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一场误判,让中国的努力前功尽弃,航空巨星遗憾离世

珠玑说 2024-10-10 15:48:09

文/珠玑说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源,具体资料赘述文章结尾)

1985年,作为航空领域天才的马凤山接到了一个通知,我国急需研发一套属于中国的航运飞机,以此来向全世界证明中国。

随着团队的不懈努力,运10的研发初步的成功,可就在关键的时刻却因为资金的原因被迫终止,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第一章节:一次错误判断

在很多的国家看来,中国这几年的发展非常的迅速,在任何的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其中一个就是在天空的领域,1980年中国的航运飞机第一次接触到了蓝色的天空。

那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年代,很多的领域都在不断的尝试,硬是在艰苦的条件下,种出了美丽的鲜花,航运飞机的成功背后离不开的还有一个人 ——马凤山

一个航空领域的天才,这个天才在1970年的时候接到了中央的一个指示,具体的指示内容是:让马凤山担任运10的技术负责人,在当时的那个年代,中国的科技还在观望的年代,对于这个航运的飞机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马凤山接下的不仅是个任务还是中国航天的进步。

身为运10负责人的马凤山不仅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还有抗风险的能力,运10的研发过程有着数不清的难题,都需要去攻破和解决,身为负责人的马凤山很多事件都需要他去做决定,做最后的拍板。

看似只是做最后的决定,可这个决定确是需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和技术的风险,所以在这个期间是不能出一点的错误,即使是简单的失误运10也不复存在。

70年代要设计出满足全新技术要求的飞机,简直是太难了,那个时候马凤山面临的困难是很多人难以去想象的,那个时候的客运飞机只有美国,苏联和空客三家能研发大型的民航机。

可是马凤山偏偏的不信邪,马凤山凭借着研发团队的坚定信念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终于是克服了困难。

运10成功的问世,之后就来到了试飞的阶段,这简直是让马凤山团队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经过了121次的试飞,最后证明了运10的稳定性是好的,经过了各种的测试,飞行的性能达到了指定的标准。

运10试飞的期间还经过了北京,哈尔滨等等,并且有7次可以到达拉萨,运10飞机的问世,是中国航天史上重大的攀登。

随之而来的不是大规模的生产,而是技术的停止,那个时候的中国根本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去支持这个大项目的发展,最后只能去叫停。

运10里有马凤山的心血和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付出,马凤山对这个结果简直是不能接受,自己多年的付出在这一刻彻底的化作灰烬,即使马凤山在舍不得最后只能放弃。

第二章节:航空天才马凤山

这一切显得是那么的可惜,作为航空界的一个天才,这个航空界的天才有着自己的成长道路,马凤山出生在1929年,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马凤山坚持读完了中学。

对于可怕的战争,马凤山是有过亲身经历的,看到日军飞机狂轰滥炸也让马凤山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强大的航空事业,那就是没有安全,在那个时候成为航空领域的研发人员,已经在马凤山的心里悄悄地埋下了种子。

之后在青年时期的马凤山更加努力的学习,于是在1949年的时候报考了航空系的学校,进入到大学时期的马凤山一头扎进了知识的海洋,学习各种知识,自己的学科完成的也非常的出色,尤其是在飞机的机构和飞行力还有空气动力学方面。

大学的几年时光不仅让马凤山吸取了很多的知识还让马凤山养成了认真,严格,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这为之后的生活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甚至终生受益。

学习的时间总是短暂的,那个时候的中国急需人才,为了培养相应的人才,学校的课程只能是加快脚步,课程的加快很多的学生只能是利用自己的寒假和晚上的时间去学习,谁都不想成为拖后腿的那个人。

马凤山成功的提前一年毕业,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很快的也用到了实际的操作上,那个时候的马凤山和同班的同学立即就被安排到了哈尔滨,立刻投身到了中国航空业的建设上。

刚开始到达哈尔滨的马凤山,从事的是飞机的一个零件,虽然大学已经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可是四年的知识三年就学习完毕,自己掌握的还是没有那么的熟练,不过这些问题也并没有难道马凤山。

工作中的马凤山是用拼搏精神的,年少的他想到可以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奉献给国家,在飞机的建设上可以留下自己的足迹,简直是浑身充满了动力。

慢慢的马凤山把所学习的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在飞机的建设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知不觉马凤山在哈尔滨待了有十二年的时间,期间马凤山对待工作是兢兢业业的,由于出色的表现之后还加入到了共产党的队伍中。

虽然马凤山在飞机的行业上有自己的成就,就连爱好方面也是广泛的,不管在二胡的领域还是在书法的行业等等,当然这些只是最为马凤山调节生活的一个方式。

之后的飞机建设中,轰6的飞机的建设是真的很难,简直是受到了欺骗,去苏联考察的时候,很多国内的同志,很珍惜这样的机会,在考察的期间还那拿本子做笔记,可当时的苏联专家的一番言语让同志们信以为真,根本就没有做笔记。

谁知道非但没有等来有用的资料,他们还撤走了全部的专家,断了对中国的援助,简直是太可恶了,一时间飞机的建设陷入到了僵局的场面。

打破僵局的关键在马凤山,马凤山还有一个技能就是擅长俄语,那个时候专家们的讲解,他几乎把重要数据记了下来,为之后的轰6的发展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之后的还有轰10 的研发,面对那么大的困境,居然可以逆风翻盘让运10触碰到蓝色的天空。

可是在最后运10也成为了他的一个遗憾,在1990年的时候马凤山带着自己的遗憾去世,马凤山不仅在那个时代是航空领域的天才,即使放在现在他那勇于探索和拼搏的精神值得很多人去学习。

资料参考:

江南晚报:他如果没有早逝,今天90岁了!缅怀中国大飞机事业奠基者-无锡人马风山! 2019-05-08

百度百科:马凤山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