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闲看到叶轻眉留在监察院门口石碑上的题字后,就知道母亲被杀的真相了。因为她想做的是颠覆一个时代,改变思想,为了一个民族的快速进步,说简单点,叶轻眉想作弊,跑到前头。
可是这一步,她跳的太远,也太快,很多事情如果一蹴而就,反而适得其反,毕竟一个思想的跨越,不经历个上百年,是没有办法让大多数人接受的,太特立独行,真的是异类。
叶轻眉应该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人,她把自己放在了一个领跑者的地位,协助庆帝登基,也只是希望通过一个强大的政权来快速的实现“人人生而平等”的时代。庆国只是她用来过渡的一个跳板,可惜,制度的颠覆可不是这么容易。
中国历史上,这样的故事不少,诸侯政权从炎帝,黄帝等五帝时期开始一直到秦帝国的成立,中间经历了近乎一千多年(严格来说应该是周朝开始,但是最初的雏形是从五帝开始)。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认为诸侯分封,政权独立才是导致周朝覆灭的根本,用礼教来束缚人心总比不上制度来的安心。所以急于切割掉这个毒瘤。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彻底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层层加以制度管理,就是为了预防分封导致政权隔离。
可惜,切割自身的毒瘤,就像一场手术,没有事先经过消毒,研究,基本工具的筹备以及后期身体恢复需要的药材,营养等,无疑就是一场自杀的行为。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预估 470年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预估554年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预估790年
而大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却只短短的存在了15年。
当然秦帝国的覆灭不能全部归咎于诸侯制度的废除,只是秦始皇太急了,想法也太超前了,没有考虑到那个时代大众的思想。
说简单点,这些权贵跟着你打仗,出钱出力,不就是图将来有个小王当吗?你倒好,统一了之后立马就把老祖宗的规矩都撤销了,这些人怎么可能不心生芥蒂呢?
所以刘邦成立汉朝后,是分封与郡县并立同行,也是在后来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分封才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制度核心,淡出了舞台。
叶轻眉可以活这么多年吗?显然不行,所以她很急,但是在她的有生之年,如果没有动颠覆政权的思想,而只是发展教育,科技,也许这个历史的进程可以稍许加快。
如果按照小说的构思来说,叶轻眉当然知道上个世纪,华夏民族的崛起得益于封建制度,但是后期的没落也是因为这个制度停留的时间过长,思想被禁锢,所以这一段她非常的想要快进。
庆帝的思想也很超前,这些应该是他跟叶轻眉长期生活在一起受的影响,但是庆帝也很聪明,他PUA别人进行思想上的控制,就连亲生儿子也不放过,一边给他们希望,力争上游,背地里又让他们互相争斗,两败俱伤。
李云睿设计用宫女败坏范闲名声的时候,太子主动承认了罪行,庆帝的原话是这样的:
“皇帝血脉与市井小民有什么区别吗?”
“有人说了,都是一双手,一双眼睛,皇子和凡夫,都是一个普通的人”
“那繁琐礼教,律法森严,是干什么用的?”
太子的回复是,第一此话狂悖了,第二护国之本,但庆帝的回答却是,那是为了在人心里搭建高台,让尊严可以高高在上而已。
“有人”应该就是叶轻眉,本来她想用这样的思想去同化庆帝,进而宣传人人平等的言论,但是却被庆帝识破里面的精髓,进而换个手法来控制思想和人心。
叶轻眉教会了庆帝驭人之法,可惜,无法根除属于他这个时代固有的权贵思想,可怜红颜总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
政治立场的不同,终归要导致同归殊途,就算人类历史重新再来一轮,重复的事件依然会再次发生,叶轻眉想要用十几年的时间去颠覆千年来的固有思想,终究还是太心急,也太自负了,所以她的死是必然。
就算有着同样现代思想的范闲,来到这个社会,也只希望好好活一世,滕梓荆的死虽然触动了他对这个政权的厌恶,但是他也明白,这个是无法在短时间就能改变的历史法则。
我希望庆国之法,为生民而立,不因高贵容忍,不因贫穷剥夺,无不白之冤,无强加之罪,尊法如仗剑,破魉迷崇,不求神明。我希望庆国之民,有真理可循,知礼仪,守仁心,不以钱财论成败,不因权势而屈从,同情弱小,痛恨不平,危难时坚心志,无人处常自省。我希望这世间,再无压迫束缚,凡生于世,都能有活着的权利,有自由的权利,亦有幸福的权利。愿终有一日,人人生而平等,再无贵贱之分,守护生命,追求光明,此为我心所愿,虽万千曲折,不畏前行,生而平等,人人如龙
如果想要再想象的远一点,叶轻眉是否带着某种任务来到这个世纪?那这个小说的世界观就太宏大了,当然这个只是个人看剧的一种猜想,接受合理的探讨,但是不要过于的偏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