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级创新平台,为大连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能。
位于高新区西部的大连英歌石科学城,一间间高能级实验室正在拔地而起——大连先进光源大科学装置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关键设备研制基本完成,主要核心部件及系统安装调试;
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高性能精密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优化与CAE软件全国重点实验室、辽宁滨海实验室、辽宁黄海实验室、大连凌水湾实验室和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实验室组群的近30万平方米实验室项目实现封顶,正在进行内外装修和实验室工艺施工;
首批238个细分领域实验室(科研团队)1891名科研人才确定入驻;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不毛之地,如今,一座山海互映、景色宜人、科技蓝与生态绿融合交织,处处涌动着创新动力的科学城已初现英姿。
科研基础良好、政策效应初显,区域资源丰富、环境优势明显
大连英歌石科学城是我市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策源中心,努力打造全球领先的洁净能源创新中心、重要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端创新要素汇聚枢纽、前沿新兴产业培育策源中心,是大连面向未来谋划科技创新新思路、激发科技合作新动能、构建科技发展新格局最重要的高能级科创平台,将带动大连创新能级、产业能级、城市能级的大幅跃升。
科技创新、平台先行
科技创新平台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阵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集聚创新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营造创新生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锚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战略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对市级以上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加速构建配置合理、功能层次清晰、创新链条完整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截至目前,我市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15家,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635家。聚焦科技优势、产业优势,高水平建设辽宁滨海实验室、辽宁黄海实验室,组建大连凌水湾实验室、大连金石湾实验室,培育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2023年我市组建认定市级科技创新平台46个,新获批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9个。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不断提升,为大连“两先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辽宁滨海实验室,部署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移转化。
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吸引国内31家高校、12家中国科学院研究所、13家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我市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已部署各类项目23项,项目总金额1.28亿元,汇聚各类高层次人才190余人。
利用碱性电解水产生的低品位废热,将碱性电解水系统与海水低温淡化技术进行耦合集成,研发出海水制氢联产淡水新技术,目前已完成了25千瓦级装置的测试验证,为我市发展液态阳光技术和绿色化工产业链奠定重要基础。
强化与头部企业深度合作,与大连普湾经济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辽宁滨海实验室中试示范基地”;协调推荐比利时EcoSourcen公司在大连设立大连天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助力大连氢能、储能产业国际化发展;与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签署“鹿产业创新研究院”合作协议,推动“鹿产业创新研究院”落地大连英歌石科学城;与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成立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和绿色低碳和新材料科创中心,推动实现科技成果工程化,有效重塑我市化工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与中触媒新材料股份公司合作共建“辽宁滨海实验室催化新材料联合研发中心”。
据了解,2023年,滨海实验室实现科技成果在大连落地53项,合同总金额2.9亿元。
辽宁黄海实验室与头部企业深度合作,助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瞄准国家、行业及企业需求,围绕新能源、海工、运载等领域的重大需求,聚焦高档数控机床、高端基础件、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智能制造及智能装备等重点研究方向,组织谋划2批共9项重大类自主攻关科研项目,分别与通用技术、瓦轴、深圳欣旺达、沈阳铁路信号等重点企业共建4个联合研发中心,吸引企业协议投入1.6亿元。
面向国家工业母机突破发展的重大需求,实验室与通用集团共同申请国家工业母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成立工业母机联合研究院,面向航天、航空、航海、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重大装备制造需求,以工艺原理创新与技术突破为导向,协同基础研究-主机制造-产业应用链条,形成特种功能型与通用型高端工业母机、智能制造产线等的自主研发能力,为重点领域军用与民用高端产品制造装备提供成熟解决方案。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侵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