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时代,你有没有亲手写一封信,寄给远方的人?孩子们能不能也去写信呢?
不知为何,在幼时我就对信很向往,一方面想要收到信;另一方面想要写信。
后边有友人问我想要什么,我没有任何思考就说自己想要一封信。收到信的感觉很美妙,我也越发期待自己能亲手寄出去一封信。
还记得自己头一次寄信,买好信封、信纸、明信片,打草稿,并工整誊写,等到邮局把信装封,手指抚摸过厚实的信件,内心很是满足。好像信在寄出去的那一刻,收信人已经收到了呢。
陆陆续续又写了不少的信件,那些远方的人,大概因为我的信件温暖了短暂的时光。
教学之后,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有涉及写信的作文。备课时,我就想好和学生说说自己关于信的故事,并且要带上多年来收到的信。
写信如果只停留在作文中,自然会少了很多滋味。我想让学生们能真正写一封信。为此,我告诉学生当地的邮局在哪里,以及邮票改怎样贴等等。顺带提及,现在用快递寄也可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学生已经有了写信的心,却少了一个可以收信的人。
我曾鼓励学生写给亲戚朋友,甚至还调侃以后真想写信可以写给我。
只是,学生对于写给亲朋好友总是有那么些不好意思。好在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临近元旦的时候,我在某社群看到有互相写信的招募,当即决定填写信息,并且着手让学生行动起来。
原本打算让学生一人寄一封,后觉得繁琐,索性用了一文创小本,让他们在其中即兴发挥。
没多时,学生们边写边画,将完成好的小本交到我手中。
随即寄出,对面收到,很是惊喜。写了一长段话发给我,等上学的时候我念给了学生。
一回生二回熟,有了这次的经验,后边我要给友人寄信,问孩子们要不要也一块写一下。我简单介绍了友人的情况,他们也决定写起来。
收到信后,友人一封封都耐心回复了。我分发给他们,在旁边静静感知着他们的喜悦。
临近毕业,我还是一如往常准备了信封信纸,不过这次让他们自己挑选喜欢的,然后我写给他们。并让他们自己也挑选信纸,写一些自己想送出的信。
告别的方式有很多,而很多次我都是选择写信。好像只有这样的形式才能寄托自己的情感。
每每我以为自己见多了孩子的信,总是会习惯并且略微“麻木”,可次次都会让我读来很是感动。
这大概是真实的穿透力。
坦白讲,我并不知道他们在之后的人生中是否会再次写信,也不太相信自己能影响他们很久。只是在教学之内,我总是想尽最大可能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写作。
不是因为课本中有关于写信的作文,我们才需要写信;而是写信某种意义上算是一种“硬需”,课本中才有相关的作文。
临近行文结尾,突然想起早在小时候自己闹过和写信有关的趣事。那边一同龄的亲戚说是要写信,我这狗头军师建议他永红笔写,因为红色喜庆。后边却得知,写信不能用红笔,当时没细想,只是觉得自己出了差错。
还听同学说过,信可以烧但不能撕。我不懂,于是询问。同学说撕信代表让对方的心碎掉。好像还有点道理。
这些听起来繁琐的要求,现在想来体现了我们对于仪式的要求,仪式不能说是形式主义,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重视。
愿我还能一次次地写信。
日记,是写给未来自己的信;信,是写给远方人的日记。
如果可以,带上孩子,写一封久违的信,寄出一颗晶莹的心。
作者 | 败涯
普通科幻爱好者,常在折叠宇宙写文;
平凡教育实践者,偶有奇思妙想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