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大炮的时候,咱们还是惯例,先来一炮镇下楼。
海军炮永远是男人的浪漫,尤其是在二战中后期,虽然航母已经发挥了巨大的海战作用,但是开一炮能让重达5万吨的战列舰平移30米给人带来的震撼还是巨大的。
谈到海军炮,这种武器本身就是怪胎级别的存在。人类对于火力的追求本来是没有止境的。但是无奈,材料和结构力学的限制在工程学上就给人们划定了一个不可逾越的界限,导致火炮并不能无限制的做大。之前给大家讲炮管是怎么生产的时候也给大家说了,炮的尺寸和威力是和炮管、炮身重量的立方成正比的。一切奇技淫巧在火炮的设计上本质上都不如增加重量来的靠谱。
但是,一门过重的火炮基本上也就丧失了机动性。真正的大型火炮其实都是要塞炮。
本身被放置于坚固的要塞中,标定好射击诸元,就针对某一片地区做出防守,只要射击频率大于敌方可能的通过速度就可以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当年的马奇诺防线就是依靠这样的思路来布置火炮的。
但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
其实人类历史上并不缺乏巨炮,唯一缺乏的是让巨炮能运动起来的方案。而战列舰恰恰是巨炮移动起来的最佳方案。二战期间各个军事强国无一例外的把大舰巨炮发挥到了极致。
说回406毫米海军炮,以及阿华级战列舰上装备的MK7 406毫米50倍口径的火炮来说,本身这门炮整体的重量就已经达到了121吨,注意这是一门炮。整个衣阿华级战列舰的主炮炮塔内有三门121吨重的406毫米炮,整体炮塔的重量超过了3000吨。
我们可以差不多的认为一艘5万吨的衣阿华级战列舰20%的重量就是主炮。
到了50年代之后406mm的炮弹分为穿甲弹、高爆弹和核弹。
其中 Mark 8 穿甲弹达到了1225千克,也就是1.2吨。
在这枚炮弹中装填了14.1千克的烈性炸药,当时的设计指标是,这枚炮弹可以击穿任何海面舰艇的装甲。也就是说在23公里的距离上可以击穿508毫米(20英寸)厚的装甲。
这枚炮弹不仅仅是可以将装甲击穿,还会送入舰体内相当于3枚155毫米榴弹炮炮弹所携带的炸药量,在舰体内部造成巨大的破坏。
406mm的高爆弹型号是HC Mark 13,重量“只有”862公斤。
这种弹药当时在美军的弹药库中占最大比例,主要用于对岸攻击。每枚HC Mark 13内含有227公斤重的混合炸药,有效的杀伤距离是90米。单枚炮弹就可以覆盖25445平方米的面积。在诺曼底海滩上有一个旅游景点。
就是一枚406毫米炮弹落地的弹坑。
用这种炮弹如同是一个小村落的话,只需要3枚,就可以让小村从地图上消失。
406毫米海军炮还配备了一种型号是 mark 23的核弹。为了维持弹道特性,mark 23的尺寸和重量和Mark 13高爆弹保持一致,都是862公斤。
只不过外表以白色涂装。内部装载的是W23核弹头。具有2万吨TNT当量,相当于一枚广岛原子弹的输出能力。这就不是一枚炮弹平一个村子了,而是一枚炮弹可以销掉半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