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姥爷和姥娘的婚姻
我的姥娘出生于1904年,比姥爷小2岁,嫁到高庄时,才15周岁。
她出嫁前的几个月,我太姥爷(姥爷的父亲)家遭遇了绑架。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土匪横行,明抢暗偷,老百姓出门在外,被短路和绑架是常有的事。
1918年腊月二十几,太姥爷和大姥爷(姥爷的大哥)卖粉条回来路上,被土匪绑架了,勒索100块大洋;托人送去之后,土匪不讲规矩,又抬高赎金到200块。
太姥爷心疼钱,在水牢里大骂土匪,土匪恼羞成怒,把爷俩撕票了,当时太姥爷51岁,大姥爷31岁,大姥爷留下一女,6岁。
姥爷当时16岁,已和我姥娘订婚,尚未娶过门;姥爷兄弟三人,二姥爷当时已经成家,有2个儿子。
家中两个顶梁柱一倒,生活顿时陷入困顿,幸好家里有几十亩地,可以变卖图存,但因为交了绑架赎金,报案打官司,又频遭讹诈,日子过得越来越难,还要担心土匪们的二次报复。
我外曾祖父(姥娘的父亲)和我太姥爷是把兄弟,关系一直很好,为此给两个年龄相当的孩子订了娃娃亲。
太姥爷被绑架后,外曾祖父出钱出力,前后奔波,但还是没搭救过来。
太姥爷和大姥爷不幸离世后,二姥爷不正干,每天游手好闲、结交酒肉朋友,不愿种地 ,更没有耐心置身于粉条作坊,家庭生活日益破败。
太姥娘身体不好,大姥娘寡女每日以泪洗面,就靠我姥爷一人家里、湖里两头操持。
外曾祖父也是一个勤苦人,做了几十年的豆腐,家里有个豆腐坊,家业比较殷实,他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们心性脾气都很好,唯独最小的女儿被呵护养大,性格比较倔强。
外曾祖父是个讲究人,听惯了评书中的江湖道义,一直遵循乡村惯常的伦理秩序,他没有因为把兄弟的离世断亲,开春后,就风风光光的把唯一的女儿,嫁到了高庄,嫁妆很丰厚,还有两头健壮的骡子,为的是资助女婿、女儿日子过得好一些。
姥爷性格绵软、憨厚老实,只知道埋头干活,用姥娘的话说,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
姥娘性格泼辣,做事麻利,口直心快,她出阁之前就是豆腐坊的一把好手。
姥娘带来了很多嫁妆和两头骡子,原本是想好好过日子,和姥爷把家业担起来的,可碰到了工于心计、刁钻滑头的二姥爷。
2.和二姥爷干架
结婚伊始,姥爷姥娘就被二姥爷、二姥娘算计,小小不言的偷偷摸摸姥娘的被面、脸盆就不说了,她们还平生给下两口加了不少负债,并把两头大骡子作价卖了,气得姥娘进门没有一个月,就跟二姥爷干了起来。
原因是这样的:太姥爷、大姥爷被绑架遇害时,100块赎金有几十块是借的,随后操办丧事,和去官府报案、打官司也花了一些钱,这些都是二姥爷操办的,因为他读过几年书,又喜欢做场面的事。
太姥爷、大姥爷不在,二姥爷就当仁不让的成了当家人,摇着扇子,掌控家里财权,指挥我姥爷干这、干那,他自己啥也不做,还到处结交酒肉朋友,朝外撒钱。
姥娘过门后,二姥爷打起了弟媳妇嫁妆的主意,他天天在我姥爷面前念叨家里欠了多少外债,日子过得如何艰难,要姥爷一起承担外债。(为了渲染家里欠外债的假象,他还“教唆”几个“酒肉朋友”冒充债主在我姥爷、姥娘面前晃悠。)
当时家里没有现金,只有太姥爷留下的几十亩薄地,日常收入要靠做粉条变卖获得,不卖地,要还清“债主们”的钱,确实也是难事。
有一天,趁着姥爷、姥娘出去卖粉条了,二姥爷两口子把姥娘陪嫁过来的柜子、箱子还有两头骡子,给变卖了,说是还家里的外债了。
姥爷回到家发现骡子没了,不敢吭一声,因为二姥爷打的旗号是“没分家,就是一家人,家里的外债,要一起还”;
那两头骡子是姥娘精心养大的,从娘家带过来的,感情很深,大力不舍不得使,一个没留神被卖了,能不气么?
那是姥娘第一次和二姥爷、二姥娘撕破脸。
妯娌间既然吵开了,就不能在一起过了,两兄弟分家,各过各的,太姥娘轮流赡养。
3.二姥爷会算计
分家时,二姥爷又出了鬼主意,他以大姥爷人不在了,又没儿子,他把自己儿子过继给了大姥爷,这样,田产51亩,他得到两份34亩;我姥爷分得了17亩。
二姥爷粗识文字,朋友也多,他把其他动产变卖一空,说都用于还债了,最后只分给姥爷、姥娘堂屋2间、东屋3间、过道2间,他自己则有堂屋南屋十几间;分屋舍时,他又按照男丁算了。
二姥爷心眼子多,嘴巴又能说,强词夺理,我姥爷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他爱面子,又按住我姥娘,不让她去吵,结果在分家时实打实地吃了哑巴亏,田产屋舍分得不多,债务却分了不少。
姥爷隐忍善良,不愿多计较,偷偷的在分家协议上按了手印,算是认可了。
姥娘知道,气得拍断大腿,但木已成舟,刚过门不久,又不好抹下脸面去争,只好强忍下来了。
分家之后,二姥爷好吃懒做,还是经常过来找事惹事,但他欺负、揩油我姥爷只敢偷偷的,趁姥娘不在家里,才敢,不然,姥娘又得跟他干仗。
4.姥娘的性格
姥娘在娘家的脾气本来就强势,在婆家被二姥爷、二姥娘逼得更厉害了,这一方面是生活所迫,另一方面是我姥爷不管事儿,怕出头,面瓜一样,老低眉顺眼地受他二哥的欺负。
姥娘的原始家庭在村里算是富裕的,偌大的豆腐坊雇了五六个人,骡马好七八头,田产上百亩,吃喝不愁,家中四个哥哥,她是最小的,深受父母和兄长的宠爱。
那个年代,女孩都要裹脚的,她喊疼,一裹就闹就哭,结果外曾祖父舍不得了,说算了,随她去吧,只要夫家不嫌就行。
(二姥娘是个小脚,妯娌一吵架,二姥娘就得抓紧身边的牢靠物件,防止我姥娘把她推倒,然后笑话她,踩着锥子走路,站得稳当才怪?)
姥爷只知道下地干活、作坊里加工粉条,平日里都是姥娘勤俭持家,把这一大家子打理得井井有条,给子女们分配各自任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二姥爷家七个儿子,他自诩连同自己是“七狼八虎”,但一个比一个懒,要吃饭不要张嘴的话,一个个都躺在床上不起。
我母亲兄妹八个则不同,在姥娘的引导和示范下,一个个勤快节俭、不挑食,不惹事,团结互助,家庭十分和睦。
姥爷对太姥娘和寡居的大姥娘都很好,尊重婆婆,悉心照料不说。
后见大姥娘年纪轻轻的守寡,就动员她再进一步,遇到合适的就改嫁吧,后来通过可靠的人,帮大姥娘谋了一个夫家,把大姥娘当做姐姐嫁了出去;
当时二姥爷来捣乱,还要问男方要巨额彩礼,差点让婚事办不成;姥娘据理力争,动之以情,还是把大姥娘送出了门,后来大姥娘过去后,又生了几个孩子,过得挺不错。
这边留下的一个女儿,也是我姥娘一手养大,并发嫁的。
当年乡村生活艰苦,大舅能一直读书,也得益姥娘的大力支持,她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念书才有前途,才能干更多的事。
后来三舅家的几个表姐,在成分不好的情况下,考大学没有希望, 都不想读书了,还是姥娘给几个孙女做工作,讲道理,她们才坚持了下来,等桃花姐读到高二,成绩优异,政策突然变了,桃花姐一点都没耽误,顺利考上了大学,也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这多亏了姥娘的高瞻远瞩。
大舅是姥娘的长子,自幼忠厚寡言,心里有数,做事不够麻利,但读书能耐得住性子,姥娘就鼓励他好好读书,即便操办完他的婚事,还是让他少干活,多读书 ,希望今后能“当个私塾先生”。
大舅在兄弟姐妹八人中,读书最多,却因为学业之故,走得最远,而且是一别43年,临别一眼,终生再未能和自己相见。
想来,姥娘晚年在想念大舅时,心里也有些懊悔的,“早知道不让读书了,书读得多,翅膀就硬了,一飞跑,就不回来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