,出口多了。降低退税率,财政支出少了,企业税负多了,出口就少了。

现在对退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觉得退税早该取消了,养了国内这帮只知道吃财政补贴的蛀虫,亏本低价倾销,便宜洋人损了国人。

一种是出口占了就业的半壁江山,内需已经够惨了,很多做出口的能撑着不倒闭已经很艰难,退税没了,短期能省补贴,长期会缩小税基,企业倒了都去跑滴滴外卖吧。

我很理解两种观点的对立,都是做短视频的嘛,语不惊人死不休,站队不坚决,就是坚决不站队。

你说退税对出口有好处没?当然有。

看出口增速,尤其是从90年代到入世之后,退税率和出口增速有很强的正相关,2001年退税规模只有1000多亿,今年前9个月就达到了1.5万亿。

但你得看对什么商品退税啊,凡事有利有弊,钻空子,吃补贴,把退税算成本里卷价格,也是司空见惯。

复旦经济学院有个研究,我国出口货物一般适用增值税13%的标准税率,但是不少出口品的国内增值税实际税负普遍低于其名义税率,这样一来就普遍出现了超额退税。

所以明面上论,退税不能算出口补贴,可说到底,如果是超额补贴,其实还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出口份额,拿国内的钱,补贴给国外消费者。

看退税的影响,有三个视角:财政、行业、外贸。

先看财政。

铝材、铜材、油脂,去年出口总额是1777亿,按13%算,退税少了231亿。

成品油、光伏、电池、部分非金属矿物制品,降到9%后,能少601亿。

这加起来是800多亿,对比一两万亿的退税规模,看起来是不多。

但要知道,今年前十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4万亿,同比降了1.3%,税收降了,补贴还在增长,能省的钱为什么不省?

重要的是行业和外贸视角。

铝材、铜材、光伏、电池,要么是高耗能高污染,要么是产能利用率低。

高盛之前有个报告,2023年,中国光伏组件产能约等于国内需求量的4倍、全球需求量的2倍,产能利用率只有44%,一季度,光伏组件价格同比暴跌了46%。

上面说了,超额退税的本质,是为了增加出口份额,拿自己的钱,补贴国外消费者。

反过来说,既然出口份额已经吊打同行,就算去掉补贴,也不会损伤产品竞争力。

一个典型例子是钢材,2021年,中国取消了钢材出口退税,结果非但没有减少,钢材的出口份额,还从2021年的12%,上升到2023年的14.5%。

有个词叫“需求弹性”,是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越是必需、无法替代的商品,需求弹性就越低。不管价格涨跌,需求都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如果商品只占一个低价便宜,补贴没了,只能坐以待毙。

可以我们光伏电池的出口份额和品质,全世界别无分号,涨价了你不买,有的是人买,低价全是自己人作出来的。

而出口退税是由中央财政负担的,如果商品已经极具竞争力,还要把税收下滑的年景里抠出来的补贴算到成本里,继续打价格战,还要被欧美扣上倾销的帽子,那忙活半天图什么呢?

再看出口视角,取消退税的时点,明显是为2025年的外贸冲击做充分准备。

从不内耗自己,只会外耗别人的疯王又回来了,有人说他只是嘴上叫的欢,是喊了不做。也有人说还是极限施压,一条道走到黑。

但一个共识是:鬼知道他会干出什么来。

特朗普2016年大选的时候,还说施加40%的关税,今年大选说了多次要搞10%+60%的关税政策。

这下好,不等你加税,我自己先砍一刀,等你价格涨了,人工贵了,通胀又恶化了,自己看着办。

这一招历史上日本人就跟美国玩过,叫:出口自限性政策。

自愿出口配额、降低出口退税,将一部分价格上涨和收入留在国内、而非全部由加征关税国享有,降低本国净损失。

华泰证券的报告,20世纪60-90年代,日本接连在纺织品、钢铁、机床、彩电和汽车进行自主出口配额限制,然后对美出口降了10-20个百分点。

但随着日本出口结构调整,减少了纺织品和钢铁,增加了机械设备,绕道第三国,海外建厂,本土化生产,家电汽车转向欧洲东南亚,70年代出口增速又涨到了20.7%,对美贸易顺差又开始扩大。

你过路费说涨就涨,那我的东西就先涨价,再找其他路绕开,看谁离不开谁。

前几天看约翰逊的一个采访,他说,“如果试图在美国制造所有可能在中国制造的东西,这对控制通货膨胀有好处吗?”,“亚当·斯密不会同意,大卫·李嘉图也会反对。”

自残800,伤敌1000,留出时间产业升级,再拉开差距,这算是上世纪以贸易立国为国策的日本经验。

当然,现在咱们的处境和当初日本不能比,以前美国是只限制贸易,不限制日本投资,现在几乎没有下限,连出海建厂都有长臂管辖。

好,聊到这,我们再梳理这段时间都打了什么牌。

对内,地方财政化债,存量房业主减负,让有钱人买改善房,消费品以旧换新。

对外,出口减补贴,给财政省钱,准备应对关税风暴,促使行业价格自律。

几个感想:

1,多事之秋,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消费第一,民生第一,就业第一,饭碗第一。

2,既然行业自律喊话一百遍一千遍都没用,那就撤掉干预的手,卷出强者,淘汰弱者。

3,财政加杠杆已经正式启动,只是顾忌到2025年的不确定性,不论是化债规模,房地产减税,出口退税的调降幅度,出牌的节奏其实是比较克制的。

换句话说,二手房的增值税,光伏电池的退税,化债的额度,居民部门的补贴,俩王四个二,留到明年再出。

谁在承受这几年的转型阵痛?

有停工楼盘和高位站岗的业主,有关掉的公司,有失业降薪的地产家具装修施工队,有地方工程拖欠账款的民企,有就业难的大学生,有被清退的编外从业者。

收入是弹性的,债务是刚性的,他们承担不了,就需要财政挺身而出,帮这些群体承担。

所以我们老说,货币不是万能的,现在财政加杠杆,给大家减负+创造需求,比流动性淤积的印钞更重要。

我老是劝大家做等等党,前两年劝买房等等,利率首付税费会更低。今年劝提前还房贷等等,存量房贷会更低。买车买电脑手机家电也是等等,国补会更多。

同理,结婚生孩子,奖学金,中考难度,住房生育教育,以前卷的越狠,以后环境就越友好。

这是个不错的开始。

我是蓝白,今天先聊到这,咱们下期再见。

1 阅读:465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