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项由国家老龄化研究所(NIA)资助的研究揭示了个性特征与痴呆症之间存在预测关联。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阿尔茨海默病和痴呆症杂志(相关领域顶级期刊)上,表明某些个性特质可能会影响一个人患痴呆症的风险高低。
研究团队来自西北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他们对全球三个大陆五个国家开展的八项独立长期研究中的44,531名参与者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研究人员探讨了人格特质以及主观幸福感是否可以预测痴呆症的认知神经心理学和神经病理学特征。
这里使用的人格特征是基于大五人格理论(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又称为五因素模型,是一种广泛接受的心理学框架,用于描述和衡量人类人格的五个基本维度。这五个维度被认为涵盖了人格的主要变异,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普遍性。以下是每个维度的详细解释以及对应的生活或虚构人物例子:
1. 开放性/Openness开放性指的是个体对新体验、想象力、审美感受、求知欲和对不同观念的接纳程度。开放性强的人通常富有创造性、好奇心强、喜欢艺术和抽象思考。例如:一个热衷于探索世界不同文化的旅行作家,他/她乐于尝试新的美食、音乐风格和哲学思想。
例子: 电影角色爱因斯坦教授(并非真实人物,但具有典型的高度开放性特质)总是充满好奇,喜欢探究宇宙奥秘,并不拘泥于传统思维模式。
2. 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责任心反映了个体的组织性、勤奋度、自律能力和目标导向性。责任心强的人通常可靠、有序、做事有条理且追求成就。例如:一个高效的企业管理者,他/她总是提前规划工作流程,按时完成任务,且对自己的表现有着高标准要求。
3. 外向性/Extraversion外向性描述了个体社交互动的程度以及获取能量的方式。外向的人通常喜爱交际、充满活力、乐观积极并倾向于寻求外部刺激。例如:社交活动策划者,他们在人群中如鱼得水,善于调动气氛,热爱聚会和结识新朋友。
4. 宜人性/Agreeableness宜人性衡量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的合作与友善程度,包括同情心、信任他人、避免冲突等特质。高宜人性的人通常容易相处、乐于助人、温和谦逊。例如: 一位热心的社区志愿者,他/她常常主动帮助邻居解决问题,善于调解矛盾,关心他人的需求。
5. 神经质/Neuroticism神经质反映个体的情绪稳定性,即对负面情绪反应的强度。神经质较高的人更容易焦虑、抑郁、愤怒或担忧,而神经质较低的人则相对较为冷静、稳定。例如: 电影中的主角,在面对压力时常常表现出紧张不安,对于生活中的小事也可能会过度担忧,较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
以上是对大五人格特质的概述和实例化描述,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在这五个维度上的得分都是连续分布的,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些特质不同程度的混合体。
研究结果显示,特定的人格特质确实可能是痴呆症的风险因素。其中,神经质、责任心低以及消极情绪状态与痴呆症诊断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无论是在样本、测量指标还是随时间的变化上,这些特质都表现出较高的患病风险。相反,一些特质则显示出保护作用,比如责任心强、外向型性格以及积极情绪状态的个体,其患痴呆症的风险相对较低。
值得关注的是,参与者的组合数据中,约有半数人去世后进行了尸检,这其中包括了1,703例发展为痴呆症的病例。然而,在对比尸检结果与人格特质时,研究并未发现一致的联系。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用于神经病理学分析的样本均来自美国,并且各研究样本在种族代表性方面有所欠缺,这是本研究的一个局限。
尽管如此,研究作者强调,未来需要更多的前瞻性研究来利用生物标志物深入探索这一关联,特别是在更加多样和包容性的群体中。此外,还需进一步确认个性特征或主观幸福感是否与痴呆症结局存在因果关系,以便更精准地识别预防和干预策略,帮助高风险人群维护认知健康。这项研究成果对于理解痴呆症的发病机制及其预防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公共卫生政策制定者及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论文参考:Beck ED, et al. Personality predictors of dementia diagnosis and neuropathological burden: An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meta-analysis. Alzheimer’s & Dementia. 2024;20(3):1497-1514. doi: 10.1002/alz.1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