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绝大多数寻常人家一样,毛主席对子女的婚姻也同样很忧心。
大女儿李敏是1949年在姨妈的带领下来到北平,同父亲毛主席见面,对于这个从小就没在身边的女儿,毛主席更是投入了很多关爱,到1958年,李敏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不久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图|毛主席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下,毛主席听说女儿在和一个叫“小孔”的年轻人谈恋爱,连忙把女儿叫到了身边询问:
“这个小孔的父亲是哪个,在那个单位工作啊?”
李敏被问的一头雾水,两人认识了很多年,自己还从来没问过男友的家世。不过面对父亲的问题,李敏显得很不以为然:
“我们都是八一学校的同学,我想他的父亲应该是军队干部吧!再说,我是跟他交朋友,了解他父母干吗?”
“两家结亲嘛,还是要问一问的。”
毛主席耐心的解释了一遍。
对父亲的话,李敏很重视,不久之后专程跑去问了一趟。
一李敏的男友“小孔”,开国中将孔从洲将军的儿子孔令华。
孔从洲将军是一个起义将军,原来是十七路军杨虎城将军的部下,因西安事变的关系,蒋介石对杨虎城将军十七路军改编来的38军很嫉恨,不断的派人来分化、瓦解38军。
忍无可忍之下,原38军副军长孔从洲将军率领部分38军于1946年5月15日在河南巩县起义,所部被改编为西北民主联军38军。
因为父亲的缘故,孔令华从小就吃了很多苦。
图|孔令华孔从洲将军与夫人钱俭有8个子女,但活到解放后的就只有孔令华、孔淑静一儿一女,历经千辛万苦抵达延安后,孔令华被安排进华北石家庄荣臻子弟学校读书,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荣臻子弟小学迁到了北平,更名为八一学校。
当时,李敏从苏联回来不久,也被安排到了八一学校读书。
尽管这对儿夫妻当时在同一所学校读书,但彼此交集不多,孔令华比李敏大一岁,在八一学校却比李敏大两届,那时孔令华很优秀,不仅学习出众,还担任着学生会主席。
李敏的性子也很活跃,几次参加过学校的表演,孔令华也因此而注意到了李敏。
渐渐地,两人相处逐渐增多。
不过有意思的是,两人一开始谁也没有问彼此的家庭情况如何。
一直到后来考上了大学,毛主席偶然知道了女儿在谈恋爱,这才主动问了一句,后来听女儿说起,小孔的父亲就是孔从洲,毛主席很满意。
“那您是同意吗?”
毛主席干脆一锤定音:
“好,什么时候领小孔来见一见?”
图|孔从洲将军一直到上门,孔令华才知道,李敏是毛主席的女儿,回到家以后,他把这件事情对父母说了一遍,孔从洲将军夫妇也吃了一惊,没想到儿子的女友竟然是毛主席的女儿。
“一定要好好对李敏,如果有时间,带回家里来看看。”
孔从洲将军见过的大风大浪很多,尽管吃惊,却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大事,只有夫人钱俭很是忐忑,毕竟李敏不是一般人家的女孩儿,那可是毛主席的女儿。
一天,钱俭正在家里忙活,儿子孔令华突然带回一个陌生女孩儿,她立马意识到,眼前这个姑娘就是李敏,慌忙擦了擦手,拉着儿子小声问了一句:
“儿子,这就是毛主席的……”
李敏很是乖巧,立马上前有礼貌的打了声招呼:
“阿姨,您好,我是李敏。”
钱俭上前拉住李敏,紧张地说道:
“我知道你是李敏,快快进来,你真的来我家了。”
当天,孔淑静也在家,一听屋外的动静,也连忙走出来招呼,她之前就见过李敏,1957年,孔淑静到北京治疗贫血病,因父亲工作忙碌无暇照顾,都是孔令华和李敏在身边,即便有时候孔令华不来,李敏也会跟着去,两人的关系很好。
在孔淑静的心里,是很认可李敏这个嫂子的。
图|孔令华、李敏夫妇合影中午时分,孔从洲将军下班回家,一看家里来了个陌生姑娘,早就知道情况的他也高兴的上前打招呼。
尽管大家宾主之间其乐融融,可钱俭仍然很忐忑,趁着一个空档,她悄悄拉过李敏,小声问她:
“孩子,你真的愿意嫁到我们家?”
“你是毛主席的大闺女,令华攀上你有些不知道天高地厚了。”钱俭絮絮叨叨的说了很多:“沈阳这个地方(孔从洲将军于1955年出任沈阳高级炮校校长,任期5年),你要住得惯就多住几天,住不惯想走就走,你能来俺家,俺能见上毛主席的闺女,多大的荣光啊!俺可不敢委屈你。”
“阿姨!”李敏笑了笑回答道:“我是一心一意的,您放心吧!”
尽管李敏与孔令华之间的感情水到渠成的发展着,但两人一开始并没有打算着急结婚。毕竟他们那时还有学业,因此他们决定先把学习和工作放在首位。
贺子珍也曾劝过女儿,不要太早结婚:
“你同小孔相爱,打算结婚,我是赞同的。但是我希望你们的婚期能拖后一年,等到你高中毕业后再结婚。我是这样考虑的,结婚之前多读点书,不然结婚后琐碎的事情太多,你向读书就难了。”
图|毛主席与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合影一开始,孔从洲的成绩还出现了下滑,李敏为此很是自责,担心是因为自己的缘故影响了他的学习,还特意嘱咐:如果你成绩上不去,那么我们就减少来往,一切等学习成绩上去了再说。
毛主席有段时间没见孔令华,还好奇的问了一句:
“你们俩是吵架了吗?”
李敏摇摇头:
“他正忙着学习呢!”
毛主席点点头:
“年轻人,要懂得劳逸结合嘛。”
1959年,李敏与孔令华商定在暑假举行婚礼,不巧的是,这年7月2日至8月16日,毛主席要出席在庐山召开的八届八中全会,为了能赶上女儿的婚礼,毛主席几次打电话给女儿,还写了封信回去,希望能推迟婚礼,好等他回去。
一直到8月下旬,庐山会议结束后,毛主席急匆匆回到北京,开始筹备女儿的婚事。
孔从洲夫妇也出席了女儿的婚事,并同毛主席攀谈,毛主席见了亲家,心情也很好,不住的对出席的宾客介绍,还对一旁的王季范说:
“他(指孔从洲)是个老实人。他教育子女很严的哟!孔令华很好嘛,今后两个孩子婚后一定是会处好的,学得好,工作会干得好的哟!咱们当老人的,唉,人家成家立业了,可以自主了。”
图|李敏与孔令华结婚一直到婚宴结束,毛主席把孔从洲夫妇送出门口,仍然不停的说:
“你是个老实人。”
二孔令华与李敏结婚后,一直生活的很幸福,孔从洲夫妇也对李敏很好。
李敏后来在《我的父亲毛泽东》一书中,还特意提到了孔从洲、钱俭夫妇:
“两位老人像待亲女儿一样疼我,关爱我。”
在婚后相当长的一段日子里,孔令华李敏夫妇仍然住在中南海。
1962年初,李敏怀孕后,毛主席显得很高兴,毕竟这个未出生的孩子,是第三代中的首个孩子,也是毛主席的第一个外孙儿。
这年8月,毛主席携女儿李敏、李讷一起到北戴河,因为孔令华是唯一的一个男性,所以自然而然就同女眷分开了,那时李敏身边有王海容陪伴着。王海容的祖父是王季范,而王季范又是毛主席的表兄,所以从辈分关系上,李敏还要比王海容大一辈儿。
图|孔令华、李敏夫妇与儿子孔继宁王海容陪着李敏在海滩散布,累了就坐在藤椅上休息,看着李敏日渐隆起的肚子,王海容情不自禁的上前抚摸着李敏的肚子,笑着问道:
“小老表什么时候和我们见面呀?”
“再有两个月吧!”
李敏笑容满面的回答道。
“表姑就要做妈妈了,不害怕吗?”
“以前有些怕,现在不怕了。”
这下轮到王海容疑惑了:
“为什么呀?”
李敏轻轻地抚摸肚子,温和的说:
“做妈妈是神圣、伟大的,没做过妈妈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对李敏肚子里的这个小宝宝,外公毛主席也很关注,当时李敏大学还没有毕业,假期很快就结束,李敏正担心学业被耽误,是毛主席亲自出面拍板决定:
“娇娃,你向学校请假在家待产吧。”
“那耽误的功课怎么办?”
李敏显得很忧虑。
“可以自学,可以让令华补课,也可以把老师请到家里来。”
对女儿,毛主席已经可以说是破例许多了。
1962年10月,李敏待产住院,生孩子的那天,毛主席因公务繁忙未能前往,在家里始终坐卧不安,后来特意让江青到医院,江青到医院时,李敏已经被推出了产房,江青又急匆匆赶回中南海,向毛主席报告这一喜讯。
当毛主席得知李敏平安生下孩子后,也高兴的合不拢嘴:
“母子平安就好……”
这一年正值毛主席70岁,看着前来报喜的孔令华,毛主席高兴地说:
“我70岁官升一级。”
对于这个刚出生的小外孙,毛主席显然很是高兴,李敏在《我的童年与领袖父亲》一书中提到:
“父亲工作累了,顺脚就去看看小外孙,抱抱、亲亲、逗逗小家伙。继宁长得虎头虎脑,不哭不闹,笑起来尤其可爱。父亲平时就喜欢孩子,现在更像所有老人一样——隔代亲,特别爱和继宁玩儿。”
李敏的孩子出生后,有段时间没取大名,一次趁着父亲来看望,李敏主动说:
“爸爸,您给孩子取个名字吧。”
“娇娇,怎么可以胡闹呢!”毛主席乐呵呵地说:“起名字应该是孔家的事儿,怎么能让我来。”
李敏摇摇头告诉父亲:
“是孩子的爷爷要外公取名。”
原来就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孔令华就给在沈阳的孔从洲夫妇报了喜,当时在电话里,孔从洲就对儿子说,孩子的大名由毛主席决定。
“哦,亲家这么信任我。”
毛主席沉思了一阵: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孩子的爷爷在起名上有没有什么要求?”
李敏摇了摇头:
“一切由爸爸定夺。”
在给外孙取名字一事上,毛主席费了不少脑筋,他不赞同女儿从自己名字里用字的想法,也不愿意用虎、豹这样的字眼,考虑再三,他对女儿说:
“娃是国家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是来接我们班的嘛。接班就要继承事业,跟着我们走嘛,列宁的‘宁’字有宁静、安宁之意,比较符合中国人起名的习惯,孩子长大后也要继承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就叫继宁吧。”
不过很遗憾,孔继宁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也没多长。
一年后,孔令华、李敏申请搬出中南海,毛主席对此情况心知肚明,却也无可奈何,很感慨的说道:
“手心和手背,都是手上的肉啊!我也知道你们在这里的日子不好过,离开了也好。”
孔令华与李敏商量后,一开始搬到了中南海一处偏僻的房子里,毛主席那时还时不时的去探望,到1964年,孔令华夫妇彻底搬出了中南海,来到了兵马司胡同的一处普通院落里。
从这天开始,李敏再难见到父亲,甚至就连出入中南海的证件也被收了回去。
图|60年代初,李敏和孔令华的合影离开了中南海以后,生活上的很多事情都要李敏去上手,一开始李敏连生炉子也不会,不知道该如何点木柴,做饭不知道水该放多少,一直到隔了一段时间后,才慢慢适应下来。
不过,因为夫妻两人都要忙于工作,很难去照顾孩子,孔继宁差不多在6个月大的时候,就被送到了上海,在外婆贺子珍身边。
从这天开始,孔继宁便开始了北京——上海两头跑的日子。
三与外公比起来,孔继宁其实更熟悉外婆,虽然小的时候,母亲也带他到过中南海,见过毛主席,可因为年纪太小,基本没什么印象。
自从有了这个小外孙以后,贺子珍脸上的笑容增多了不少,她亲自带着孩子洗澡、玩耍,贺子珍把无尽的关爱都给了他。
当时在贺子珍身边有一个工作人员和孔继宁同岁,每次两家孩子在一起,贺子珍都要称一称孩子的体重。如果称重下来是孔继宁稍重,贺子珍才会略感轻松,如果体重稍微轻了那么一点,贺子珍就会觉得,是自己没照顾好孩子,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让孩子好好吃饭,以便下次再比体重时,能够超过对方。
随着年龄的增长,孔继宁也知道外婆身体不是很好,懂事的他也会尽量让外婆少操心,还会想方设法的逗外婆开心。
一次,孔继宁注意到外婆闷闷不乐,就从柜子里翻出来外婆在苏联时穿的西装,还把一条红色的天鹅绒带子系在脖子上当领带,学着电视里西哈努克亲王的样子在院子里走来走去,贺子珍猛地看见,也被逗得哈哈大笑……
图|贺子珍与外孙孔继宁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孔继宁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外公是毛主席。
襁褓中的孔继宁一开始对外公的宠爱一无所知,一直到年龄稍长才明白,许多年以后当他回忆起同外公在一起的日子时,说过这样一句话:
““外祖父(毛主席)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之后的人生道路也深受影响。”
毛主席也始终心心念念着这个小外孙。
只是很遗憾,祖孙两人相处的时间太短。
孔继宁后来也注意到,父母不大常带他去看外公了,大概七八岁的时候,他跟家里哭闹要去看外公,并且还同母亲约定:
“如果我戴上了红领巾,就带我去看外公。”
据说在过去,不是所有上了小学都能戴红领巾,必须是学习特别优异,表现良好的学生才可以。
为了能见外公一面,孔继宁始终为此努力着,后来上了小学一年级,他果真戴上了心心念念的红领巾,回到家以后,便央求父母:
“我戴上红领巾了,该带我去见外公了吧。”
孔令华、李敏夫妇也没办法,只好带着儿子到了中南海,恰好赶上毛主席开会,会议结束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了顿饭。
图|孔令华、李敏夫妇孔继宁很聪明,小的时候他就知道,毛主席外孙这重身份是不能够轻易告诉别人的:
“如果泄露出去,我就交不到朋友了,”
这重身份给了孔继宁很多压力,也给了他很多动力:
“我不能给我的家庭抹黑。”
因此在许多人心目中,孔继宁就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哪怕是有朋友来家里做客,也发现不了他隐藏的“秘密”。
一直到1976年9月,毛主席逝世后,孔继宁“无故”请了半个月假,他的这重身份才算是被揭开了。
尽管如此,也还是有熟悉的人不知道,许多年以后,当他们了解到孔继宁的身份以后,也表现的很惊讶:
“我们原以为你会高人一等。”
孔继宁也只是很平静的回答道:
“我本来就是在老百姓当中长大的。”
军人家庭出身的孔继宁如愿以偿的成为一名军人,考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毕业后曾在解放军总参谋部工作。
到1997年,因母亲身边无人照顾,孔继宁这才转业回到了北京。
图|孔继宁时至今日,孔继宁一如既往的低调,虽然偶尔接受媒体采访,但频率并不是很高,他始终在默默的做着一件事,那就是有计划的宣传外祖父毛泽东以及毛泽东思想。
“我后半辈子的主要工作就是,宣传毛泽东思想,传承毛泽东精神。”
这也将会是孔继宁永远会做下去的事业。