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工资很高,为什么却很穷,他是守财奴吗,钱到底花在哪里了

无心随墨 2020-05-16 07:14:03

我们都知道宋朝的官员俸禄是很高的,电视剧《清平乐》中,范仲淹和晏殊有一次对话时,他说自己一年俸禄有三十万钱,而这三十万钱约相当于千亩田地一年的收入。而此时的范仲淹的级别还不是很高,等到后来做到副宰相级别,那俸禄更是高了不少,能够达到二三千两银子,这还不包括禄粟、绫绢绵、茶、酒、厨料、薪、蒿、炭、盐,以及喂马的草料等实物补贴,而做官还有职田,一年的收入也不菲。一年的收入加起来,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最少也是百万起步的了吧。

如果这样计算,范仲淹也算是个有钱的人了。和他同朝为官的那些人,似乎生活的也确实挺滋润,比如晏殊,动不不动就有歌舞宴会,家里养着歌妓,惬意得不要不要的。而我们看范仲淹,似乎一辈子都没有见过他什么时候像过一个富人。电视剧中,在应天府书院前,穿的像个老粗百姓,结果被人误会。后来为朝廷命官,家里也是似乎穷的只剩书了,坐的垫子都是破的。

范仲淹幼年丧父,随母改嫁长山朱氏,后来得知自己身世后,离开朱家到应天府求学。范仲淹求学那是名副其实的苦读,读得勤苦,生活也苦,面食都没有,他就把粥割成几块,每顿饭吃一块。就这样,他也不以为意。这是从小艰苦朴素习惯了,等做官有钱后,他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这种本色,很是勤俭,对子女也是这样教育,所以他的子女也都是个个艰苦朴素。

估计很多人都会奇怪,范仲淹明明俸禄很高,生活成本也不高,应该很有钱,怎么反而活得这么寒酸,他的钱都花哪里了,又或者他是不是个守财奴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范仲淹当然不是守财奴。他的俸禄却是不少,人家的钱也确实是有去处的。

首先,范仲淹过成那个样子,并不是他没有钱,而是他艰苦朴素习惯了,不喜欢铺张浪费,不喜欢奢靡的生活,人家想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呢。

另外,范仲淹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看到别人有难处,他就喜欢帮助别人一把。范仲淹在睢阳担任学官时,就经常帮助一些穷苦的读书人。有个叫孙明复的秀才,连老母都养不起了,正是范仲淹又是给银子,又是给想法找工作,解决了孙秀才的后顾之忧。后来这位孙秀才成了研究《春秋》的著名学者,范仲淹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还有一个故事,范仲淹在邠州做太守时,有一次和部下举行宴会,登楼一望,看见有人办丧事,可是却是棺材什么的,很多东西都不齐全。他就很奇怪的去询问。这才知道,是一个客居在外的读书人死了,没有钱办丧事。范仲淹一听,很是难过,立马撤掉酒宴,重金救济了这个穷书生。

其实这只是范仲淹一生中这样的两件小事,他乐善好施,救济别人,应该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了。

范仲淹对朋友也很大方,救济朋友也是常事。比如和范仲淹关系很要好的朋友尹洙,尹洙生活很贫困,还有一屁股债务。等尹洙死后,范仲淹给朋友花钱买了棺材不算,又出钱救济尹洙的家人。

只是这样花钱,钱也是花不完的,而且范仲淹确实攒了一笔不小数目的资金。只是他的这笔资金不是为了自己享受的,恰恰相反,他把这笔钱完全用在了慈善事业上。

晚年的范仲淹,拿出自己一生的积蓄,在苏州购置了一千亩土地。这一千亩他不是要做自己的私人资产,而是他把这些土地完全捐给了族人,弄了一个著名的古代家族慈善组织“范氏义庄”。在范仲淹的精神感召下,这个义庄存在了长达八百余年,救济了无数范氏族人。

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了,范仲淹看似穷酸,实际上人家才是真正的富有,精神上的富有,人格上的富有。他如果算是守财奴,那也是为我们守护了一笔宝贵的文化和精神上的财富。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