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99A走下产线,俄乌冲突打了三年,证明重装部队仍是陆战之王

锋芒军武解读 2025-01-15 18:07:09

日前社交平台流传的一段视频画面显示,全新的99A主战坦克开出了园区,并且在公路上机动可能是要进行转场。之所以说这辆99A是全新的量产坦克,是因为这辆99A主战坦克的车体看起来是崭新的,而且这辆99A主战坦克没有安装裙边装甲和反应装甲,符合刚走下产线的坦克特征,在公路上机动可能是为了前往其他生产区域进行后续的调试测试工作。外界普遍认为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99A主战坦克的量产已经接近停止,但这辆全新99A主战坦克的现身意味着,我国这款最先进的主战坦克,还在按照一定的节奏进行量产。

俄乌冲突爆发后,“陆战之王”主战坦克的地位受到了极大挑战,原因就是俄乌战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微小型攻击型无人机以及巡飞弹作战系统,这种全新的武器装备可以在战场上空进行几千米甚至十几千米的战斗巡航,一旦发现地面的主战坦克可以立即发动“攻顶”式袭击,而坦克最脆弱的部位就是车体的顶部,因此在无人机和巡飞弹面前主战坦克的发挥空间被一再压缩,甚至无法展开集群攻势,这也是俄乌双方都拥有大量的坦克,但俄乌冲突爆发三年来双方从未爆发过坦克大会战的主要原因,因为一旦坦克成规模集结起来,极容易被无人机或巡飞弹团灭。

也正因如此,主战坦克在现代化陆地战场上的作用受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质疑,很多观点都认为,在无人机和巡飞弹这些新型武器装备面前,主战坦克已经到了必须“退场”的时刻了!不过这种观点实际上有失偏颇,因为我们从俄乌冲突的全局来看,主战坦克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陆地主力装备,原因有这么几个方面。首先无人机和巡飞弹的攻击目标绝非主战坦克自己,陆地上的一切作战装备和人员都是无人机和巡飞弹的攻击对象,包括各型装甲车、步兵战车、火炮系统以及地面的单兵等等,综合来看主战坦克仍然是面对无人机巡飞弹攻击时抵御能力最强的装备。

如果说主战坦克在无人机和巡飞弹的攻击下已经没有了继续存在的必要,那么其它包括步兵战车在内的装甲车辆就更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所以说不能因为无人机和巡飞弹的出现就全面否定主战坦克等装甲类装备的作用。其次,地面的各种装甲车辆主要的作用之一就是掩护或保护地面作战的人员,目前看来主战坦克从火力、机动能力以及防护能力来看仍然是最合适的装备,如果此时让主战坦克退出陆地战场,根本找不到其他的装备来代替,如果只用步兵战车或其它轻型装甲车辆配合步兵作战,更应对不了无人机和巡飞弹的攻击,这样的作战阵容在陆地战场上无异于“自杀”!

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俄乌冲突几场比较重大的战役,仍然是主战坦克冲在前面硬扛,即便面对无人机和巡飞弹的重大威胁,主战坦克也依然冲在了前面,因为目前找不出任何可以代替主战坦克的其他装甲车辆,这也是导致主战塔克在俄乌战场上损失较大的原因之一。实际上从这个角度来看,俄乌战争不仅没有证明主战坦克已经不符合现代化战场的环境,反而证明了重装部队依然是陆战之王,因为重装部队吸引了大量的敌方火力,也依然是地面冲锋攻坚作战的主力,而且从美国和欧洲大量向乌克兰提供主战坦克来看,主战坦克是任何国家都不会轻言放弃的主力地面作战装备。

所以说,虽然无人机和巡飞弹对主战坦克带来了全新的重大挑战,但让主战坦克全面退出陆地战场绝不是解决这一挑战的合理方法,而且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方法!主战坦克还是需要大规模装备,应对无人机和巡飞弹的挑战需要从其他的方面入手,比如提高战场的电磁对抗能力削弱无人机和巡飞弹的攻击效率,为坦克加装防护装置防御无人机和巡飞弹的攻顶,其实俄乌战场上大部分无人机都是微小型的,包括大部分巡飞弹也是微小型装备,这些无人机和巡飞弹的威力相对有限,为坦克加装防护装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化解无人机和巡飞弹带来的威胁。

另外就是加强地面作战单元的近程防空火力,几百辆主战坦克集结在一起冲锋的战术确实已经不适合现代化陆地战场,我军也早就不再采取这样的战术,我军现代化的合成旅都是具备综合作战能力的地面作战单元,比如每一个合成旅都有一个防空营,防空营装备有红旗-16、红旗-10、双35高炮、625自行高炮等防空装备,可以为整个合成旅提供全面的中近程防空保护,尤其在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我们根据这场重型战争的一些特点,全面加强了合成旅的防空战力,尤其是应对无人机和巡飞弹的作战能力,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我军合成旅中的主战坦克必然拥有极高的火力和进攻能力的发挥空间。

我军拥有全球规模最多的合成旅,我军各种重型和轻型合成旅的数量超过80个,其中重型合成旅的数量就高达29个,这29个重型合成旅是我军地面作战的攻坚突击主力,面对无人机和巡飞弹这类新型武器的出现,我们要做的是提高坦克自身的防护能力以及全面加强我军重装部队的防空能力。此外我军数千辆59式系列主战坦克最近几年已经大批量退役,96式系列主战坦克也已经停产,我军在坦克方面的空缺需要由全新的99A主战坦克来补充,这也是99A仍然在持续量产的原因所在。

1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