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于凤至患上乳腺癌,胸前溃烂非常严重,只得抛下张学良到美国看病就医。
当于凤至到达美国时,离别的愁绪和对未来的迷茫席卷着她,这时,突然有一个外国人冲过来抱住她,甚至在她脸上亲了一口。
这让于凤至非常诧异,看见她正打算发火,老外赶忙解释到:“于女士,我是你的主治医师,你可以叫我彼得。”
于凤至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张学良早就委托其他人为她安排好了在美国的就医事宜。
可是这时他们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去,竟然就是永别。
其实于凤至和张学良的故事,是非常感人肺腑的了。
二人始终隔海相望,但双方的都没有忘记彼此,于凤至到死都留下遗言要和张学良埋葬在一起。
这背后有哪些婉转曲折的故事呢?二人又是如何被拆散的呢?
“娘娘”嫁入少帅府
张学良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东北军阀张作霖,权倾山海关以北,他也被称为少帅。
无论放在什么时候,都是名副其实的“霸总”。
然而,于凤至却只是出生于一个商人之家,二人的相识也是来源于一次机缘巧合。
清朝末年,社会治安动荡,土匪恶霸四处寻衅滋事,骚扰民生。
在张作霖任奉天巡防营的旅长时,有一次奉总督徐世昌的命令,清剿郑家屯一带的蒙匪。
于凤至的父亲于文斗在郑家屯颇有势力,是富甲一方的富商,还是当地商会的会长。
所以于文斗担负起了配合剿匪的职责,还把张作霖的指挥部设在了自己的粮栈。
二人从此相交相识,后面甚至发展成了结拜兄弟。
原来,于文斗见张作霖沉着冷静,指挥得当,部队也纪律严明,很快把袭扰多年的蒙匪打得鸡飞狗跳,恢复了当地的安宁。
这让他对这位军官刮目相看,并产生了结交之情,经常邀请张作霖来饮茶做客。
推杯换盏之中,二人发现彼此兴趣相近,抱负相似,很快发展成挚友。
最后,二人结拜为兄弟,以于文斗为兄,张作霖为弟。
也正是因为张作霖经常出入于府,才对于家的女儿于凤至留下了深刻印象。
于凤至很早就接受了新式教育,也非常懂得礼仪礼节,长相清秀可爱,年纪竟也跟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相仿。
这让他萌生了亲上加亲的意图。
有一次,张作霖又跑到于府玩乐,正巧碰见于文斗请了个算命师傅给于凤至算命。
这位师傅说于凤至是要做“娘娘”的人,张作霖一听就来了兴趣,马上安排自己的随队算命师傅上前验证一番。
结果于凤至果然是做“娘娘”的“凤命”。
既然两家关系这么好,而且张学良也需要一个命好的女人扶持和帮助,张作霖就提出了结亲的想法。
于文斗当然是非常欣喜的,但于凤至的妈妈担心军队主官风气不好,将来万一纳个三妻四妾的,会让女儿受委屈。
听到这里,张作霖打了包票:“放心!只要凤至嫁过来,我保证犬子一生只娶一房!”
最后,两家大人们决定由于凤至自己选择。
张作霖马上让张学良快马加鞭赶了过来,让年仅10岁的张学良在于府上和于凤至同吃同住。
由于张学良气质非凡,外加非常尊重于凤至,也很听这位“大姐姐”的话,最后于凤至也同意选择张学良。
就这样,1916年,19岁的于凤至和15岁的张学良,喜结连理,并回到了张作霖的大帅府生活。
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于凤至果然没让张作霖失望。
19岁的于凤至正值年轻,容貌姣好,且接受过近代教育,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形象。
在张学良的各种社交和公众活动中,于凤至始终陪伴在他的身边,帮他处理杂物,为张家打造了良好的形象。
此外,于凤至还非常善于社交。
无论是军人或是工人农民,于凤至总能扮演一个张府“外交家”的角色。
宋庆龄访问沈阳时,她与宋庆龄交谈甚欢,甚至导致宋庆龄延误了火车出发的时间。
当她访问上海时,深得宋庆龄的母亲喜爱,被收为“义女”,与宋庆龄、宋美龄、宋霭龄三人结拜。
此外,于凤至还经常开展劳军抚民的慈善事业,常常募捐各类善款,为张学良树立了一个良好的人设,是一个非常好的贤内助。
于凤至虽然已经很优秀,但还是深感自己学识上的不足,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还跟着孩子一起到英国留学,学习西方的知识文化。
张学良显然也对这个妻子非常满意,二人非常恩爱。
虽然后来张学良身边又多了一个赵一荻,但是于凤至心胸宽阔,容得下她,张学良也对于凤至礼敬有加。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他们一家也能和睦安稳。
但命运总是喜欢给人开玩笑。
很快,这一切都因为一场政变而发生了改变——西安事变。
1936年底,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出于民族大义,扣押了蒋介石,逼迫他联共抗日。
但蒋介石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如果不给张学良一个惩罚和下马威,就这么放过他,以后岂不是所有将领都能这么对他?
西安事变解决后,张学良为表歉意,送蒋介石回去,蒋介石为了“杀鸡儆猴”,反手就把张学良软禁了。
当时于凤至正在英国读书,但她也顾不得那么多,安顿好孩子后就立刻赶回国内陪伴张学良。
张学良的软禁地点,时常变更,于凤至也跟着他四处辗转,不离不弃。
但也许是过于操劳,于凤至不幸患上了乳腺癌,身体愈发虚弱。
经过医生诊断,于凤至的病情不能再拖下去了,但国内技术有限,只有去美国救治。
于凤至对张学良万分不舍,不愿意离开他。但张学良考虑到她的身体,还是四处托关系联系到了美国的医生。
张学良对于凤至说:“凤至,我们结婚20多年,你为我做的事情我都看在眼里,你一定要好好生活下去,以后老张家的未来就交给你!”
就这样,二人被迫分别。
人生处处是遗憾
经过彼得医生的全力救治,在历时一年半,经过了大大小小的三次手术以后,于凤至的病才逐渐痊愈。
病刚好,于凤至又为另一件事情犯了难——钱。
此时张学良何时能恢复自由尚不清楚,且张家的积蓄还要负担子女和自己在国外高昂的生活费用。
而且张学良和赵四在国内也需要花钱,张家的存款有些捉襟见肘。
于凤至就想自己去美国赚钱,为张家积累一点财富。
思来想去,于凤至的目光瞄上了火热的美国股市,但她第一次踏入证券交易所时,被密密麻麻的英文和看不懂的线条符号吓住了。
这时她才知道,炒股没那么容易。
在朋友的鼓励和帮助下,于凤至请了家庭教师苦学英文,还自学了不少金融知识。
经过长期的学习,于凤至才敢踏入股市,没想到竟一举成功,积攒了丰厚的家底。
于凤至拿着这些钱,在美国购买房屋,置办土地,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和日夜思念的汉卿团聚。
可她在美国发展得越好,蒋介石心里就越忌惮,越不舒服,甚至逼迫张学良和赵四结婚。
即便如此,于凤至也从来没有半句怨言,只是在美国默默赚钱,她自己也表示:“我这些钱,都是汉卿和子女的,是我们这个家的。”
但她的晚年生活,却十分孤独凄惨。
张学良在很长的时间内一直都处于软禁状态,始终没有办法离开台湾去跟于凤至团聚。
而于凤至后面也因为女儿的婚姻问题,跟女儿有了些矛盾,很少往来。
一直陪在她身边的,也只有她后面认的义子萧朝智。
最让人感动的是,她在美国置办了两套房产,按照当年顺城王府的样子进行了修缮,目的就是为了死后能够和张学良一起“生不能同寝,则死也要同穴。”
最后,于凤至还是没能等到和张学良最后见面的那一刻。
1990年,于凤至在美国病逝,享年90岁,她死在了张学良恢复人生自由的前夕。
这对上半辈子相互陪伴,但晚年却天隔一方的苦命鸳鸯,最终也没能见到最后一面,却给世人留下了一段传奇佳话。
他们的故事在牵动人心的同时,不同的网友也有不同的看法。
不少人赞扬于凤至刚毅、坚强、专一,是妇女的榜样,是他们理想的另一半的模样。
但是也有不少人对此持批评意见,觉得既然张学良已经跟赵四小姐结婚了,于凤至还这样对张学良,是一种错付。
其实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无论是张学良还是于凤至,他们都被时代的洪流裹挟,有些决定,他们或许也身不由己。
人在历史面前是非常渺小的,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身居高位者,我们能做的,只有好好利用现在的日子,珍惜身边人,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