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前,为何巅峰兵力40万的国军王牌九战区,却沦为三流战区

妙之评过去 2024-08-12 20:10:33

1945年,为了适应反攻需求,国军也对部队进行了扩军,从抗战初期的200万人,扩军到124个军总兵力达到了600余万人。而且对于各大战区,老蒋也进行了各种调整。当时胡宗南的第一战区,以60万总兵力傲居榜首,而曾经国军精锐得云集的最强战区——第九战区却已经沦落到仅剩11万人的三流战区,让人唏嘘不已。

要知道,抗战期间国军“九大战区歼敌排名,王牌九战区战绩独占五成”。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曾经国军荣耀的第九战区,从王牌堕落成三流战区呢?

九战区的灵魂人物薛岳(剧照)

国军王牌九战区,荣耀兴衰

国军的战区是从1937年7月全面抗战开始后,老蒋根据每一个战区的特点进行划分的。

以1937年为例,该年度一共有8个战区。到了1938年,武汉会战前后,抗战进入阶段之后,为了遏制日军在华北的攻势,1938年3月,军委会决定成立第九战区。当时第九战区还是军委会直属战区,由陈诚担任司令官, 代理长官是该战区第1兵团司令官薛岳,九战区的防御的地区是

“赣北、赣西、鄂南和整个湖南省,守卫平汉和湘桂铁路”

主要起到防卫重庆、扼守华中门户的重任,在所有战区中,第九战区的防御面和对日接触防御圈都是最大的。

抗战时期的各大在战区

一旦第九战区失守,日军可以长驱从湖南南下两广,往西可以进攻重庆的国民政府陪都所在地,往东可以孤立第三和四战区。

因为地区特殊的区位条件让第九战区一直都是日军最想要消灭的战区。

当时日军有多重视第九战区?

其精锐的王牌11军成立的目的就是要攻克重庆,而作战的首要目标就是拿下第九战区

当然,双方也深知九战区对于战局的重要性,国军自然也是要对其进行极致的加强!

九战区的王牌部队74军

1939年,第一次长沙会战期间。

当时国军第九战区的兵力为30万人,所辖部队为

“滇军第1集团军(卢汉),所辖孙渡58军、安恩溥第60军。中央军第15集团军(关麟征),所辖陈沛第37军、张耀明第52军,夏楚中第79军,赣北的罗卓英第19集团军,所辖宋肯堂32军,刘多荃第49军,商震之20集团军,所辖周福成53军、陈烈之54军以及周祥初84军,杨森的27集团军,所辖20军,王陵基第30集团军,所辖韩全朴72军、夏首勋78军,战区总部直辖5个军,分别是欧震第4军、李玉堂第8军、李觉70军、彭位仁第73军和王耀武第74军”

合计5个集团军,18个军。

第一次长沙会战中的罗卓英19集团军

这里面的部队也皆是当时国军最一流的部队。

5个集团军里面,有3个是老蒋最精锐的中央军,其中第52、54、74和79皆是一等主力军,国军10大王牌军里面就占了2个(52和74),前不久52军还在台儿庄暴揍日军,取得台儿庄大捷。第4军是薛岳的起家部队,60军一直是滇军的骄傲,全法械装备,比中央军的装备还豪华。

哪怕最弱的川军第27和30集团军也是在标准之上,当时该集团军(2个军)所辖装备为

“14753支,轻机枪962挺,重机枪235挺,迫击炮110门”

隶属于九战区的川军部队

到了1491年,第三次长沙会战时期,第九战区也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时刻!

1941年12月,第九战区总兵力达到了40万人,其中正规军30多万人,游击部队(含湘鄂赣边区挺进军在内)5万多人,部队所辖为:

罗卓英(同时兼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第19集团军(2个纵队,一个预备师)、杨森27集团军(20、58军)、王陵基30集团军(72、78军),以及战区直属的机动军,第4、10、26、37、73、74、79和99军,合计12个军。

这个配置和1939年相比表面上看并没有多大差距,番号大致相同,但内在差别很大。

王牌74军在作战中

比如74军被升格为军委会四大攻击军,全苏械装备,对上日军一个师团不成问题。事实上不仅74军,其他几个军战力也都不错,在1941年8月,阿南惟几对长沙第九战区部队进行评价

“上述各军中,战斗力为甲等或接近甲等的为第4,10、37,74等军,特别是第74军”

事实上在三次长沙会战中,这几个军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10军此战之后被称为泰山军,74军也获得了抗日铁军的称号,一战直接歼敌数万。

而此战之后,第九战区也顺理成章成为国军硬实力最强的战区。

国军王牌的泰山军——第10军(剧照)

所谓盛极而衰,在长沙会战之后,第九战区所部也开始走下巅峰

1942年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之后,第九战区的部队开始被抽调出去,到了1945年1月,也就是刚结束第四次长沙会战所属的“豫湘桂战役”,第九战区也迎来了自己最虚弱,也不愿提及的时刻。

根据军委会的部署,当时第九战区所辖部队为

“第4、58、72、99、新3军,一共才5个军的编制,总兵力也从巅峰的将近40万,下滑到仅剩11万。”

而且经过第四次长沙会战惨败的影响,各军都是在舔犊伤口,每一个军缺额都很大。王牌第4军损失惨重,军长都让老蒋给毙了,第99军在衡阳战役中同样损失惨重,而唯一能支撑起该战区战斗力的竟然是两个滇军部队——第58和新3军。

此时的第九战区战力之寒酸,也让人唏嘘不已。

长沙会战损失惨重的国军精锐

第九战区为何由胜转衰

从1938年成立战区,再到1942年左右的巅峰,再到1945年的衰败。

在雨田君来说,第九战区的由盛转衰,其实还是因为战场和战局的需要。

第九战区,以防御日军正面进攻而成立,自然也是因为任务变化而变化的随时变化。

巅峰时期的九战区作战序列

前期的第九战区,为何这么强?

主要还是因为在1939-1941年这段时间日军对华作战任务的转变,从1939年开始,日军已经安于武汉会战之后的现状,他们在华的机动部队仅仅是一个11军,而11军的驻地是武汉,当时武汉是日军生命线“平汉铁路”的重要隘口,而对于武汉威胁最大的无疑就是国军的第九战区。

因此日军在1939年开始,先后发动了第一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高安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消灭第九战区的主力部队,注意这里是消灭而非占领。这也是为何每次日军的作战都是2周左右的弹药量储备,目的就是要对国军九战区主力进行零敲碎打的攻势,是要削弱第九战区。

所以老蒋为了保障对武汉的战略威胁,自然也要保证九战区的兵力和装备水平,也将大量战力调往第九战区。

日军疯狂进攻第九战区

而想到这点,我们也就为何能了解九战区,在第三次长沙会战后削弱了。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后,因为日军在太平洋战和中国战场两线作战,大量精锐也调到了太平洋去和美军硬刚,导致在华的日军兵力是一削再削,以1942-1944年末为例,日军在华兵力仅为65万人,为阶段新低,日军在华其实是属于守势……

那这又和第九战区被削弱有什么关系?

日军部队在进入相持阶段后,主要以维持治安为主

首先,在豫湘桂战役之前,因为日军已经放弃对九战区的攻势,也让第九战区无须在配备这么多的国军精锐,这也导致了大量精锐被调离九战区的序列,去支援其他战区。比如鄂西会战,74、79和99军就被划归6战区,到了湘赣会战期间,第73、74、100、26等军也被划归顾祝同第三战区,而且在湘赣战役结束后,这4个支援的军大部分被划归王耀武指挥,隶属于军委会,脱离九战区辖制。

而在更早之前,关麟征的第15集团军因为日军威胁滇南,也被老蒋派去云南前线,而该集团军所辖两大王牌第52和54军,自然也被调走……

所以九战区削弱的第一个原因就是:精锐部队,被调去支援其他战区。

鄂西会战加入第六战区的74军

其次,在豫湘桂会战的时候,第一和第九战区是日军重点攻略的战区,长衡会战(主要针对九战区)日军就聚集了36万精锐,是第三次长沙会战的3倍,在这次战役中日军一改以往2周的攻击时间,而是准备了半年的弹药量。

在衡山勇强大的攻势之下,第九战区损失惨重,长沙失守,仅存的精锐的第4、20军被重创,王陵基之72和78军在赣北被击溃,孙渡的第一集团军同样损失惨重,衡阳城下,第九战区压箱底的王牌“泰山军”更是全军覆灭。

故而,九战区衰弱得到第二个原因,则是“豫湘桂”战役惨遭重创。

日军拿下长沙缴获的第四军装备

按理说,豫湘桂战役之后,作为一个战区老蒋肯定会对其进行补充,可战役之后老蒋仅仅给其保留5个军11万人的编制,还在于1945年国际情势的转变,当时盟军对日总攻在即,大量的精锐部队除了在滇西和缅甸的远征军之外,关内的国军精锐编成了四大方面军(攻击部队),作为对日反攻的主力,其中在湖南和江西方向的正巧是王耀武的第四方面军。

而因为方面军的存在,第九战区的地位就很尴尬,从原来的主力进攻地位编成了从属的警备治安职能,失去了野战地位的九战区,自然也是落魄的凤凰……

这也就是九战区衰落的第三个原因:战略身份的转变,让其咖位从野战作战单位变成了警备区

1945年湘西会战隶属于第四方面军的74军

总的来说,第三战区因为日军重点进攻得到加强,同样也是因为对日作战任务的变化从巅峰滑落~

13 阅读:3326
评论列表
  • 2024-11-19 13:36

    胡编乱造,国军哪有600万部队?[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